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本题考察孙中山的革命事迹。结合孙中山活动的史实理解“革命精神”的含义,应指孙中山百折不挠建立民主共和国、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国共第一次合作是符合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打破了过去孙中山只依靠革命党人发动革命的事迹,为国民党注入了新的血液。
9.C
解析:邓小平理论主要针对的是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未涉及到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10.C 11.B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李大钊对十月革命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李大钊最早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故A错误;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是指新文化运动,故C错误;文章写于1918年,中共成立于1921年,故D错误。
12.D
解析:要结合当时“尊孔复古”背景看问题。陈独秀认为北洋军阀利用孔教复辟帝制,颠覆共和。故他主张的“必排孔教”,实质是反对北洋军阀复辟专制制度。
13.D
解析:新文化运动要求青年人投身社会,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关注和改造社会。
14.A
解析:从材料“民国7年”可知是1918年,“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指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根据材料联系所学,本题选A项。B项苏联1922年形成;C项1921年中共在上海成立;D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15.A
解析: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刊物《民报》,不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非选择题
16.⑴变化:宰相制度最终废除,内阁建立。(2分)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
⑵黄宗羲提出皇权需要宰相制度补救;(2分)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2分)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武器,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发展资本主义。(2分)
⑶黄宗羲:专制制度的腐败、明朝灭亡的刺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4分) 孙中山: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工具;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想传入。(6分)
17.(1)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2分)发展: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的思想。(2分)说明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1分) (2)一致。因为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2分)
(3)是指邓小平理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方位的指导思想。(2分)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初中教育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三一轮单元卷(含解析):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专题训练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