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土壤、土壤肥力、肥料
2、成土母质、土壤剖面、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粒级、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土壤矿质化过程、土壤腐殖化过程、土壤吸湿水、土壤毛管水、吸湿系数、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
3、土壤密度、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结构体、土壤黏结性、土壤黏着性、土壤可塑性、土壤耕性、土壤热容、土壤胶体、土壤吸收性能、离子交换吸收、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陪补离子效应、土壤缓冲性、土壤活性酸、土壤潜性酸、土壤碱化度 4、土壤资源、土壤剖面、土壤退化、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污染
5、植物营养临界期、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基肥、追肥、种肥
6、反硝化作用、氨化作用、闭蓄态磷、枸溶性磷肥、过磷酸钙的退化、复混肥料、混成复合肥料、多功能复合肥料 7、有机肥料、生物肥料
8 、配方施肥、配方肥料、肥料效应、精确施肥技术 二、填空: @1
1、根据土壤肥力产生的原因,可将其分为____肥力和____肥力。 2、土壤是由____、____、和____三相基本物质组成的多相混合体系。
3、通常把在一定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反映土壤生产能力的那部分肥力称为____肥力或____肥力,暂时未被植物利用的那部分肥力称为____肥力。 4、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
5、依据性质和来源,肥料常分为____肥料、____肥料、____肥料和____肥料。 6、依据肥料反应性质,可将其分为____肥料、____肥料和____肥料。 @2
1、 自然土壤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发育形成的。 2、 自然土壤剖面的基本层次有____、____、____、____等;旱地耕作土壤剖面的基本层次
有____、____、____、____等,水田土壤剖面的基本层次有____、____、____、____等。 3、 土壤固相物质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
4、 根据岩石形成的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和____三大类。 5、 岩石风化作用有____、____和____三种类型。 6、 土壤矿物按其来源,可分为____和____两大类。
7、 一般将土壤粒级分为____、____、____、____四组。
8、 土壤微生物根据细胞结构特点,一般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 9、土壤腐殖质一般包括____、____和____三种。 10、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____和____两个过程 。
11、土壤水可根据受力情况分为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 12、土壤有效水的范围是从____到____。 @3
1、根据土壤孔隙的通透性及持水能力,将其分为____、____、____三种类型,多数植物生长适宜的土壤孔隙度为____。
2、土壤结构体按照大小、形状、发育程度,可将其类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是最理性的土壤结构体。
3、衡量土壤耕性好坏,可以从____、____、____等指标来评价。
4、同一块土壤,含水量高时的土壤热容____于含水量低时的情况;土壤导温率越____,则土壤温度越易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5、土壤温度日变化、年变化的幅度随着深度增加而逐渐____。
6、根据微粒核的物质组成不同,土壤胶体可分为____、____、____三类。 7、根据土壤对不同形态物质吸收、保持方式等的不同,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
8、根据土壤中H+ 存在的位置,可将土壤酸度分为____和____两种。 @4
1、 我国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呈现出明显____地带分布、____地带分
布和____的特点。
2、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土壤退化分为____、____、____、____及土壤性质恶化、耕地的非农业占地等6大类。
3、 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受____条件控制。 @5
1、 目前已发现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共有____种,根据在体内的含量可分为____元素、____
元素和____元素。
2、 土壤中养分迁移至根表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和____。 3、 植物吸收养分的方式主要有____和____。
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____和____。
5、 植物吸收养分的器官有____、____和____等,根据吸收部位一般把植物营养分为____营
养和____营养。
6、 植物对养分的需求有____和____两个关键时期。 @6
1、 被吸收到植物体内的____态氮,可直接与光合作用产物有机酸等结合,形成氨基酸和其
他含氮有机物。吸收到植物体内的____态氮,必须经还原至____后,才能被植物利用。 2、 耕作土壤中氮的来源主要有____,降水,尘埃沉降,施入的含氮肥料包括化肥和含氮有
机肥,土壤吸附空气中的NH3,灌溉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其中____和____是主要的来源。 3、 土壤中氮素的转化包括矿化作用、____、____、____氮素的固定于释放、氨的挥发作用
和氮素的淋溶作用等。
4、 硝化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硝化细菌,防止____向____转化,从而减少氮素的____损失和
淋失。
5、 根据植物对磷吸收程度,土壤中的磷可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和____。 6、 植物对磷的敏感期在苗期,一般磷肥用愈早,____,故磷肥宜作____肥和____肥。 7、 钢渣磷肥属____磷肥,呈____色粉末,碱性强。
8、 土壤中钾的固定是指土壤____转化为____,甚至矿物质态钾的过程。
9、 草木灰中钾的形态主要是____,其次____,氯化钾较少。草木灰的钾约90%能溶于水,
是____钾肥,所以在贮存施用时应防止雨淋,以免引起养分流失。由于草木灰水溶液呈____性,不宜于____、____和____肥混用。
10、钙在植物体中移动性小,主要集中在____中,很少____,因此,植物缺钙时,植株矮小、细胞壁融化、组织变软、叶片下垂与黏化。严重时,叶子变形或失绿,叶片____,但老叶____。 11、植物缺____的症状与缺氮的相似,但由于____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____,其缺乏症状一般出现在植株的____上。
12、镁的主要功能是作为____和____卟啉环的中心原子,当镁原子同____结合后,才具备吸
收光量子的必要结构,才能有效的吸收光量子进行光合碳同化反应。 @7
1、 有机肥料按其来源、性质及积制方法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4大类。 2、 堆肥腐熟经过____、____、____和____4个阶段的变化。 问答题 @1
1、 土壤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地位? @2
1、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有哪些? 2、自然土壤剖面包括哪些层次?
