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后备母猪管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2 本文由浅七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1

2.2 后备种猪替代原则 农场决定是否替换种猪或向种猪公司购买父母代由许多因素决定。其中就有后备母猪同淘汰母猪的价格差异,现代的母猪体重可达320公斤,平均重也为200公斤,尽管其每公斤的单价比肉猪低,但一头淘汰母猪的价格也会相当高,然而,对购买父母代后备母猪的费用/利润的考虑就取决于超出淘汰猪价格后所额外支付的费用。在许多国家,淘汰母猪的价格都按低于肉猪的价格计算,当育种公司所生产的后备母猪按双倍于肉猪的价格销售时,购买后备母猪所带来的利润就表明了这是一桩好买卖。 对100~500头母猪的小猪场来说,购买父母代母猪的其他好处也是明显的。首先是方便,后备母猪可按所需要的数量和条件及时提供,大型猪场也常常将其猪群的一部分作为扩繁群来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后备母猪。对有些生产者来说,健康控制是另外的考虑,因此,他们自繁自养后备母猪,以便尽可能少的引入后备母猪。 所以,繁育后备母猪的决策取决于猪场的规模、管理经验和健康考虑,然而,所有的后备母猪都应是质量最好的产品。 选择种猪要以遗传品质和健康状况为基础。 购买时,来源应单一,只有在征求兽医意见后方可改变。 现代的父母代母猪应该是母系专门品系间的杂交并适合于特定的使用环境,父系公猪应该是父系专门品系间的杂交,以确保其后代的屠体适合于当地的肉猪市场。品系间的杂交确保了母猪的最大生产力及其后代的快速生长。进入这些专门品系后就只有通过从有声望的育种公司购买来获得后备种猪,同母猪的额外生产价值,以及所改良的育肥性能和屠体品质相比较,支付给育种公司的费用是很少的。 更新率

猪场最佳的利润要通过保持生产母猪对猪场设施的满负荷运转来实现。

更新率=淘汰率+死亡率

一般地,商品猪场的更新率为45%,然而,母猪的死亡率高或青年母猪的浪费会使更新率更高。

表2.1中的分析表明:淘汰更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青年母猪的返情,另外,猪群中有高达30%的母猪在第二胎前就被淘汰。当后备母猪占猪群20%时,十分重要的管理措施就是要安全地引进后备母猪、后备母猪的性能理想并确保多数后备母猪达到高生产水平的3~5胎。

下面就讨论PIC所推荐的后备母猪管理。

表2.1 2.3

2.3.1

2.3.2

按胎次来分析母猪的淘汰 原因 1-2 3-7 8-15 合计 Pigtales USA95 流产 3.9 3.7 1.1 2.8 5.5 不发情 5.2 5.2 3.2 4.5 6.0 返情 32.8 24.8 7.6 20.1 14.5 跛脚 6.8 8.9 4.6 7.0 15.4 产仔数 15.3 13.7 4.8 11.2 11.5 哺乳能力 5.8 11.7 3.1 7.2 4.8 健康状况 4.2 6.0 2.6 4.5 2.5 年龄 0 4.4 61.3 23.9 22.8 其它的原因 7.8 12.7 6.1 9.5 12.0 死亡 18.2 8.9 5.6 9.4 4.9 总百分率 17.8 46.4 35.8 种猪引入 在基础群中,有效合理地引入优秀的后备母猪是很关键的。自从发现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后这点就变得更加重要。在混群时采取正确的管理方式对种猪第一窝及终生生产性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混群的目标是: 保护原猪群健康状况。 使引进猪适应新猪场的病原体。 制定引进计划以保持有效的群体规模和生产量。 隔离 尽管在许多种猪场都做全面的健康预防,但还是不可能确保种猪没有疾病。为此,在确定最合适的猪源后,引进母猪应该隔离在远离基础群至少两公里的单独的隔离舍内。 推荐隔离八个星期以便每天都可观察引进的母猪感染疾病的症状。在此期间,还应观察原猪群的健康状况及传染病症状。 不幸的是,实际上很少有商品猪场能够提供健康安全的隔离设施,鉴于这种情况,新引进的猪应尽可能地远离基础猪群,远离其它猪舍并有独立空间。 适应 尽管猪场几乎不可能通过对引进猪群的隔离来防止原有猪群感染新的疾病,但生产者可以对引进种猪实施适应性管理,以便防止新猪群发生临床疾病、老猪群爆发疾病。 适应的目的是控制接触感染的比例和数量。适应管理应在隔离房进行,并在隔离两周后开始。

图2.1 新引进的种猪在运输后至少隔离两周。在此期间新进的猪有机会从运输和环境的双重应激中恢复并当接触有控制的病菌刺激时,建立起完全的免疫能力。 在第二周后就可以用粪便和垫料了,然而对发生过痢疾的猪群不适用。不要用产房的碎屑,因为有传染钩端螺旋体的可能。 在第四周,开始选择原有种猪进行鼻对鼻接触,这种接触取决于猪场类型。在全程饲养猪场,可选择淘汰母猪和商品猪来进行适应管理,理想的引进种猪和原有种猪的比例是3:1。而育种场为5:1。 图2.1显示了引进猪群接触感染大量病原体后产生的临床症状。 这种现象的起因是: 时间不足,致使免疫系统没有产生足够高的抗体水平对机体提供保护。 一开始就接触大量的病原体---典型的是与几百头商品猪混养。 如果隔离适应设施不采用“全进全出”,前一批引进种猪所带的致病菌即可对刚引进的、正经受运输应激、免疫力低的种猪形成威胁,其潜伏的临床疾病常常容易在原猪群中爆发。 不正确的程序:突然暴露于病原体

星期

图2.2为正常混群的程序,引进种猪同原有猪群健康状况相似时容易混群。隔离控制接触病原体可以确保引进猪产生免疫力,按照这一程序方可确保原猪群和引进猪的健康。

正确程序:控制混群---增强免疫力

图2.2

2.3.2

2.3.3 有控制地与隔离 粪便接触 淘汰猪接触 目前建议隔离适应期为60天。 不提倡连续循环使用隔离设施,在采用早期断奶的猪场,风险最小的隔离适应系统应该是在1栋隔离舍隔离适应一批猪,这对大型猪场来说是可行的,而小型猪场至少应以房间为基础实行全进全出。 免疫 引进种猪的防疫程序应和现有的猪群一样。所有PIC的后备母猪都注射过猪丹毒疫苗。另外,在安排混群计划时应采纳兽医的建议。在隔离适应期,建议所有新猪应和老猪群采纳一致的免疫程序。 小后备母猪

购进30—35公斤的小后备母猪的最大好处就是离配种的时间很长,隔离适应期可延长。主动免疫可得到发展,而且生产者可控制生长速度和性成熟,同时可以分群管理。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后备母猪管理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后备母猪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9911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