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紫金县境西部。2003年8月青溪镇并入义容镇。2004年,全镇辖24个行政村(安全、均安、东平、大同、中兴、黄洞、大新、石下、新民、汀村、和平、华星、桥田、夏棠、南洋、塘面、坪輋、龙田、下告、南坑、青水、联光、下青溪、宝山)和1个居委会(义容),145个自然村。总面积356.2平方千米,总人口53169人。www.xzqh.org 古竹镇 代码:441621108
位于紫金县境西部、东江中游东岸,西与博罗县、惠州市惠城区、河源市源城区隔东江相望。2004年撤销榕丰、坑尾村并入蓼坑村,撤销甘洞村并入榴坑村,撤销奎溪村并入潮沙村,撤销江口、黄坳村并入榄溪村。全镇辖18个行政村(蓼坑、四维、水东、槎岭、平渡、新围、上联、雁头、吉安、下洞、上洞、榴坑、双坑、雅色、孔布、榄溪、潮沙、留洞)和1个居委会(古竹),101个自然村。总面积278.1平方千米(含东江林场)。总人口53673人。www.xzqh.org
临江镇 代码:441621109
位于紫金县境西北部、东江中上游东岸。2004年,全镇辖10个行政村(桂林、联新、前进、禾坑、澄岭、胜利、年丰、梧峰、光凹、塘排)和1个居委会(临江),107个自然村。总面积130.9平方千米。总人口28278人。www.xzqh.org 柏埔镇 代码:441621110
位于紫金县境西北部,北毗东源县义合镇。2004年,全镇辖14个行政村(梅中、永丰、洋坑、东升、东方、福田、方湖、群星、良洞、复兴、利民、南昌、新丰、大鲁)和1个居委会(柏埔),77个自然村。18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34.9平方千米。总人口33102人。www.xzqh.org
黄塘镇 代码:441621111 (www.xzqh.org整理)
位于紫金县境西部。2004年,全镇辖12个行政村(嶂拔、曹坑、庙前、拱桥、车前、铁嶂、腊石、锦口、澄田、长岌、上黄塘、下黄塘)和1个居委会(黄塘),96个自然村。总面积226.31平方千米,总人口40501人。www.xzqh.org
敬梓镇 代码:441621112 (www.xzqh.org整理)
位于紫金县东部,东接五华县华阳镇,北与五华长布镇交界。2004年12月8日,撤销黄小塘村并入柑坑村。全镇辖13个行政村(南村、柑坑、中联、田头、冯坑、扬眉、甘田、联和、洋高、陂头、塘美、敬梓、正联),49个自然村。全镇总面积110.3平方千米,总人口27906人。www.xzqh.org 乌石镇 代码:441621113
位于紫金县城东南部。2004年,全镇辖19个村委会(石陂、龙鸣、乌石、上书、下书、升车、升平、璜坑、璜光、仙湖、澄輋、石坑、鹧鸪、榕林、仕贵、龙湖、龙潭、南光、荷岗)和1个居委会(乌石),85个自然村。总面积140.5平方千米。总人口44923人。www.xzqh.org
水墩镇 代码:441621114
位于紫金县境东南部,东与五华县龙村镇毗邻。2004年,撤销高岭村并入秋溪村。全镇辖10个行政村(群丰、秋溪、雅布、黄輋、水墩、水口、陂湖、塅布、上璜坑、黎坑),30个自然村。全镇总面积115.4平方千米。总人口21786人。www.xzqh.org 南岭镇 代码:441621116 (www.xzqh.org整理)
位于紫金县境东南部,东临陆河县,南与海丰毗邻,北接五华县登輋镇。2004年12月,撤销嶂背村并入庄田村,撤销山背村并入东溪村。全镇辖6个村委会(庄田、王告、瑞邱、东溪、高新、磜头)和1个居委会(南岭),31个自然村。总面积100.2平方千米。总人口17304人。www.xzqh.org
苏区镇 代码:441621117
位于紫金县东南部,南与惠东县马山、高潭镇毗邻。2004年,撤销碧河村并入小北村,撤销锡山村并入炮子村。全镇辖8个村委会(青溪、龙上、黄布、永光、永坑、炮子、赤溪、小北),54个自然村。总面积125平方千米;总人口19326人。www.xzqh.org 瓦溪镇 代码:441621119