3、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的? 4、如何理解有机质矿质化与腐殖化过程对土壤肥力的重要性? 5、土壤水分有那几种表示方法?
6、为什么在相同含水量时砂土、壤土、黏土对植物的有效性不同? 7、土壤空气组成有什么特点? @3
1、如何调节土壤空隙性?
2、创造团粒结构的主要生产措施有哪些? 3、生产中常怎样确定宜耕期?
4、土壤酸碱度对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有何影响?
5、测得土壤的容量为1.2g/cm3,计算每公顷耕层为25 cm的土壤重量是多少。 6、测得土壤的容量为1.2g/cm3,土壤密度为2.6 g/cm3,计算土壤孔隙度。
7、某土壤密度2.6 g/cm3,容量为1.50 g/cm3,若现在田间土壤自然含水量为25%,问此土壤水汽状况是否适合于一般作物生长的需要?为什么? @4
1、 现行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将土壤分为哪几级? 2、 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是什么?
3、 土壤剖面调查一般观测记载哪些项目? @5
1、 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2、 施肥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 植物营养的阶段性对施肥有何指导意义?
4、 植物营养临界期和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有什么不同? 5、 施肥有哪些方式?如何正确应用? 6、 要根据哪些环境特点进行合理施肥? @6
1、 与有机肥相比,化学肥料有哪些特点? 2、 铵态氮肥有哪些特点?
3、 一当地土壤为例说明碳酸氢铵的施用技术? 4、 尿素为什么适宜做根外追肥?
5、 如何合理施用过磷酸钙,提高其肥效?
6、 为什么说钙镁磷肥适于施在南方酸性土壤上? 7、 磷肥的异成分溶解对磷肥的肥效有什么影响?
8、 硫酸钾与氯化钾施入土壤后都可导致土壤板结,产生的机理有何不同?
9、 结合生产实际,如何合理施用石灰与石膏?
10、以果树为例,说明微量元素的合理施用技术。施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1、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当地施用的复混肥料主要有哪些品种?并谈谈如何合理施用复混肥? @7
1、 有机肥料腐熟的关键要点?
2、 有机肥料堆腐时堆内温度如何变化?微生物活性对其影响如何? 3、 试述有机肥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8
1、 施肥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有哪些? 2、 施肥对土壤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有哪些? 3、 施肥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有哪些?
4、 适量施用氮肥对农产品品质有何积极作用?反之,过量或不合理施用氮肥会产生哪些不
利影响?
5、 适量施用磷肥对农产品有何作用? 6、 适量施用钾肥对农产品有何作用?
7、 适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对农产品有何作用? 8、 有机肥料对改善农产品品质有何作用? 9、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措施有哪些? 10、配方施肥技术的目标有哪些? 11、配方施肥技术的方法有哪些?
