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预习学案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丁肇中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彷徨 .....二、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三、文化常识
1.本文作者________是美籍华裔________家,________奖获得者。 2.“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中________的________篇。《四书》指《 》《 》《 》《 》;《五经》指《 》《 》《 》《 》《 》。
四、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可以不回答)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2遍。 2.思考: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有什么现实意义?
五、搜集整理
你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吗?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举例:雪融化后是水、钟表的工作原理?? 【资料链接】
1.丁肇中(zhào) (1936年1月27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以与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发行的第五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课后检测(共1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科学就是探求真理。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
难曲折的过程。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掌握资料的差异,认识的方法不同,①就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况,以至引起学术上的论争。因此,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把对自己的批评当作珍贵的友谊。正如李四光同志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的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励。”歌德也说:“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这都是因为,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退一步说,即使错误的反对意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
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几年的辩论。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但他并未因此趾高气扬,相反,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感激之情,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并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功劳。今天,为了四化建设而钻研科学的崇高志向,使科学工作者胸怀更为宽广,虚怀若谷,可容得下百川之流,②听得进“敌对”意见。
1.下边哪项可以作为本文的论点?( )(2分) A.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B.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
C.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 D.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①用了 修辞方法。(2分)
3.下面三句名人言论,不是道理论据的是( )(2分)
A.正如李四光同志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的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励。”( )
B.歌德也说:“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
C.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感激之情,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
4.这篇短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论证方法。(4分)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初中教育九年级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