位于紫金县中部,秋香江中游。南部椒坑村与惠东县毗邻。2004年,全镇辖16个村委会(墩头、高田、围澳、半岗、瓦溪、四联、下濑、上濑、上东、新龙、公坑、洪田、九树、椒坑、茶岗、红光),111个自然村。总面积230平方千米。总人口30959人。www.xzqh.org 好义镇 代码:44162120
位于紫金县境西南部,西部和南部与惠州市惠城区芦岚、大岚镇接壤。镇政府所在地老圩坳,距县城68千米。2004年,全镇辖8个村委会(双全、远光、吉田、小古、高尚、积良、鹿塘、宜良)和1个居委会(好义),63个自然村。总面积89.8平方千米。总人口14500人。www.xzqh.org
中坝镇 代码:44162122
位于紫金县东北部,东邻五华长布,北毗东源县黄村镇。2004年,辖13个村委村(广福、松梓、富坑、袁田、中心、发昌、上石、贺光、径口、良庄、塔凹、北坑、乐平)和1个居委会(中坝),63个自然村。全镇总面积170平方千米,总人口37351人。 www.xzqh.org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网·XZQH·ORG·打造最好的中文行政区划网站 建置沿革 紫金地域,春秋时属百越地,战国属楚,秦代起属南海郡博罗、龙川两县地,隋唐为归善、兴宁两县地,宋元为归善、长乐两县地。明隆庆三年(1569年)置永安县,属惠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民国3年改永安县为紫金县,属潮循道,民国15年隶属东江各属行政公署,民国26年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1949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紫金县解放,隶属于东江专区。1952年改属粤东行政区,1956年隶属惠阳专区,1959年改属汕头专区,1963年复属惠阳地区,1988年改属河源市。(摘自《紫金年鉴2005》)
县名由来 紫金建县前,分属长乐县(今五华县)、归善县(今惠州市惠城区)两县地。明朝嘉靖年间,两县农民、矿工起义不断,其中青溪磜头山矿工起义持续20余年,范围延及兴宁、长乐、程乡(今梅县)、揭阳、河源、龙川、博罗,及海丰、归善、东莞,均以归善县古名、宽得都及长乐县琴江都为大本营。省、州府为此进行数次征剿,因幅员广、山沥多、易聚散,而未见显效。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两广都御史吴桂芳派重兵进行第五次征剿,镇压起义。为确保安靖,明隆庆三年(1569年)朝廷批准割划归善县古名都(秋香江流域)、宽得都(柏埔河、义容河流域),长乐县琴江都(琴江流域)共3都设立永安县,意即从此永远安定。以古名都乌石约安民镇(今紫城镇)为县治,建筑县城。因该县名与福建省延平府永安县同名,且其建县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早于本县117年,民国3年(1914年),中央政府批准永安县改名为紫金县,以紫金山命名。(摘自《紫金年鉴2005》)
1998年底,紫金县共设23个镇,下辖277个管理区、24个村民委员会、24个居委员会。1999年4月起,全县普开撤区设村工作,2001年1月完成,全县设立301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紫金县辖23个镇:紫城镇、附城镇、乌石镇、中坝镇、敬梓镇、水墩镇、龙窝镇、洋头镇、苏区镇、南岭镇、九树镇、瓦溪镇、九和镇、蓝塘镇、凤安镇、好义镇、上
义镇、青溪镇、义容镇、古竹镇、临江镇、柏埔镇、黄塘镇。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02077人,其中:紫城镇 46816人、附城镇 26071人、龙窝镇 39571人、九和镇 15333人、上义镇 13983人、蓝塘镇 49893人、凤安镇 14956人、义容镇 23762人、古竹镇 34845人、临江镇 19460人、柏埔镇 20239人、黄塘镇 23629人、敬梓镇 20380人、乌石镇 34772人、水墩镇 14325人、洋头镇 10255人、南岭镇 9946人、苏区镇 13849人、九树镇 11403人、瓦溪镇 12207人、好义镇 8779人、青溪镇 10222人、中坝镇 27381人。 www.xzqh.org
