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总论习题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4 本文由念夜的美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总 论

一、作业习题 ㈠ 名词解释 1. 感染后免疫 2.潜伏期 3. 稽留热 4. 传染源

5. 复发

6. 潜伏性感染 ㈡ 填空题

1.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 。 2. 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 引起的,包括与 。 3. 是指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等,又称为 。

4. 称为再燃。

5. 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有 的感染性疾病才称为传染病。

6. 预防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

是 、 和 。 ㈢ 选择题 1. A1型题

⑴ 感染的含义是:

A.人体被病原体侵入 B.病原体侵入人体的过程

C.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D.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进入人体 E.人体抵抗力下降而被病原体入侵 ⑵ 属于传染病的是:

A.急性支气管炎 B.化脓性胆囊炎 C.炭疽 D.化脓性腮腺炎 E.大叶性肺炎

⑶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先起作用的非特异性免疫因素是

A.白细胞介素 B.吞噬细胞 C.致敏T淋巴细胞 D.干扰素 E.肿瘤坏死因子 ⑷ 在传染病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

A. 隐性感染者 B. 潜伏期携带者 C. 慢性携带者 D. 潜伏性感染者 E. 显性感染者 ⑸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传染病是

A. 甲型肝炎 B. 乙型脑炎 C. 流行性出血热

D. 伤寒 E. 急性细菌性痢疾 ⑹ 在感染过程中,血液中最先出现的是:

A. 特异性IgM抗体 B. 特异性IgG抗体 C. 特异性IgA抗体

D. 特异性IgD抗体 E. 特异性IgE抗体 ⑺ 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

A.流行性感冒 B.艾滋病 C.流行性出血热 D.水痘 E.风疹 ⑻ 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艾滋病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狂犬病 E.鼠疫 ⑼ 通过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是

A.囊虫病 B. 恙虫病 C. 华支睾吸虫病 D.流行性腮腺炎 E. 钩体病 ⑽ 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是

A.艾滋病 B. 疟疾 C. D.恙虫病 E. 乙型肝炎 ⑾ 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 莱姆病 B. 斑疹伤寒 C. D. 耳源性脑膜炎 E. 白日咳 ⑿ 主要经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A. 甲型肝炎 B. 流行性乙型脑炎 C. D. 丙型肝炎 E. 登革热 ⒀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A. 麻疹 B. 白喉 C. D. 阿米巴病 E. 乙型病毒性肝炎 ⒁ 主要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是

A. 乙型肝炎 B. 丙型肝炎 D. 结核病 E. 疟疾 ⒂ 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A. 血吸虫病 B. 斑疹伤寒 C. D.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E. 霍乱 ⒃ 在我国,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

A. 麻疹 B. 流行性出血热 C. D. 麻风病 E. 流行性乙型脑炎 ⒄ 以对症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

A. 钩体病 B. 艾滋病 C. D. 恙虫病 E. 霍乱 ⒅ 以病原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

A. 乙型脑炎 B. 流行性出血热 C. D. 恙虫病 E. 水痘 ⒆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的传染病是

A. 丙型肝炎 B. 艾滋病 C. D. 阿米巴痢疾 E. 细菌性痢疾 ⒇ 病后仅可获得部分、较弱免疫力的传染病是

A. 甲型肝炎 B. 乙型肝炎 C. 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 血吸虫病 2. A2型题

伤寒 黑热病 戊型肝炎 百日咳 C. 艾滋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脑脊髓炎 伤寒 霍乱 伤寒 伤寒 ⑴ 男,37岁,农民,近2天来腹痛、腹泻、胃纳减退,每日大便15~30次,粪便呈浅黄色水样,每次量较多。曾呕吐3次,无里急后重。体格检查发现体温37.5℃,明显脱水征,肠鸣音亢进,腹无压痛。血液白细胞总数为9.7×109/L,分类计数N 0.56, L 0.35, E 0.07, M 0.02;RBC 4.9×1012/L, Hb 140g/L,粪便镜检白细胞1~5/HPF。病前曾食生黄瓜。对明确本例诊断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A. 粪便常规检查 B. 粪便培养霍乱弧菌 C. 粪便培养致病菌 D. 粪便检查阿米巴滋养体 E. 血液培养细菌

