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的源、脉、气
朱汉民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23日 09 版)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区域文化之一。湖湘文化的特色与优势是什么?学术界从不同角度曾作过概括,对深化湖湘文化的研究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感到还不够鲜明和深入。
如何对湖湘文化的特色与优势做精到而全面的概括?湖湘文化确是博大精深,我们可以从湖湘文化的文源、文脉、文气,即源、脉、气三个方面,对湖湘文化特色与优势作一阐发。 其一,文源。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实体。史籍记载的“三皇五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历史,而湖湘文化与“三皇”中的炎帝、“五帝”中的舜帝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华文明史上,炎帝神农氏是农耕文化的奠基人,《周易·系辞》载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从湖南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如道县玉蟾岩遗址、澧县彭头山遗址,均证明了在炎帝神农时代(甚至更早的历史时期)在湖南地区创立了比较发达的农业文明。后来,炎帝神农氏因为民治病、误食毒草而亡,葬于湖南酃县。可见,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氏既是湖湘文化的开拓者,更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开拓者。五帝之一的舜帝则是中华道德文化的奠基人。舜帝是出生于中原地区的华夏部落聪明的首领,在历史典籍大量记载他的道德精神,诸如孝敬父母、恭谦礼让、以德治国、举贤任能等等,成为中华传统道德的典范。舜帝的道德精神在南方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史记》记载他南巡时“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疑”,此后,九嶷山的舜帝之陵就成为湖湘儿女祭礼舜帝、表彰其道德文化的地方,从上古一直延续到今天。
湖湘文化的文源深远,不仅仅是它与中华民族农耕文化、道德文化的源头相关,同时还与中国古典文学与两宋道学的源头直接相关。中国古典诗歌有两个源头:北方的《诗经》与南方的《楚辞》。屈原是楚辞艺术的奠基人与杰出代表,而他的许多代表作品如《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大多是在他流放于湖南地区而创作的,并且汲收了沅湘之地的神话巫风,可见,湖湘文化为中国文学鼻祖屈原的诗歌作品提供了源头活水。其次,宋代被称为“道学宗主”、“理学开山祖”的周敦颐出生于湖南道县,以后又多年在湖南地区做官并从事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故而也是湘学的奠基人。屈原与周敦颐,“一为文学之鼻祖,一为理学之开山”(钱基博语),充分反映了湖湘文化的源远流长。
其二,文脉。
“文源”着重从时间维度表达湖湘文化源流的悠久,而“文脉”则是着重从空间维度表达湖湘文化源流的广大。区域文化虽然是特指某一空间范围,但是区域文化的形成、演变、发展,均离不开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湖湘文化之所以获得很大发展,除了依靠本土文化的创造、继承外,还在于不断学习、汲收外来文化,故而具有文脉广的特点。湖湘文化形成的上古时期,中原文化与南方本土文化相结合则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炎帝神农氏”的出现,其实就是北方的英雄传说(炎帝)与南方的宗教信仰(农神)交流互渗的结果。而舜帝南巡逝世并葬九嶷,受到南方民众的普遍敬仰,亦体现出湖湘文化对中原道德文化的接受与汲收,另外,湖南本土的苗蛮文化,如果追溯其来源,亦是东夷文化的九黎部落南迁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湖湘文化的源--参考资料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