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西文明交流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4 本文由烈酒与故事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来华传教士利玛窦

中西文化间的文化交流,是促进交流双方或多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解放生产力的有力的手段,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其意义极端重大。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一个民族的历史现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自古以来我国与世界的交流频繁,这必然丰富了我国文化,因此中西文化交流在我国历史进程中始终是光辉的篇章。而利玛窦是明王朝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科技等领域的召唤者,是西学东用的促进者。

中西文化交流,是时代必然趋势,也是当今世界发展及和平的必然要求。2010年是利玛窦逝世400周年,正逢中国与意大利建交40周年和意大利中国文化年。为此,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政府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作,于2010年2月至7月先后在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巡回举办“利玛窦――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展览,以纪念这位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开拓者。在利玛窦辞世400周年之际,在中国,在意大利,都举行活动纪念他,重温他当年的足迹,研讨他的活动在今天的意义,探求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

由此可见,利玛窦在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远远超过当时交流本身。正如他自己所说;“世上的万事万物在萌芽状态时外观都十分淼小和难以辨认,人们很难相信它们会最终发展成为标志着伟大时代的伟大事物”。

利玛窦,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他通过传教打开中西交流大门。他开启西学东来浪潮。这个意大利人万里迢迢来到中国,目的是传教,但客观上推动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他带来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艺术,包括天文、数学、历算、地理、水利、建筑、机械,以及音乐、绘画,并在中国产生了深刻影响。

传播天主教中国在唐朝时曾一度流行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派(景教),但是到了明朝建立以后,中国基本上已没有基督徒。利玛窦可以说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创者之一。他成功在北京觐见皇帝,而且在士大夫中建立良好声誉和关系,开启了日后其他传教士进入中国之门,而且也开创了日后200多年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方式:一方面用汉语传播基督教;另一方面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

利玛窦对中国传统的习俗保持宽容的态度。他容许中国的教徒继续传统的祭天、祭祖敬孔。据他的了解,这些只属尊敬祖先的仪式;只要不掺入祈求、崇拜等迷信成分,本质上并没有违反天主教教义。利玛窦主张以“天主”称呼天主教的“神”(英语的God或拉丁文的Deus);但他亦认为天主教的“神”早已存在于中国的思想,因为中国传统的“天”和“上帝”本质上与天主教所说的“唯一真神 ”没有分别。利玛窦本人更穿着中国士人服饰。利玛窦的传教策略和方式,一直为之后跟随他到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所遵从,称为“利玛窦规矩”。 利玛窦等义大利传教士在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明代末帝的皇后在清军入关时曾写信准备皈依天主教并请求教宗支援(此信尚保存在梵蒂冈)。清朝康熙仍然重用意大利传教士。但后来欧洲其他天主教各教会之间对中国传统祭祖敬孔习俗的争论,削弱了利玛窦等人本已取得的成功。康熙时代,西班牙传教士为了在菲律宾和中国排挤义大利传教士,向教宗申诉并取得教宗敕令,宣称利玛窦等人允许中国教徒崇拜祖先违背了天主教教义,并派特使到中国晋见皇帝,态度骄横,和康熙争辩。康熙认为;天下没有不忠不孝的神仙,说这个特使“不可理喻”,下令囚禁到澳门,使其病死狱中。从此,中国皇帝和罗马教廷关系急剧恶化,禁止了西班牙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并进一步严格的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而祭祖敬孔的禁令直到数百年后的1939年12月8日由教宗碧岳十二世(即庇护十二世)删除,这也侧面显示出了利玛窦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带着西学而来的利玛窦开展了晚明士大夫学习西学的风气。由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一共有一百五十余种的西方书籍翻译成中文。利玛窦撰写的《天主实录》

以及和徐光启等人翻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等书不仅带给中国许多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而且许多中文词汇,例如点、线、面、平面、曲线、曲面、直角、钝角、锐角、垂线、平行线、对角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圆心、外切、几何、星期等等以及汉字「欧」等就是由他们创造并沿用至今。利玛窦制作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在中国先后被十二次刻印。而且问世后不久,在江户时代前期也被介绍到了日本。该地图使得日本人传统的崇拜中国的慕夏”观念因此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对日本地理学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北极、南极、地中海、日本海等词汇皆出于此地图。至今,日本仍称17世纪至18世纪的地图为利玛窦系地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和西学东渐的第一次高潮。第二次翻译高潮的兴语言不同,汉族人要与外族人交往,自然非借助翻译起,与欧洲的耶稣会教士联翩来华密不可分,而在这不可。《礼记·王制》中就有翻译官职的记载:“中一百多年的以传译西方科技为主流的翻译活动中,国、夷、蛮、戎、狄等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利玛窦无疑是一位关键人物。作为正式介绍宗教与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象,西方曰狄竭,北方曰学术思想的最早、最重要的奠基人。随着佛经的传入和翻译,“翻译”开始兴起它的后半生,他对中国的翻译、发展中国和欧洲的文并沿用至今。中国翻译共经历了四次高潮,第一次化及其历史性影响,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其高潮产生于东汉,鼎盛于唐,沿用至今。其间利玛窦等大批优秀的佛经翻译家,如道安,鸿摩罗什,玄藏等,于意大利中部教皇邦安柯那省的马塞拉他们翻译了大量的佛经,也出现了许多宝贵的译论。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The Roman Room System)称房间法,又叫《罗马房间法》(The Roman Room System)香港名《记忆宫殿》、内地名《记忆有一座宫殿》主要用来当成图像的存放处,原理就是让要记忆的东西来跟已知的东西做连接。因此如何恰当实现次第安顿于各处所,其实即如同建筑房屋一般,而且其规模境界,也因人而异:考虑到利玛窦所具有的横跨中西、纵贯古今(指古典学问、中古神学与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世界)学识背景,就理应称其心灵世界为宏伟的记忆宫殿了。房间记忆法是罗马人在希腊人的研究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记忆术,对我们记忆对象特别有帮助。我们只要以家里的房间或任何熟悉的地方为连接纽带,然后

在脑子里把要记住的东西放进去。例如,你想记住三件东西:面粉、牛奶、面包,那就想象自己走进前门,看见鞋柜里的鞋子撒满面粉;然后走进大厅,想象牛奶倒在波斯地毯上;继续前行,想象走廊的墙上黏着一片片的面包。

利玛窦,第一位把西方宗教和近代科技知识正式介绍给中国的人; 第一位认真钻研中国典籍并较全面地把中国历史文化介绍给西方的人。《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1615年在欧洲出版,轰动一时,被誉为“欧洲人叙述中国比较完备无讹的第一部书” 西学东渐,或者东学西渐,都绕不开利玛窦。即使在今天,他仍然是中西文明交流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中西文明交流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中西文明交流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0096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