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程门立雪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
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并立,成为中唐以后儒学复兴的 南北朝时期儒、 道三教并立, 重要背景。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儒家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 重要背景。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儒家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 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它绵延700 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它绵延 余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余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一、三教合一(一)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魏晋南北朝 (二)“三教合一”形势的出现 唐宋时期 三教合一”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佛、道传播,儒学面临挑战 道传播,儒学面临挑战江 南唐 杜牧 杜牧
春
这首诗反映了魏晋 时期什么现象? 时期什么现象? 佛教兴盛 佛教兴盛
千里莺啼绿映红,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丁云鹏) 《三教图》(清·丁云鹏) 三教图》 丁云鹏
图中的三教是: 图中的三教是:_______
儒 、____、道 佛 ____、____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三教合一” 三教合一
泰山名胜
— 红门宫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 佛教的弥勒院 道教的元君祠 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穿 儒 者 服 饰 的 孔 子
戴 帝 王 冠 冕 的 孔 子
从左图到右图的孔子打扮的变化 从左图到右图的孔子打扮的变化 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一、背景: 背景:
二、含义: 含义:
什么是理学? 什么是理学? 它形成的历史 背景是什么? 背景是什么?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一、背景: 背景: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迅速传播 冲击儒学的统治地位; 儒学的统治地位 冲击儒学的统治地位; 唐宋时期, 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道、佛
二、含义: 含义: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 又继承孔孟正宗 并能治理国家 新儒学。 孔孟正宗, 治理国家的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根本) 儒(根本) (目的) 目的)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三、表现: 表现:程 程 颐
程朱 理学
颢
朱 熹
陆王 心学
陆 九 渊
王 阳 明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宋朝的儒学: 宋朝的儒学:程朱理学 的儒学“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
它还涵盖了哪些领域? 还涵盖了哪些领域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 ‥‥‥一物须有一理。” 天下物皆可以理 ‥‥‥一物须有一 一物须有一理 天下物皆可以 ——《二程遗书》 遗书》 《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 宇宙之间, 宇宙之间 而已‥‥‥其张之为三纲 ‥‥‥其张之为三 纪之为五常 ——《朱子文集》 纪之为五常 。” 《 子文集》 “心即理也, ‥‥‥即是天理‥‥‥ ” 心即理 ‥‥‥即是天理‥‥‥ 即是天理 心即 ——《传习录》王阳明 《传习录》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格物
‥‥ ”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宋朝的儒学: 宋朝的儒学:程朱理学 的儒学“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
(天理) 天理)它还涵盖了哪些领域? 还涵盖了哪些领域
社会伦理、道德修养) (社会伦理、道德修养)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核心)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核心) )
(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 (3)“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 格物致知”程 颢 程 颐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朱 熹
宋朝理学集大成者 宋朝理学集大成者, 地位 —宋朝理学集大成者,孔孟 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后古代最重要 后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著作 —《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 章句集注 观点 —理气论,心性论 理气论, 理气论
(1)天理即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 )天理即三纲五常; 存天理, 欲” (2)“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 不是求科学之真
蜚声海内外 影响 —蜚声海内外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朱熹首先提出“四书”之名,对它们加以注释并编 朱熹首先提出“四书”之名, 四书章句集注》等书。元以后的科举考试, 著《四书章句集注》等书。元以后的科举考试,都首重 四书” 并以朱熹的注解作为释读的惟一标准。 “四书”,并以朱熹的注解作为释读的惟一标准。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1.程朱理学 1032-1085 程朱理学人物 二程 理学 (宋) 朱熹 心学 陆九渊 (明) 王阳明
程颢
程颐1033-1107
主要观点 对世界本原的认识 认识论 天理是万物的本 原,天理与伦理 道德直接联系 “格物致知”;把 格物致知” 知识、 知识、道德和天 理联系起来
指天理、 天理即三纲五常; “物”指天理、 天理即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人伦、圣言、 “存天理,灭人欲”人伦、圣言、世 故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程朱理学共同的主要思想观点 A、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 认为“ 是世界的本原, 家 道德伦理,体现
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 B、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明初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第3课nbsp宋明理学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