12、配方施肥包括哪些关键技术环节? 13、减少环境污染的氮肥施用技术有哪些? 14、减少环境污染的磷肥施用技术有哪些? 15、AA级绿色食品肥料施用的要求有哪些? 16、A级绿色食品肥料施用的要求有哪些? 四、计算题 @6 1、欲配置1t N:P2O:K2O比例为2:2:1的混合肥料。现选用原料肥料为尿素(含N 46%)、磷酸一铵(含 N 12%,P2O5 52%)、硫酸钾(含K2O 50%)进行配制,各需原料肥料多少吨? 五、判断 @7
1、 厩肥是指以家畜尿为主,加入作物秸秆、草炭或泥土等垫圈材料积制而成的有机肥料。 2、 堆肥是秸秆、杂草、绿肥、泥炭、垃圾等于人畜粪尿在厌气条件下堆腐而成的有机肥料。 3、 腐熟度并不是堆肥腐熟的过程。
4、 轮作绿肥是在同一块田内将农作物和绿肥作物周期性地逐年依序循环种植。 5、 间作绿肥是在主作物的株行距与主作物同时种植的绿肥作物。 6、 插种绿肥是在主作物换茬的短暂孔隙种植一次生长的绿肥作物。 7、 混种绿肥是多种绿肥作物按任意比例混合或相间种植在同一块地里。 8、 堆肥中的有机质经过矿化、腐殖化过程以后,最后达到完全稳定。 9、 单作绿肥不属于绿肥的栽培方式。 10、 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的激发效应,并不能活化土壤潜在的养分,促进土壤有机质更
新。
11、 秸秆C/N高,可将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 12、 秸秆还田为土壤固氮微生物提供充足的能源,提高土壤生物氮量。
13、堆肥原料或发酵初期,pH为弱碱性到中性,一般pH为8~9.而腐熟的堆肥,一般呈弱碱性,pH值在6.5~7.5.
14、复混肥料是复合肥料的总称,指肥料中的养分元素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15、复混肥料总养分量是指复混肥料中N-P2O5-K2O含量百分比的总和。 16、复混肥料养分含量表示方法:一般用N-P2O5-K2O的百分比含量表示。
17、复混肥按养分分类种类的多少可分为二元复混肥料、三元复混肥料和多元复混肥料。 18、以磷、钾养分为主的复混肥,应直接施于根系,含铵态氮、酰胺态氮的品种在旱地和水田都可以使用。
19、复混肥料所含养分能满足不同施肥技术要求。 @8
1、 水体中无极态总氮和无极态磷使水体富营养化的最重要指标。 2、 土壤氧化亚氮的排放主要来源是土壤中的硝化和反硝化的作用。 3、 氮肥深施能明显增加稻田甲烷的释放。
4、 氮肥过量时,会导致作物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含量降低,淀粉和蔗糖含量相
对增加。
5、 怎家磷肥可以显著增加小麦子粒中维生素B1的含量,改良小麦面粉烘烤性能,随着磷
肥施用料的增加,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也增加。
6、 配方施肥技术的增产途径一是靠调肥增产,二是靠减肥增产,三是靠补素增产增效。 7、 我国配方施肥方法包括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法、田间试验配方法。 8、 环保型施肥的基本方法是:营养作物并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改良和培肥土壤,保持土
壤资源持续利用,不断提高肥料效益,不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污染。 六 、单选题 @7
1、肥料的特点是( )
A、完全肥料 B、含无机质 C、肥效快 D、养分含量少 2、有机肥料在分解过程中通过( )将养分释放出来,供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A、矿化作用 B、腐殖化作用 C、A和B都对 D、A和B都不对 3、有机肥料加入土壤后,会加快或减慢土壤原有有机碳分解的作用,这表现为有机肥聊得( )
A、缓冲作用 B、激发效应 C、同化效应 D、A,B,C,都不是 4、堆肥的前期以( )为主,后期以( )为主。
A、风化 B、腐殖化 C、矿化 D、酸化 5、堆肥原料或发酵初期,pH值为( ),而腐熟的堆肥,一般呈( ) A、弱酸性到中性 B、弱酸性 C、强碱性 D、弱碱性 @8
1、 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是____。
A、钾含量 B、磷含量 C、铵态氮含量 D、硝态氮含量 2、造成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积累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
A、过量施用含氮肥料 B、过量施用含磷肥料 3、水体富营养化重要的营养因子是____。
A、氮、磷 B、铁、铜 C、氮、钾 D、磷、钾 4、下列哪种肥料中,往往含有一定的重金属。____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有机肥 5、影响径流水中含磷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
A、降雨 B、耕作 C、施肥 D、晒垡 6、被称为“果肥”的是____。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有机肥 7、施用那种肥料,即能增加菜叶产量,又能改善质量。____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有机肥 8、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____。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甲烷 D、氟氯径 9、甲烷的来源主要是____。
A、水稻田 B、湿地 C、旱地 D、大气 10、磷肥施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 A、重金属污染 B、水体富氧化
C、氟及有机副成分污染 D、放射性污染 11、磷肥的使用方法有____和____两类。
A、深度 B、混施 C、撒施 D、集中施肥 12、有机肥原料本身含有危害农产品的污染物有____。 A、放射性污染物 B、治病病原物 C、人造化学物及工业污染 D、挥发气体 13、提高农产品品质的途径有____。
A、改良品种 B、培育优良品种 C、优化种植结构及方式 D、合理施肥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初中教育土壤肥料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