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名词起源
会计的名词究竟始于何时,据查阅有关史书,有三个出处,可供研究之用。一、始于春秋时代的孔予孔子曾做过“委吏”。《孟子·万章下》载:“孔子育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曾经当过管钱粮的小官,他说:“会计嘛,谋求适当罢了!”所谓适当,意义有三:一是会计人选要适当;二是收支要适当;三是核算要适当。孔子提出的会计原则,相当于现代的会计原则中的“政策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孔子也是第一个论会对原则的。二、始于战国时代的孟子从会计二字的繁体字来看,会字上面“人”读音集,是集合的意思;下边是“曾”,同增,是增益的意思;合起来讲,“会”便是“增加”、“汇总”的意思。所以《孟子·正义》中说:“总会算之为会(音kuai)”。计字左边是“言”,指直言,是如实反映的意思;右边是“十”,是数字的意思;合起来讲,计便是通过数字来反映实际情况。所以《孟子·正义》文中说:“零星算之为计。”这说明会计名词之起源在战国时代已经有了。三、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的一段结束语,即对大禹的评价:“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南北朝时的宋裴骃在对《史记》所作的《集解》中,对这段话作了这样的注解:“根据《越传》,禹到越地,上了苗山,会集诸侯,大会计,对有德的晋爵,有功的分封,因而把庙山更名为会稽山。”历代的《地理志》都对会稽山作了基本雷同的说明。即使是现代出版的《辞海》,关于“会稽山”的条目也是这样表述的:“会稽山,在浙江省中部绍兴、嵊县、诸暨、东阳间 相传夏禹至苗山,大会诸侯,计功封爵,始名会稽,即会计之意。”但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此史料不足信,不能因为改山名为会稽,便把它与“会计”命名之源混同在一起。
笔者认为《史记》中的“会计”之说是可信的。先说“稽”字,《说文解字》虽作“留止”解,但清代学者段玉裁却特地注解:“凡稽留则有审慎求详之意。故为稽,考禹会诸侯于会稽,稽,计也。”而在汉代,稽与计则已通意,如汉代经学大师郑玄对《周礼》中的“简稽乡民”,注之云:“稽,犹计也。”再从司马公对禹所作的那段评价语句来考查,“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是一段因果结构式的句子,即“从舜(虞)开始到禹(夏)的时候,全国(各诸侯所上献)的赋税,已经完备了”,这是结果。后面的话则是原因,即“有种说法(有史料说),禹会集诸侯于江南(山阴),计算汇总考核各诸侯的功业(包括上交贡赋的经济业绩)后,死去被埋葬了。因命其所葬之地叫会稽,会稽的意思,就是会计啊!”正因为禹会集诸侯,计算汇总了各诸侯的包括上交税赋在内的各项业绩,所以才能爵有德,封有功,最后才能使全国的赋税基本上完备了或者说初步定型了。
故而会计连用就很自然,并不牵强附会。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会计名词起源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