2002年,紫金县辖23个镇(紫城、中坝、龙窝、九和、上义、蓝塘、凤安、义容、古竹、临江、柏埔、黄塘、敬梓、乌石、水墩、洋头、南岭、苏区、九树、瓦溪、附城、好义、青溪)。2002年底,全县设23个镇,下辖301个村民委员会、24个社区委员会,下分1836个自然村。
2003年7、8月,先后撤并九树、青溪、洋头3个镇。其中,原九树镇的官田村并入龙窝镇,在南、在上村并入九和镇,公坑、洪田、柳布、椒坑、茶岗、红光等7个村并入瓦溪镇,洋头镇并入龙窝镇,青溪镇(含宝山村)并入义容镇。村和居委会以及自然村个数不变。至年底,全县共设20个镇,301个村民委员会、24个社区。
2004年全县进行村民委员会规模调整,至年底,完成撤并28个村委会。其中:(1)附城镇撤销朗坑村并入蓝坑村;(2)乌石镇撤销大水坑村并入升车村,中坑、中澄两村合并改名为仙湖村;(3)中坝镇撤销华山村并入径口村;(4)敬梓镇撤销黄小塘村并入柑坑村;(5)水墩镇撤销高岭村并入秋溪村;(6)苏区镇撤销锡山村并入炮子村,撤销碧河村并入小北村;(7)南岭村撤销山背村并入东溪村,撤销嶂背村并入庄田村;(8)瓦溪镇撤销柳布村并入洪田村;(9)九和镇撤销龙卜村并入黄砂村;(10)蓝塘镇撤销黄沙村并入河塘村,撤销业坑村并入双兴村;(11)凤安镇撤销黄龙村并入东塘村,并改名为东龙村;(12)义容镇撤销大田村并入汀村村,撤销田心村并入联光村,撤销大坝村并入石下村,撤销塘丰村并入坪輋村;(13)古竹镇撤销蓼坑尾、榕丰两村并入蓼坑村,撤销甘洞村并入榴坑村,撤销奎溪村并入潮沙村;撤销江口、黄坳两村并榄溪村;(14)柏埔镇撤销格塘、小鲁两村并入大鲁村;(15)黄塘镇撤销拔寨村并入嶂拔村。撤销后,紫金县村民委员会调整为273个。至年底,全县共设20个镇,273个村民委员会、24个社区,1836个自然村。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紫金县辖20个镇(紫城、中坝、龙窝、九和、上义、蓝塘、凤安、义容、古竹、临江、柏埔、黄塘、敬梓、乌石、水墩、南岭、苏区、瓦溪、附城、好义)。
乡镇概况
紫城镇位于县境东北部,中心坐标为东经115°11′,北纬23°39′;海拔135米。东与乌石接壤,西、南、北三面与附城毗连。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万人。有居委会2个,行政村4个。 境域置县后历为县治所在地。置县前属归善县古名都乌石约,置县至清代直属县署。民国初属第一区,民国18年(1929年)属城郊乡,民国30年与黄花、樟村乡合并为新紫乡,民国36年改称金城镇。建国初属附城区、第一区,1952年5月设第一区紫城镇,1958年至1963年与附城公社几度分合,1964年恢复城镇公社,1981年1月复称紫城镇,至1988年镇府驻地东风路70号。
附城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接紫城镇、乌石、中坝,西连黄塘、青溪,南邻瓦溪,北与河源县交界。乡政府驻地紫城镇秋江路53号。 乡境明代属古名都林田、黄花社及
宽得都埔尾社一部分。清代属古名都黄花樟村社、林田社、温子口社一部分及宽得都埔尾社一部分。民国18年(1929年)属附城区,民国26年分属第一区黄花、樟村、林田乡,民国30年起至建国初为两仪乡。1952年属第一区,1957年分属林田、黄花乡,1958年10月成立附城公社,1961年4月分设林田、黄花、乌石、士贵公社,1963年机构调整,林田、黄花合并为附城公社,1964年8月析置城镇公社,1983年9月改称附城区,1987年4月改为附城乡。
乌石乡位于县境东北部,秋香江上游。东接中坝、水墩,西连紫城镇、瓦溪,南邻龙窝、九树,北毗附城乡。乡政府驻地大坝塅,距紫城镇2千米。 乡境古称建兴约,后因巷子岗多黑色大石而易名乌石。明代属古名都火带、岩前社。清代属古名都乌石约、岩前约。民国18年(1929年)属附城区乌石、岩前乡,民国30年改为第一区石前乡。建国初属附城区、第一区,1957年12分属乌石、士贵两乡,1958年10月并入附城公社,1961年4月分为乌石、士贵两公社。1963年3月将乌石、士贵两公社合并为乌石公社,1983年9月设乌石区,1987年4月改称乡。
