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旅游文化纲要
1.九华山
九华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景区,位于青阳县境内,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据传乃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唐天宝年间改名九华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而得名。昔日李白诗云:“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江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九华盛名可见一斑。
以九华街为中心,九华山现存化城市、肉身殿等古刹78座,其中列入我国重点寺庙者达九座,全山寺庙中共有佛像6300余尊。还有较多的名僧禅师肉身遗体及圣旨、藏经、法器等文物,享有“佛国仙城”之誉。
牯牛降
石台牯牛降坐落在石台县境内的牯牛降风景区,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创世纪以来留下的一块古老的、原始的天然净土。牯牛降古称“西黄山”,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整个山体峰峦叠起,主峰海拔1727.6米,相对高差达1694米,是安徽省南部的第三大高峰。
升金湖
升金湖位于东至县和贵池交界处的滨江地区,因湖中日产鱼货价值“升金”而得名。198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水禽自然保护区,1988年被
编入《亚洲重要湿地名录》,受到国家有关机构得关注。升金湖湖区面积达132.8平方公里,气候温和,水体无污染,周围自然植被繁茂,是珍稀候鸟越冬栖息的理想处所。近年来,每到秋东季节,联合国、欧美地区国家的研究人员、专家学者前来实地考察。
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一首《杏花村》使得毫无名气可言的几间普通的茅舍酒肆名扬天下。池州,素以“千载诗人地”之美名饮誉江南。杏花村,因诗而名垂千秋,也因诗而名扬天下,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诗村”。作为最具池州特色的景点,杏花村古色古香,酒香飘十里,彰显了中国诗人的雅趣。
平天湖
辛卯,蠲广南东、西路骆科残扰州县今年租。镇江、太平、池州、芜湖大火。池州作为南宋时期宋金交战的前线之一,南宋军方多次于此行军、驻军。史书记载,南宋岳飞为渡江抗金曾驻兵贵池齐山,练水师于平天湖。平天湖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市区东南部,包括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和平天湖及其周边区域,总规划面积42.9平方公里。
大王洞
大王洞坐落在池州西南的牌楼镇,规模宏大,奇景天成,堪称“洞中大王”其洞内常年恒温,适宜夏季避暑。大王洞全洞由大天潦、小天
潦和大王洞三洞呈“丁”字形组成的巨型溶洞,干线总长2200米,总面积达10万平方余米。大王洞风景区由“天桥奇观”、“神仙河谷”、“大王洞府”(包括凤殿、龙厅、银河、仙园[ 小天潦]、瑶池[古穿山洞])和大王湖四大景区组成。是一个融山、水、洞于一体的庞大的艺术珍品。
蓬莱仙洞
蓬莱仙洞又称罗汉洞,旧名沈家洞,是一个多层次、多阶段、多堆积形态的大型溶洞。全长3000余米,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呈立交结构,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层结构,造型奇特,曲折回环,气势恢宏,佳景遍布。有迎宾厅、探海长廊、东海龙宫、通明宫、迷仙宫、玉婵宫、银河长廊、瑶池、南海、潮音殿、送客厅等10多个景点,精彩纷呈。地洞有形态各异的巨石、淙淙不绝的地下河,9米多高的巨型钟乳“落地金钟”宏伟壮观;中洞遍布精美的钟乳石群,若物若人,维妙维肖;天洞宏大绮丽,曲折幽深,景观奇异。洞中石壁上有明代以来的题咏石刻多处。
七星墩遗址
位于贵池区里山乡白沙村,它是孙、叶、洋、王、汪家和月、虎形墩七个台地遗址的合称。出土有夹砂与泥质陶片,纹饰多为粗绳纹、细绳纹、方格纹;石器多为石斧、石镰、石锛等生产工具。属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村落遗址,1988年11月被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
团山泡遗址
又名烽火台,位于贵池区梅陇乡郭港村。该遗址属台地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有陶器、石器、蚌器、骨器等;文化层厚达1米多。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春秋时期遗址。1988年11月被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
九房朱遗址
位于贵池区木闸乡长岭村,因座落于九房自然村而故名,主要分布在东西长59.6米、南北宽33.3米的台地上。出土有泥质红陶、夹砂陶、黑皮红陶、灰陶、青铜斧等,属商周文化遗址。1988年11月,被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
枣林湾遗址
又名神山头,位于东至县香隅镇香隅村、同心村交界处,分布在一块东西走向的山坡上,总面积达12250平方米。出土有石斧、石锛、夹砂红陶鼎足、鬲足等。为新石器时代遗址。
鸡公岩遗址
位于石台县莘田乡三义村,傍河分布于一片丘陵上。出地有石斧、石凿、石饼、石刀、石镰及红陶鼎足等。其中出土带太阳纹有段石锛一件,属国内罕见,为新石器时代遗址。
王家垅遗址
位于青阳县蓉城镇分桥村南约70米处,面积约2000平方米,陆续出土有石刀、石斧、网坠和印纹红陶片等,属良诸文化遗存。
石城(秋浦)县城址
在贵池区灌口乡石城、长庄、江村一带。沿秋浦河西岸。出土有绳纹砖瓦片、古代墙脚石、铁店遗迹。属汉至唐代城址。据光绪《贵池县志》载,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始置石城县,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废石城县名改为秋浦县,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迁秋浦县治至池州贵口(今贵池),前后历经近千年。
贵池徽家冲战国青铜器窑藏
1972年发现于贵池区里山乡徽家冲附近小山坡上,一组青铜器埋在一个宽0.9米、长1.6米、深0.5-0.8米的土坑内,放置有序、计56件。其中生产工具类有斧(6件)、铲(4件)、耨(4件)、蚌形镰(4件)、鱼钩(14件)、筷(1双)、锯等;兵器类有戈(6件)、剑(1件)、矛(1件)、刀(2件);生活用具类有五足方盘(1件)、鼎(2件)、圈足杯等,还有菱形铜坯7块。经光谱定性分析和化学分析,为铜石合金,这是战国中期青铜器的一个重大发现,出地文物现均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池州市旅游简介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