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贫困与饥荒》大学读书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0 本文由晴过雨天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读书报告的四个组成部分(4000字以上) 一、著作背景和内容概述 背景:

阿马蒂亚·森1933年出生于印度孟加拉湾,195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先后在印度、英国和美国任教。1998年离开哈佛大学到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任院长。他曾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写过人类发展报告,当过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经济顾问。他因为在福利经济学上的贡献获得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阿马蒂亚·森研究范围广泛,除经济发展外,在福利经济学、社会选择理论等方面著力尤多,成就斐然。他已经出版了《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理性与自由》、《以自由看待发展》、《身份认同与暴力》、《经济发展与自由》、《集体选择和社会福利》、《论经济上的不平等》、《伦理学和经济学》、《自由、合理性与社会抉择》等十几部专著

内容概述:

第一章:贫困与权利 作者谈贫困与权利,焦点集中在影响交换权利的因素上。饥饿是指一些人未能得到足够的食物,而非现实世界中不存在足够的食物。既然饥饿与是否存在足够的食物无关,那么与什么相关呢?作者认为是权利,饥饿与一个人是否具备获得食物的能力(权利)息息相关,这就是说权利体系分析方法能更一般地应用于贫困和饥荒分析。权利体系包括以下内容:以贸易为基础的权利、以生产为基础的权利、自己劳动的权利、继承和转移权利。这些权利归为一点的话,就是“交换权利”。它指一个人在市场经济中通过贸易、生产或两者结合的方式,将自己所拥有的禀赋转换为另一组商品的这样一种能力集合。接下来,自然就要探讨生产方式、就业和社会保障权利,因为这都与交换权利相关。生产方式决定一个人的经济等级和社会地位,这也会影响到实际的交换权利,以及对产出品的实际控制权利;“交换权利不仅依赖于市场交换,而且还依赖于国家所提供的社会保障”,“当饥饿现象发生时,社会保障尤为重要”;第三个方面,就是粮食供给与饥饿的关系,作者通过案例分析发现,“饥饿不仅仅依赖于食物的供给,而且还依赖于食物的‘分配’”。森说,我们传统思维总让我们产生幻觉,只考虑到实际中存在着什么东西,却忽视了谁在控制着这些东西,1943年的孟加拉大饥荒就是个极好的例子。 第二章:贫困的概念阿玛蒂亚森对贫困的度量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是贫困的标准。

他认为?要界定“贫困”?就要先界定“消费标准”或“贫困线”“‘穷人’是消费水平低于消费标准的人?或者她们的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并且强调?“无论影响穷人福利的因素是什么?贫困概念所关注的焦点都必须是穷人的福利”。接着?阿玛蒂亚森提出?“识别贫困的最普通做法是确定一个‘基本’——或‘最低’——生活必需品集合?把缺乏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能力作为贫困的检验标准。他认为贫困识别中的基本必需品应该被定义为某种“特性”?但是如果某种特性因社会偏好或其他原因只能那个某一种物品中获得?那么把必需品界定为某种商品也是可行的?并且?用商品界定必需品在说明社会习惯和风俗等方面比“特性”具有更大的优势。至于用给定的“基本需要”集合来识别贫困?“直接方法”优于“收入方法”。当然?收入方法有它独特的优势?它既考虑到了个人心理上的特点,又不损害贫困概念的基础它还提供了偏离“贫困线”程度的数字度量尺度。

第三章:贫困:识别与加总 作者探讨如何识别贫困,以及如何对贫困加总。首先,作者提到了“特性”这一个概念,例如,鸡肉和大豆这两种商品都含有蛋白质,蛋白质作为一种“特性”,还可以从其他商品食物中获得。如果我们把对商品的需求改成对“特性”的需求,那么供给来源会更加多样、丰富。谈贫困的加总,森从两种方法入手:一种是直接方法,即只考察能够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消费组合,称为基本需求集合;另一种是收入法,把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消费组合转化成货币形式,再考察实际收入是否处于贫困线之下。“直接法”不取决于特殊的消费行为假设,森认为更具优越性。后面的内容都在讨论加总贫困的一些指数化标准问题,即贫困人口比率度量H忽视了收入差距,而收入缺口比率I则忽视了贫困人数,所以应当把两者结合起来,并引入了穷人之间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G,从而推导出了贫困度量P。森比较赞成这种“多元主义”标准,他说“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贫困的总评价中,我们必须关注有关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不同特征的各种思想”。

第四章:饥饿与饥荒 森在书中对饥饿和饥荒的定义是?“从广义上说?饥饿是指人们没有充足的食物?而饥荒则指饥饿所造成的大量死亡的恶性现象。”他特别指出?粮食供给与饥饿和饥荒没有直接的正相关关系?“增加的趋势伴随着更大的波动性?或者下降的趋势伴随着更大的稳定性,都不是什么令人惊异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一个国家内部各阶层之间的粮食分配问题,同时也存在着时间的对比问题。尤其是与一般增长趋势形成鲜明对照的突然下降问题。他认为:没有理由说明,饥荒会影响到遭受饥荒国家中的所有阶层?而总量短缺只不过使各阶层对事物的控制能力差异的明显地暴露出来而已。

第五章:权利方法 作者主要在介绍权利分析方法。所谓的权利分析方法,与国际贸易理论类似,主要集中在交换。即“我”本身拥有什么,还能做什么;“我”的这些资源总和可以交换到什么东西,得到对“我”需要的东西的控制权和使用权。权利方法也有两个缺陷:一是权利不容易界定,具有模糊性;二是权利关系受到既定法律制度的限制,若在可能遭到破坏秩序的社会中,就不适用了。由此,饥饿便是由权利失败造成的,主要表现在直接权利失败和贸易权利失败两方面。