中坝镇位于县境东北部,东邻五华县、敬梓乡,西邻附城、乌石,南连水墩,北接河源县。镇政府驻地中坝圩,西南距县城19千米。 中坝旧称中心坝,因圩坐落在中坝盆地中央而得名。明清属琴江都贺岗、上镇两社(约)。民国初属第六区,民国18年(1929年)起属第三区良庄、富坑乡及中正乡部分,民国30年分属升平、富良乡及中正乡,民国34年并为中山乡。建国初属第一区(附城),1952年5月为第二区,1958年10月成立中坝公社,1961年分出敬梓公社,1963年3月敬梓公社并入中坝公社,1973年4月分出敬梓公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改称中坝镇。
敬梓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邻五华县,西北部毗连中坝,南接水墩乡。乡政府驻地敬梓圩,西距县城33千米。 乡境原称径仔,因地势狭长而得名。后谐音改为敬梓。明清时属琴江都中镇社(约)。民国初属第六区,民国18(1929年)属第三区,民国34年属中正乡。建国初属第一区(附城),1952年5月属第二区(中坝),1958年10属中坝公社,1961年4月分立敬梓公社,1963年又并入中坝,1973年4月再度恢复敬梓公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改称敬梓乡。
水墩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邻五华县龙村、华阳,西接龙窝、乌石,南连洋头,北接敬梓、中坝。乡政府驻地水墩圩。西北距县城36千米。 水墩因圩场设在北琴江支流岸上的墩下而得名。明清时属琴江都秋溪社(约)和泷下社(约)的一部分。民国初属第六区(中坝),民国18年(1929年)起属第三区,民国34年分属龙光镇、中正乡。建国初属第五区(龙窝)、第三区(龙窝),1957年12月设水墩乡,1958年10月属龙窝公社,1961年4月分出建立水墩公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改称水墩乡。
龙窝镇位于县境东南部,东邻水墩、洋头,西连瓦溪、九树,南接苏区及惠东县马山乡,北与乌石乡及水墩的秋溪、群丰村相接。镇政府驻地龙窝圩,西北距县城28千米。 龙窝得名,相传有一占天师为寻找一条“龙脉”,由昆仑山经江西到此,发现却是条“孽龙”,施法叫它永驻于此,故名龙窝。境域明代属琴江都宝洞、彭坊、龙窝社,部分属松坑、璜坑、清溪社。清代属宝洞、彭坊、嶂下社,龙窝约,部分属松坑、琴清溪、泷下约。民国18年(1929年)属第三区,民国30年属第三区龙璜乡,民国34年改为龙光镇。建国初为龙璜镇,1952年为第三区,1957年分设龙窝、嶂下乡,1958年10月建立龙窝公社,1961年分出水墩、洋头公社,1963年3月洋头公社并入龙窝,1972年8月又分出洋头公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改设龙窝镇。
洋头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邻五华县登**,西接龙窝,南连苏区、南岭,北毗水墩,乡政府驻地洋头圩,西北距县城46千米。 乡名因境域是南琴江发源地之一,它最后流入太平洋,取太平洋和水源头两意而得。明清时属琴江都松坑社(约)。民国18年(1929
年)属第三区(龙窝)慎洋乡,民国34年属琴南乡。建国初属第五区(龙窝),1957年12月建立洋头乡,1958年10月属龙窝公社,1961年4月及1963年3月两次分合于龙窝公社,1972年8月恢复洋头公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复称洋头乡。
