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11 - 12课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4 本文由偏执的傲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安国中学七年级语文学案

第七周 备课人:杨小明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备课组长: 教研组长: 学校审阅: 11、《春》(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重要词语,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相关内容。

2、理清课文写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朗读写景抒情散文的兴趣和能力。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设想: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朗读,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

学法指导: 一、新课导入:

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现代散文《春》。

二、检查预习:

1、《春》的作者____ 原名____,号____,后改名自清,字____。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________。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酝酿( ) 抖擞( ) 嘹亮( ) 应和( ) ......

烘托( ) 眨眼( ) 清脆( ) 黄晕( ) ....3、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枝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吹面不寒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朗读感知

1、思考:文章的题目是“春”,那么作者写了春天中哪些东西?分别是在课文的第几段? 明确:春天的草(3);春天的花(4);春天的风(5);春天的雨(6);春天中的人们(7)。 2、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画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1

四、合作探究

1、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体现急盼心情)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5、\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6、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五、课堂巩固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 xīn rán (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⑵ 鸟儿将cháo ( )安在fán huā nan ya( )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ng yǐn bàn( )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⑶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ǜn ( )的光,hōng tuō ( )片安静平的夜。 ⑷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 )着,戴着lì( )。他们的房屋,xī xī shū shū ( )的,在雨里jìng mò( )着。

2、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 )、( )、( )、( )、( )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⑶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各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并说出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 作用: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作用:

(3).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 作用:

2

(4).“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 作用: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与“春”有关的诗文名句。 课后反馈:

11、《春》(第二课时)

学习目的:

1、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2、学习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

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学法指导: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二、合作探究,质疑思考

1、春天的草。

(1)哪一句可以看出小草的生长的状态?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

参考: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间接描写)

(2)拓展:你能给这幅春草图配一句古诗吗? 参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 2、春天的花。

(1)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参考: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地上的小野花。作者的视线是从上往下的。 (2)写树上的花,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

参考:先写树上的花竞相开放。再写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从视觉)。接着写花的香(从嗅觉、味觉)。

(3)这段里面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例子。 参考:拟人、排比、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

3

(4)拓展:你也来给这幅春花图配一句古诗。

参考:“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 3、春天的风。

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除了用到了触觉,还从哪些方面不定期写春天的风? 参考:柔和,嗅觉、听觉。 4、春天的雨。

春雨有什么特点呢?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

参考: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

5、春天的人们。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起的?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参考:筝”,引到了孩子,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写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课堂巩固

完成练习册1、2、3、4题。 四、布置作业

1、不看书,为下面的句了填上标点。

(1)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精美文段赏析: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____________________,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在空白处填上课文的原句。 (2)“斜织”一词表现春雨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了什么自然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把春雨的特点概括出来,写在括号内: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C、人家屋项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5)语段中与“稀稀疏疏”相对应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远、近角度看,这段文字对景物描写的顺序是( )

4

A、由远及近,有动有静 B、由近及远,有动有静 C、由近及远,有静有动

(7)“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分别形容雨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闪光 B、紧密 C、细长

3、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仔细揣摸下列语句,找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

(1)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的”和“钻”这些词用的好,好在那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馈:

12、《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

1、积累字词及生动的语句,了解作者老舍的一些基本情况。 2、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学习重点:

感知课文,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

1.本文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本文写于:____________年以前。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第11 - 12课学案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第11 - 12课学案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982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