第六至九章:作为对自己观点的证明,同时驳斥FAD方法。阿玛蒂亚森分析了孟加拉大饥荒(1942-1944)?、埃塞俄比亚饥荒(1972-1974)?、萨赫勒地区的干旱与饥荒?(1969-1975)和孟加拉国饥荒(1973-1975)。四个饥荒情况各不相同,有粮食总量短缺,也有粮食丰收。但都能够用阿玛蒂亚森的权利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饥荒的形成不仅涉及粮食供给的短缺,还和粮食的时间分布、区域分布、各阶层的权利变化、以及政府政策包括社会保障措施有很大关系。在经济衰退是可能发生饥荒,在经济繁荣时依然可以发生饥荒,而饥饿也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程度没有直接关系,在富裕的国家会发生饥饿,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的饥饿情况不一定比经济发达的国家糟糕。相反,权利分析方法,通过对饥荒中各阶层的权利变化进行分析,特别地,对遭受饥荒的人群分为不同的类别,很好地对饥荒进行了解释。

第十章:权利与贫困 本书的最后一个章节,作者再次回到了权利与贫困主题上。森说,

“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粮食问题,即在权利关系的意义上,把粮食问题当作人与粮食之间的关系问题。”权利方法注重不同阶层的人们对粮食的支配和控制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社会中的权利关系,而权利关系又决定于法律、经济、政治等的社会特性。这可能也就是作者的真正意图,说明权利失败发生的本质和原因。

二、重点解读章节的主要思想

第一章:贫困与权利

书中指出,个人权利分为两类,直接权利和间接权利。直接性的权利主要包括贸易权、 生产权、劳动权、继承和转移权。而间接权利中很重要的就是通过交换能获得的权利。阿玛 蒂亚森认为“一个人避免饥饿的能力依赖于他的所有权,以及他所面对的交换权利映射”? “饥饿的直接原因也是个人交换权利的下降”“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人交换权利的恶化可能 是由一般食物供给减少之外的原因造成的。”在给定一个人所有权组合的情况下,决定一个人

交换权利的因素有:1、就业权及工作时间、工资?2、出售产品和资产收入以及购买商品的 成本?3、生产能力及生产的产品?4、社会保障福利及税金。特别要指出的是,一个人在社 会经济等级结构中的地位以及该经济中的生产方式、社会地位还有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一 个人就业的权利尤其决定着个人交换权利,进而决定个人避免贫困和饥饿的能力。最后,作 者再一次强调“饥饿‘不仅仅’依赖于食物的供给,还依赖于食物的‘分配’”。我认为,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并分析贫困和饥荒现象及其根源。改变了传统的只考虑资源尤其是食物总量是否稀缺的视角。正如作者指出的,不仅要像传统思维一样看到现实中存在着什么东西,还要深入发现是谁在控制着这些东西。

三、解读的难点问题及个人思考

当劳动权利丧失时,农民如何去实现基础的交换权?

慈善事业是增进社会福利的重要手段。当土地的保障能力下降,甚至是失去土地时(如失地农民),以生产为基础的权利便无以保障,其结果只能是出卖劳动力;当劳动的权利都因种种原因而丧失或被剥夺时,他们又该如何去实现最为基础的交换权呢?陷入贫困成为不可避免的。根据作者的权力结构理论,这部分人只能是寻求继承和转移的权利。当继承几乎是不可能的时候,接受转移支付就会显得格外的重要。不仅要寻得政府的转移支付,如社会救济外,还要发挥社会第三方的作用,如以捐赠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慈善事业。因此,除了大力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外,慈善事业也是需要发扬的。

四、扩展性的讨论问题及个人观点

根据阿玛蒂亚森的权力路径理论,权力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其中的基本权利即交换权利“不仅仅依赖市场交换,而且还依赖于国家所提供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系统建立之后,失业者可以得到“失业救济金”,老年人可以领到养老金,贫困人口则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贫困救济金’”,“社会保障系统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可以控制的商品组合”。

社会保障是最低限度的交换权利。阿玛蒂亚森指出,当饥饿现象发生时,社会系统尤为重要。一些富裕的发达国家之所以成功的避免了饥荒发生,靠的不是平均高收入,也不是普遍富裕,而是由其社会保障系统所提供的最低交换权利。同时,他还以中国为例再次证明了

自己的观点,“饥饿的消失反映了权利制度的变迁,社会保障系统的建立以及--更为重要地--通过就业保障制度来保证人们能够挣得足以避免饥饿的工资”。由此可见,饥荒虽不是社会保障研究的直接内容,但当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最基本最低限度的交换权利,它的存在与否却会直接影响饥荒乃至贫困的发生,从而也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了社会保障制度与贫困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任 课 教 师 的 评 语

(1.简要评述读书报告的学术水平,包括原文理解的准确性、文献资料的掌握程度; 2.指出读书报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读书报告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规范。)

任课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说明:

1.读书报告格式按照教师规定的要求实行;

2.一律采用打印稿件,正文用“小四”号字,论文题目和各部分的标题按照相关的要求处理;

3.“任课教师的评语”放在最后,单独一页。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医药卫生《贫困与饥荒》大学读书报告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贫困与饥荒》大学读书报告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8882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