苏区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连洋头、南岭,北接龙窝,西部和南部与惠东县马山、高潭毗邻。乡政府驻地炮子圩,西北距县城45千米。 乡名原为炮子,明代属琴江都清溪、松坑社。清代属清溪、松坑、南岭约。民国18年(1929年)属第三区(龙窝),民国26年属第三区黄礼、炮子乡,民国34年属琴南乡。建国初属第五区(龙窝),1952年6月为第四区(炮子),1957年12月设炮子乡。后,为纪念1927年紫金县苏维埃政府设在此地而改名苏区。1958年10月建立苏区公社,1961年分出南岭公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复设苏区乡。
南岭乡位于县境东南端,东邻陆河县,南连惠东县,北与五华县交界,西与苏区、洋头乡毗连。乡政府驻地南岭圩,西北距县城60千米。 南岭因地处本县南陲,且多高山大岭而得名,明清时属琴江都南岭社(约)。民国18年(1929年)起属第三区南岭乡,民国34年属琴南乡。建国初属第五区(龙窝),1952年5月属第四区(炮子),1957年12月设南岭乡,1958年10属苏区公社,1961年4月分置南岭公社,1963年3月更名为苏南公社,1981年1月复称南岭公社,1983年9月撤社改区,1987年4月改称南岭乡。
瓦溪乡位于境中部,秋香江中游。东邻乌石、龙窝,西连青溪及九和富竹,南连九树与九和五一,北毗附城。乡政府驻地瓦溪圩,东北距县城20千米。 瓦溪乡名因圩名而得。清代称牙溪,民国改称瓦溪。明代属古名都上黄沙社。清代分属温子口社、上黄沙约。民国18年(1929年)属附城区温子乡,民国26年分属第一区温子乡、上黄砂乡,民国30年起分属两仪、上黄砂乡。建国初分属第一区两仪乡、上黄砂乡,1952年5月属第五区(九和),1957年12月设围澳乡,1958年10月属九和公社,1961年4月分立瓦溪分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设瓦溪乡。
九树乡位于县境南部,乌禽嶂北麓山区。东邻龙窝,西接九和,南交惠东县,北毗瓦溪乡。政府驻地九树圩,北距县城52千米。 乡名因圩而得。圩名原称九丫树,相传因圩内有一棵9个丫大榕树而得名。明代分属古名都上、下黄沙社。清代分属上黄沙约、汤里社。民国18年(1929年)分属第一区上黄砂乡及下黄砂乡,民国34年属黄砂乡。建国初分属第一区上黄砂乡和第二区下黄砂乡,1952年5月属第五区(九和),1958年12月属九和公社,1961年4月分立九树公社,1963年3月分属瓦溪、九和、龙窝3公社,1973年4月复设九树公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改称九树乡。
九和镇位于县境中南部,东邻瓦溪、九树,西连蓝塘,北接青溪,南临惠东县。镇政府驻地九和圩光巷街,东北距县城29千米。 九和建国前称九和市,相传此地原名“九墩埔”,后刘和师设店开圩,后人为纪念他,将地名和人名合成“九和”。明代属古名都下黄沙社。清代属古名都下黄沙约、汤里社。民国18年(1929年)起属第一区下黄砂乡,民国34年为黄砂乡。建国初属第二区(蓝塘)下黄砂乡,1952年为第五区,1957年12月分属九和乡、热水乡,1958年10月成立九和公社,1961年分出瓦溪公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设九和镇。
蓝塘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东邻九和,西连凤安、上义,南临惠东县,北毗青溪、义容。镇政府驻地蓝塘圩,东北距县城46千米。 蓝塘原名兰塘,相传因东市场池塘边有一棵兰树而得名。后人将“兰”字读写成“蓝”字相沿至今。明代分属古名都上石、下石社。清代分属古名都凤凰岗约、上石社、龙头约、下石社。民国18年(1929年)起属第一区,民国34年属龙凤镇。建国初属第二区、第六区,1957年12月分属蓝塘、石城乡,1958年10月成立蓝塘公社,1961年4月分设凤安、石城、蓝塘3个公社,1963年3月石城公社并入蓝塘公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改设蓝塘镇。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紫金县基本情况表 -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