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技巧》
一、理解运算顺序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①从高级到低级: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②从内向外: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 ③从左向右: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 二、应用四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 乘除混合运算统一化乘,统一进行约分;加减混合运算按正负数分类,分别统一计算,或把带分数的整数、分数部分拆开,分别统一计算。
2、简明性原则:计算时尽量使步骤简明,能够一步计算出来的就同时算出来;运算中尽量运用简便方法,如五个运算律的运用。
3、口算原则:在每一步的计算中,都尽量运用口算,口算是提高运算率的重要方法之一,习惯于口算,有助于培养反应能力和自信心。
4、分段同时性原则: 对一个算式,一般可以将它分成若干小段,同时分别进行运算。 主要分段方法:
(1)运算符号分段法。有理数的基本运算有五种:加、减、乘、除和乘方,其中加减为第一级运算,乘除为第二级运算,乘方为第三级运算。在运算中,低级运算把高级运算分成若干段。 一般以加号、减号把整个算式分成若干段,然后把每一段中的乘方、乘除的结果先计算出来,最后再算出这几个加数的和.
(2)括号分段法,有括号的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在实施时可同时分别对括号内外的算式进行运算。
(3)绝对值符号分段法。绝对值符号除了本身的作用外,还具有括号的作用,从运算顺序的角度来说,先计算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因此绝对值符号也可以把算式分成几段,同时进行计算.
(4)分数线分段法,分数线可以把算式分成分子和分母两部分并同时分别运算。
说明:本题以加号、减号为界把整个算式分成三段,这三段分别计算出来的结果再相加。
三、掌握运算技巧 (1)、归类组合:将不同类数(如分母相同或易于通分的数)分别组合;将同类数(如正数或负数)归类计算。 (2)、凑整:将相加可得整数的数凑整,将相加得零的数(如互为相反数)相消。 (3)、分解: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数和的形式,或分解为它的因数相乘的形式。 (4)、约简:将互为倒数的数或有倍数关系的数约简。 (5)、倒序相加:利用运算律,改变运算顺序,简化计算。 例 计算2+4+6+…+2000 (6)、正逆用运算律:正难则反, 逆用运算定律以简化计算。
乘法分配律a(b+c)=ab+ac在运算中可简化计算.而反过来,ab+ac=a(b+c)同样成立,有时逆用也可使运算简便. 例 计算:
16123112
(1) -32 ÷(-8×4)+2.5+( + - - )×24
2523412311313314
(2)(- )×(- )- ×(- )+ ×(- ) 215215215
四、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
有理数运算的实质是确定符号和绝对值的问题。
因此在运算时应把握“遇减化加.遇除变乘,乘方化乘”,这样可避免因记忆量太大带来的一些混乱,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抓住数学内在的本质问题。
把我们所学的有理数运算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三个转化:
一个是通过绝对值将加法、乘法在先确定符号的前提下,转化为小学里学的算术数的加法、乘法;
二是通过相反数和倒数分别将减法、除法转化为加法、乘法; 三是将乘方运算转化为积的形式.
若掌握了有理数的符号法则和转化手段,有理数的运算就能准确、快速地解决了. 例计算:
(1)(-6)-(+5)+(-9)+(-4)-(-9)
11
(2)(-2 )÷1 ×(-4)
24122
(3)2+(2-5)× ×[1-(-5)]
3
六、会用三个概念的性质
如果a.b互为相反数,那么a+b=0,a= -b; 如果c,d互为倒数,那么cd=l,c=1/d; 如果|x|=a(a>0),那么x=a或-a.
例6 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等于2,试求220002001
x-(a+b+cd)x+(a+b)+(-cd)的值
《练习》 一.选择题
1. 计算(?2?5)?( )
A.1000 B.-1000 C.30 2. 计算?2?3?(?2?3)?( )
A.0 B.-54 C.-72 3. 计算?(?5)?(?)?5? A.1 B.25 C.-5 4. 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2?(?2)?(?2) C. ?2?(?2)?(?2)
42432423223D.-30 D.-18
1515D.35
342B. (?2)??2?(?2)
D. (?2)?(?3)??2 D.-2
2345. ?2?(?2)的结果是( )
A.4 B.-4 C.2
26. 如果a?1?0,(b?3)?0,那么A.-2 三.计算题
B.-3
C.-4
D.4
b?1的值是( ) a
1. ?(?3)?2 2.
3. (?1.5)?4212411?(?)??(?)?(?) 2352311?2.75?(?5) 4. ?8?(?5)?63 42
5. 4?5?(?1)32
7. (?10)2?5?(?25)
9. 5?(?6)?(?4)2?(?8)
11.(?16?50?325)?(?2)
13. (?1)2?122?(23?23?2)
15. ?3?[?32?(?2)223?2]
6. (?2)?(?556)?(?4.9)?0.6 8. (?5)3?(?3)25 10. 21?(?6)?(1472?2) 12. (?6)?8?(?2)3?(?4)2?5 14. ?11997?(1?0.5)?13 16. (?3)2?(?243?1)?0
17. ?1?(1?0.5)??[2?(?3)] 18. (?81)?(?2.25)?(?)?16
19. ?5?[?4?(1?0.2?)?(?2)] 20. (?5)?(?3)?(?7)?(?3)?12?(?3)
2321. (?)?(?4)?0.25?(?5)?(?4) 22. (?3)?(1)?24132491567676758212322?6?? 93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对课本知识不扎实。 二、计算技能不行 三、学生“粗心”,其实“粗心”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注意、思维、记忆、 情感等因素造成的。
错误情况:
一、运算顺序错误
分析:乘除是同一级运算,在没有括号时,应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另外应先算乘方后算乘除,此题是颠倒了顺序导致运算错误 二、符号错误
分析:此题错把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到“乘方的相反数”和“相反数的乘方”不同 三、底数不清的错误
分析:错在对幂的底数分不清楚 四、乘方概念不清
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对乘方的概念认识不清,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初中教育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经典习题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