⑵ 男,42岁,广州市下水道工人,持续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走路时小腿疼痛、胃纳减退、疲乏4天。体温40.2℃。眼结膜充血,左眼结膜下有一出血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如鸽蛋大,局部皮肤潮红、压痛明显。肝于肋下1.0cm可触及。周围血液红细胞4.82×1012/L,白细胞12.4×109/L,分类 N 0.87,L 0.11,E 0.01,M 0.01,血小板123×109 /L。尿常规检查示蛋白+++,管型+。发病前3天曾到郊外旅游,右腿受伤流血,现伤口已愈。本例的诊断应首先考虑: A. 登革热 B. 伤寒 C. 恙虫病 D. 败血症 E. 钩端螺旋体病 3. B型题

⑴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霍乱

C.血吸虫病 D.蛔虫病

E.流行性腮腺炎 ① 甲类传染病

② 乙类传染病但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③ 应向有关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的传染病 ④ 仅在监测点内进行监测的传染病 ⑵ A.特异性抗原 B.特异性IgG抗体 C.病原体核酸 D.病原体培养 E.特异性IgM抗体

① 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免疫学诊断 ② 主要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的特异性诊断 ③ 主要用于丙型肝炎实验诊断

④ 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的实验诊断 ⑶ A.麻疹 B.艾滋病

C.细菌性痢疾 D.疟疾 E.钩体病

①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是 ②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是 ③ 主要通过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是 ④ 主要通过虫媒叮咬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⑷ A.钩体病

B.流行性出血热 C.细菌性痢疾 D.霍乱 E.麻疹

① 最常发生DIC的传染病是 ② 最常发生脱水的传染病是

③ 最常发生肝功能衰竭的传染病是 ④ 最常发生皮疹的传染病是 ㈣ 问答题

1.试述传染病的诊断。 2.试述传染病的预防。

3.简述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4. 试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5. 试述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可能出现哪几种表现。

二、参考答案及分析 ㈠ 名词解释

1. 感染后免疫(postinfection immunity)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是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2.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

3. 稽留热 (sustained fever) 体温39℃以上,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

4. 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5. 复发(relapse) 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而使初发症状再度出现时,称为复发。 6. 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长期潜伏成为携带者。等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㈡ 填空题 1. 易感者

2. 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 3. 间歇热,败血症型热

4. 患者在恢复期时,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发热 5. 传染性

6.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㈢ 选择题 1. A1型题 ⑴ C

试题分析:感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其他答案不够准确或全面。

⑵ C

试题分析:全部均为感染性疾病,但只有炭疽才具有传染性。 ⑶ B

试题分析:病原体进入人体后,首先遭到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均为细胞因子,他们主要由单核-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被激活以后释放的肽类物质。致敏T淋巴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的范畴,与题目不符。 ⑷ A

试题分析:传染病的感染过程可表现为病原体被清除,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等5种形式,不同形式在不同的传染病中各有侧重。一般来说,隐性感染最常见,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 ⑸ D

试题分析:伤寒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⑹ A

试题分析:在感染过程中,血液中最先出现的是特异性IgM抗体,通常情况下持续时间不长,是近期感染的标志。特异性IgG抗体临近恢复期出现,但持续较长时期。IgA抗体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的局部抗体。IgE抗体主要出现在寄生虫感染病例。 ⑺ C

试题分析: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流行性出血热。其他4种病毒性传染病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减少。 ⑻ E

试题分析:在我国新颁布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鼠疫和霍乱。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均属于乙类传染病。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⑼ E

试题分析:囊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通过食用污染的肉类而感染,恙虫病通过虫媒传播,流行性腮腺炎通过呼吸道传播,钩端螺旋体病通过接触经鼠类污染的疫水传播。 ⑽ D

试题分析:恙虫病在鼠类中不断循环,形成自然疫源性。当人在疫区的草地上工作、活动或坐卧时,被带有病原体的幼虫叮咬而得病。 ⑾ D ⑿ D

试题分析: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经消化道途径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由虫媒传播。丙型肝炎主要由输血、注射、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⒀ D

试题分析:麻疹,白喉和百日咳经呼吸道传播。阿米巴病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乙型病毒性肝炎通过胃肠外途径传播。 ⒁ C

试题分析:主要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是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亦可通过性传播,但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结核病通过呼吸道传播,疟疾通过虫媒传播。 ⒂ D

试题分析: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血吸虫病。B、C、D为丙类传染病。E为甲类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总论习题1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总论习题1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0137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