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论文
题目:论中日文化差异
小组成员:141511116陈晓瑜 141511118成雨婷 141511122蔡燕芬
141511123蓝玲 141511124黄梦萍 141511125黄小洁
系别专业:金融系金融学
2016年06月01日
论中日文化差异
摘要:中国和日本都是古中华文明的继承者但它们的文化却又有着很多差异。我
们从两个国家的地理环境、文化思想、政治以及经济背景来谈谈,并了解中日文化有哪些显著的差异。
一.中日文化差异的原因
地理坏境
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海,航海技术发达与外界联系紧密。因为资源匮乏且地震频发,国民危机意识很强,他们认为通过掠夺可以寻求安全感。火山爆发频发以及台风使日本人善变其而缺乏耐性。
中国国土面积大,属于半封闭的大陆,内陆面积占大部分,造成中华民族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中国土地富饶,资源丰富,自给自主,中国人很少为了生存而走向掠夺的道路,因而性格温而缺少竞争以及创造力。 文化思想背景
神道是日本固有的的民族宗教,是“尊王论”的思想基础。道教思想也被改造为强化神国观念和天皇崇拜的神道教思想,逐渐发展成为日本矛盾极端的思想文化。
在中国远古时期,原始的宗教对天命鬼神有绝对的崇拜;另外由血缘关系连接起来的宗法社会,形成“家国一体”的格局。我国思想文化与民族精神相结合,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一脉相传,促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独有韵味。 政治背景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吸收别国优秀文化的同时保留自己的独特性。
唐朝时期,我国文化与佛教思想传入日本;日本平安时代后期,日本朝廷势力衰弱,庄园领主斗争日益激烈,于是建立武装以保卫土地,因此有了武道文化;日本“明治维新”提倡“求知识于世界”,日本人民努力学习西方文化与科技,大量接纳西方思想。且由于二战后美国在亚洲建立军事基地,西方文化又进一步地传入日本。
然而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皇朝社会,缺乏外部交流,“中国的单一文化有强烈的同化异质文化的特征,对不易同化者就会拒斥,自成独有的文化思想”;近代有志青年主张学习西方文化科技都由于我国主张“闭关锁国”而失败,我国不易于接受新的文化。 经济背景
日本石器时代大多数人从事农耕,于是形成以父系为主的村落社会。为了满足需求,人们开始互相交换商品,于是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日本界限由此打开,于是各种文化也开始传入日本。战后日本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发展,于是文化逐渐全面化。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新石器时代就有农耕文明。中国人提倡勤俭节约,于是也造成了人们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但农耕生活主张务实精神。但人口面积大,商品经济逐渐发张起来。
二.中日文化差异的表现
中日非语言差异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基本可以分为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
现在对中日非语言差异进行分析。中国人的非语言行为比较外向,开放。而日本人的非语言行为相对比较含蓄,内向。从面部表情来看,中国人一般会直接地通过表情表现出内心的喜怒哀乐。而日本人则不然,日本人觉得把心中的喜怒哀乐流露出来是没有涵养,没有教养的行为,所以他们会抑制面部表情,有所保留。从姿势来看,中国人的姿势表达属于开放型,而日本人则属于封闭型。比如说进行日常问候时,中国人一般是通过握手来
表达诚意和问候,而日本人问候时,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日本人的鞠躬礼从轻轻点头到上身弯曲到90度为止,程度的弯曲取决于对对方的尊敬程度。从时间观念来看,日本人的时间观念特别强,活动聚会都会按照预定的时间进行,而中国人相对来讲时间观念没有日本人那么强。从说话方式来看,中国人对声音这些都没有太大的规定,而日本人则很注意声音,声调,语速,哭笑声等情绪音等等,对这些都会有节制。
总体上,中国人的非语言行为属于外向、开放型,而日本人的非语言行为是封闭、内向型的。
中日风俗习惯文化的差异
风俗习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中日风俗习惯文化差异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
(1)从数字看中日文化的异同
中日两国对数字的好恶都是从同音、实用等因素决定的,除此之外,更受心理作用影响。中国人更偏爱双数,而日本人更喜欢奇数。在中国,“2”代表着成双成对、好事成双,在庆祝活动、送礼、以及婚喜酒菜的摆放,都讲究双数,如“四喜丸子、八宝饭等”,双数给予着好运;大到传统建筑,双数有着对称美,井然有序、错落有致,四合院就是北方传统的住宅模式。而日本,偏爱奇数,人总会保持与自然协调一致,日本人为原始的、凝缩的事物最美,由此在数字上喜欢奇数多一点,在传统菜的制作中,日本料理的特点便是“五味五色五法”,传统建筑更是以“五重塔”“三十三间堂”而闻名。
(2)中日过年习俗的比较
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日期分别是旧历的正月初一,西历的一月一日。中国有着贴对联、贴年画、全家吃饺子的习惯,在鞭炮声中欢欢喜喜的迎接新的一年。日本吃长寿面、挂草绳来庆祝,祈求活到百岁,远离病魔。尽管充满节日的气氛,但他们更多的是安
静的等待新年的到来。
(3)中日馈赠习俗比较
在日本,礼品被称为“精神交流的润滑剂”。日本人最重视送礼。他们认为,送礼是表达尊敬、友谊和感谢的一种手段,必须郑重其事,很讲究送礼仪式,早已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部分。礼物越贵重,敬意也越深。而在中国,贵重礼物可能会被看成是一种贿赂,在送礼时会对礼物的贵重进行斟酌。
中日风俗习惯的差异远不仅于此,国与国之间文化难免有差异,我们应尊重差异,这也有利于国与国之间的交流。 中日文化价值观差异
(1)集团意识
说起日本人的价值观,首先想到的是集团主义。中国人同样及其重视集团主义,但是中国的集团意识更加多地表现在家族团结方面,而且带有功利在里面。
日本地域比较小,国民对国家管理比较信服,人少地小让他们更加有团结自己抵抗外族的意识。家日本的集体主义在工作上很大地体现出来,在日本人的思维里,工作在日本人的社会价值取向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日本人喜欢把公司当成是自己的家一样,是一个共同体。
中国的集体主义并非完全建立在民族的基础上,而主要是建立在家族的基础之上,因此,对于家族的认同往往高于对于民族的认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文化中的家族只要存在,文化就可以传承,而不论民族是处于团结、分裂还是受奴役的状态。中国很多时候体现的不是一个国家名族的集体主义,而是国家内多个小团体的集体意识。
(2)中日儒学核心
“孝”在中国的儒家传统里非常重要,但日本的儒家并不强调“孝”,而特别重视“忠”。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论中日文化差异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