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板条状马氏体一般为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的淬火组织。其组织形态是由尺寸大致相同的细马氏体条定向平行排列组成马氏体束或马氏体领域。在马氏体束之间位向差较大,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可形成几个不同的马氏体领域。板条马氏体具有较低的硬度和较好的韧性。
B、针状马氏体是碳量较高的钢淬火后得到的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它呈竹叶状或针状,针与针之间成一定的角度。最先形成的马氏体较粗大,往往横穿整个奥氏体晶粒,将奥氏体晶粒加以分割,使以后形成的马氏体的大小受到限制。因此,针状马氏体的大小不一。同时有些马氏体有一条中脊线,并在马氏体周围有残留奥氏体。针状马氏体的硬度高而韧性差。
图4-7 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图4-8 马氏体+粒状渗碳体
(5)残余奥氏体(A残) 是含碳量大于0.5%的奥氏体淬火时被保留到室温不转变的那部分奥氏体。它不易受硝酸酒精溶液的浸蚀,在显微镜下呈白亮色,分布在马氏体之间,无固定形态。在图8表示含碳1.2%的碳钢正常淬火(780℃加热),其组织为马氏体+粒状渗碳体+少量残余奥氏体。
(6)钢的回火组织与性能
A、回火马氏体。是低温回火(150~250℃)组织。它保留了原马氏体形态特征。针状马氏体回火析出了极细的碳化物,容易受到浸蚀,在显微镜下呈黑色针状。体温回火后马氏体针变黑,而残余奥氏体不变仍呈白亮色。低温回火后可以部分消除淬火钢的内应力,增加韧性,同时仍能保持钢的高硬度。
B、回火屈氏体。是中温回火(350~500℃)组织。回火屈氏体是铁素体与粒状渗碳体组成的极细混合物。铁素体基体基本上保持了原马氏体的形态(条状或针状),第二相对渗碳体则析出在其中,呈极细颗粒状,用光学显微镜极难分辨(如图4-9所示)。中温回火后有很好的弹性和一定的韧性。
C、回火索氏体:是高温回火(500~650℃)组织。回火索氏体是铁素体与较粗的粒状渗碳体所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碳钢回火索氏体中的铁素体已经通过再结晶,呈等轴细晶粒状。经充分回火的索氏体已没有针的形态。在大于500倍的光镜下,可以看到渗碳体微粒(如图4-10所示)。回火索氏体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应当指出,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是淬火马氏体回火时的产物,它们的渗碳体是颗粒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热处理与金相(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