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阴性杆菌泉州第一医院 微生物室
概
述
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分为两大群 肠杆菌科
非发酵菌群
2007度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共分离菌株108137株,包括革兰阳性菌33278株,占 30.8%,革兰阴性菌74859株,占69.2 %其它 11.6% 大肠 28.0%
产气 奇异变形 1.8% 嗜血杆菌 2.9% 嗜麦芽 4.2% 阴沟 5.6% 1.2%
弗枸 1.1%
沙雷 1.0%
鲍氏不动 10.2%
铜绿 克肺 14.1% 18.3%
2008度泉州第一医院细菌耐药监测 共分离菌株1012株,革兰阴性菌703株,占69.5%, 革兰阳性菌309株,占30.5%,
其它阴性杆菌 17% 啫麦芽杆菌 5% 不动杆菌属 16% 假单胞菌属 19%
埃希菌属 30%
克雷伯菌属 13%
铜绿几乎对全部抗菌药物敏感率低于80%界线值;
产ESBL的肺克和大肠高达30~50%;70%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耐药; ICU经常出现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caeae)一、概述 包括致病性较强、能引起人类传染病的菌属-鼠疫耶尔森菌、伤寒沙门菌 能引起人类腹泻和肠道感染的菌属 埃希菌属 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 耶尔森菌属
与医院感染有关的条件致病菌 埃希菌属
克雷伯菌属 枸橼酸杆菌属 肠杆菌属 泛菌属
沙雷菌属 变形杆菌属 普罗威登菌属 摩根菌属
肠杆菌科的共同特性1. 形态染色相似:革兰阴性杆菌2. 培养特性相同: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 生化反应活泼: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阴性,触 酶阳性,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O/F试验为 发酵型。 4. 抗原构造复杂 5. 抵抗力弱 6. 易变异
2. 肠杆菌科分组 首先根据苯丙氨酸脱氨酶和 VP试验,将肠杆菌科 14个菌属分为三个组: 1 )苯丙氨酸脱氨酶阴性和 VP 试验阴性:埃希菌属、 志贺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菌属和爱德华菌属。 2 )苯丙氨酸脱氨酶阴性和 VP 试验阳性:克雷伯菌 属、肠杆菌属、哈夫尼亚菌属、泛菌属、沙雷菌 属、耶尔森菌属。 3 )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和 VP 试验阴性:变形杆菌 属、摩根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
大肠埃希菌
返回
大肠埃希菌KIA(AA+-)MIU(++-)
大肠埃希菌IMViC试验(++--)
右侧为对照(--++)
临床意义 肠道外感染 泌尿道感染(最常见)胆道感染、腹膜炎、肺炎 、菌血症、新
生儿脑膜炎 肠道感染 ETEC、EPEC、EIEC、 EHEC、EaggEC
克雷伯菌属
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染色
返回
肺炎克雷伯菌KIA(A A++ )、MIU(--+)
肺炎克雷伯菌IMViC试验(--++)
该菌在正常人口咽部的带菌率为 1%~6%,在住院病人中可高达20%, 是酒精中毒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 部疾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潜在
的危险 因素。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还能引起各种肺外 感染,包括肠炎和脑膜炎(婴儿),泌尿 道感染(儿童和成人)及菌血症。 近年在一些亚洲地区(特别是台湾和韩国) 由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肝脓肿等严重社区 获得性侵袭性感染有上升的趋势。
临床意义 所致疾病:肺炎、脑膜炎、腹膜炎、泌尿 系统感染、败血症
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 的主要耐药机制 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一旦产生ESBL,即对所有的青霉素类、头
孢菌素类和氨曲南耐药, 但对碳青霉稀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类 抗菌药物和头霉烯类敏感。
ESBL确认试验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材料2(革兰阴性杆菌)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