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为大蒜,主要是多倍体染色体标本制备
5.3 固定 将经过预处理或没有预处理的材料,放到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 (固定液的量约为材料的10倍,要求一个容器中所装的材料不能太多,温度不能太高)。固定2~24h后分别在95% 和85%乙醇中各30min ,再转入70%酒精中,于4℃冰箱内保存,保存时间最好不超过二个月。
5.4 去壁解离 取固定好的各种植物根尖,倒去固定液,用蒸馏水漂洗2~3次,放入1N HCl溶液中60℃水解8~12min,再用蒸馏水洗净。适度的水解分离使材料呈白色微透明,状似豆腐,以解剖针能轻轻压碎为好。
5.5 后低渗 用吸管小心吸去解离液,用蒸馏水慢慢冲洗3~5次,最后停留在蒸馏水中浸泡20~30min左右。
5.6 染色 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中央,用刀片将根冠和伸长区切除,只留乳白色的分生区,用镊子或解剖针将材料轻轻捣碎。滴上一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8~15min后,盖上盖玻片。
5.7 压片 在盖玻片上面铺上吸水纸,固定好盖玻片,用拇指垂直压片,然后用铅笔的橡皮头轻轻均匀地同一个方向敲打盖片,至肉眼见材料呈雾状即可。敲打时,铅笔应垂直于玻片,勿使盖片移动。
5.8 镜检观察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染色和细胞分散的情况,后用油镜(滴加香柏油)找到染色体轮廓清晰、染色适中、分散而不重叠的分裂中期。仔细观察染色形态和计数,对典型分裂相细胞进行显微摄影。
对照组:不经过秋水仙素进行预处理这一步,其他的步骤相同。观察大蒜根尖细胞的染色体。
结果
经过秋水仙素处理的大蒜染色体比较的粗,而且分散的比较开,大概能数清有16条左右(如图1所示);没有经过秋水仙素预处理的细胞,大都比较的细长,且染色体都比较的集中,数起来比较的困难(如图2所示)。
材料为大蒜,主要是多倍体染色体标本制备
1.分析
因为着丝点在分裂后期会自动分裂,两个染色单体分为两个染色体。纺锤丝的作用是将分裂的染色体拉向细胞两极,然后细胞中间自动形成细胞板,最后变成两个细胞。 使用秋水仙素后,纺锤丝的合成被抑制,在后期染色单体分裂后,没有纺锤丝,不能被拉向细胞两极,使有丝分裂细胞停留于中期,最终导致染色体加倍或染色体非整倍体变异。在这个实验中,秋水仙素作为染色体预处理剂,主要是为了积累较多的中期细胞,并使染色体高度浓缩变短以利分散。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用秋水仙素预处理的组别的染色体都是比较粗的,并且那些细胞都是处于中期或中期以前。而没有用秋水仙素进行预处理的组别,染色体都比较细长。
材料为大蒜,主要是多倍体染色体标本制备
同时,染色体缩短变粗有利于观察和数数。 2.讨论
2.1预处理的目的是:通过抑制和破坏纺锤丝的形成来获得更多的中期分裂相;同时还可改变细胞质的粘度,促使染色体缩短和分散,便于压片和观察。 2.2固定的目的是:
2.2.1迅速防止细胞死亡后的变化,如自溶、腐败等,尽量保持生长状态结构。 2.2.2使细胞中的蛋白质、脂肪等成分转变为不溶性物质,以保持生前的形态; 2.2.3使组织内各种物质成分产生不同的折光率,便于观察和鉴定; 2.2.4使不同组织成分对燃料有不同的亲和力。便于染色; 2.2.5防止细胞过度收缩或膨胀,失去原有的形态结构。
2.3解离的目的是:由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对细胞形态和结构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分生组织的细胞壁结构将分生细胞结合成一个整体,因此在压片之前需要采用适当方法软化或部分分解细胞壁,使细胞间易于分离。同时,解离也可适当清除部分细胞质,使细胞质背景趋于透明化,便于观察染色。
2.4后低渗的作用是使细胞吸收水分而膨胀,达到细胞壁破裂的目的,进而使细胞中已分散的染色体更加分散,便于数染色体,这是一个关键步骤。但是,如果后低渗时间过长,会使细胞吸水过多而导致细胞胀破,使多个细胞的染色体混合在一起,影响我们对染色体的计数。 2.5制备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标本,在取材上必须选择细胞分裂比较旺盛,而且取材较为方便的组织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主要是:高等植物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根尖、茎尖生长点及幼叶等器官的分生组织(分生区),其中根尖是常用材料,因为根尖取材容易,操作和鉴定也比其它器官与组织方便,同时可以根据植物生长情况,选取合适的植物进行发根,因而可以获得大量实验素材,有利于实验。
参考文献:
[1] 陈瑞阳, 宋文芹,李秀兰,等.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去壁、低渗法及其在细胞遗传学中的意义[J].遗传学报, 1982年02期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