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练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2012 年以来,希腊发生严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和债务危机,国家面临着无力偿还外债的信用危机。按照国际惯例,帮助希腊渡过债务危机向其提供援助的应是()
A ?联合国与欧盟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欧盟
C.世界银行与欧盟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
2.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来临时,各国竞相提高关税,把其他国家商品挡在国门之外,导致危机加重和国际关系的恶化。战后为吸取这一教训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是()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 ?北美自由贸易区
3?有人曾形象地如此比喻:各国到世界市场来做生意,①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②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保证公平交易;如果成员国经济复兴与建设出现困难,可以向③申请贷款,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④的规定对所有成员有严格的法律约束。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应是()
A ?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世界银行
B ?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
C.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
D ?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
4 ?“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B ?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C.和平与发展,紧张与动荡成为国际形势的一种特点
D ?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5.I960年,英国、瑞典、瑞士、娜威、丹麦、葡萄牙、奥地利七国组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联盟内成员国之间取消工业品贸易关税,但不执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与后来成立的欧共体相比,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显著特点是()
A ?未实现政治一体化
B ?签约成员国数量少
C?对非成员国实行贸易保护 D ?区域合作程度较低
6.1954年10月23日,德法缔结双边文化协定:“在国内法律的范围内,协定缔结国可能利用的方法,所有教育机构关于对方国家的问题进行更客观的描述,从教科书、特别是历史教科书中,排除依据感情性质的、可能有害于两国国民之间良好关系的评价。”这反映了()
A .德法对历史现实的认识已完全一致
B .政府官员有权审定教材的最终内容
C.历史教科书完全变为政府宣传工具 D .政治互信有利于促成两国历史和解
7.在1989—1996年期间,亚太经合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其平均关税水平由15. 4%下降到9. 1%这说明该
组织()
A ?促进了经济合作B.加强了对违规成员国的制裁
C.形成了关税同盟
D.抵制了欧美等国的资本扩张
1 / 7
&自《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美国对墨西哥的产品进口关税平均下降84%墨西哥对美国的产品
进口关税下降43%墨西哥在肉、奶制品、玉米等竞争力较弱的产品方面,有较长的过渡期。同时,一些缺
乏竞争力的产业部门有10~15年的缓冲期。以上材料表明()
A .自由贸易区存在较强的经济互补性
B .自由贸易区存在贸易的不平衡性
C.自由贸易区对发达国家有利 D .自由贸易区对发展中国家有利
9.阅读下列表格:
年和年世界贸易额(进出口总额)(单位:占总额的百分比)
该表格表明()
A .一战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缓慢
B .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多极化
C.发达国家占据全球化主动权 D . 20世纪亚洲经济一枝独秀
10 .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才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迅速
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
B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C.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 D .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11.据统计,二十世纪最后三十年,世界最富裕的5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增长了75%最穷困的5个国家增加
了206%世界人口增加了15亿,而绝对贫困总数减少了2亿。这说明全球化()
A .加剧了全球的利益失衡
B .实质是资本的全球扩张
C.利于第三世界摆脱贫困 D .推动了世界整体性进步
12.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尽管国家仍然是国际事务中的主要活动者,它们却也正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主权、职能和权力……各国政府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失去了控制资金从他们的国家流出和流入的能力,而且越
来越难以控制思想、技术、商品和人员的流动。这种情形反映出()
A .超国家组织的出现有利于经济发展
B .经济全球化部分侵蚀国家主权
C.生产要素在全球流动破坏自由贸易 D .经济自由化成为世界经济主流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对2030年全球各地经济实力进行“预测”,主要国家的全球经济总量占比结果如
下:美国、欧洲下降,中国、印度缓慢上升,俄罗斯、日本基本持平。美国国家情报局委员会专家编写的
《全球趋势2030》以此数据为依据,描绘了四种截然不同的未来世界发展图景类型。
2 / 7
型未来图景认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发展图景类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 / 7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答案
1~5.BCBCD 6~10.DABCB 11~12.DB
13.答案示例一:
观点1:我认同大停滞的世界。(2 分)理由:美国和欧洲世界经济总量占比下降,实力衰退,将重心转向国内,转而推行保护主义,自由贸易区数量减少,不利于全球化发展;美欧从国际事务中抽身,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难以形成新的稳定体系,危机与冲突加剧;疾病、贫富差距、能源危机等全球性问题缺乏合作机制,难以解决。
(4 分)结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化停转,陷入大停滞的世界,将是最坏的一种情况。
观点2:我认同大分化的世界。(2 分)理由:美国凭借科技、旧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等优势,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随着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进一步加大与非欧元区的差距;发达国家借着全球化进行新一轮的资本扩张,南北差距加大;中国沿海地区与内地、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中国、印度保持较稳定的增长速度,亚洲国际地位上升,冲击传统国际格局;(4 分)结论:不同经济体间及同一经济体内部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引发更多的动荡与裂变, 政治与社会紧张加剧。
答案示例二:
观点3:我认同非国家化的世界。(2 分)理由:随着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亚太经合组织等非国家化的合作组织地位不断上升;跨国公司、智库等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范围更具活力,发挥主导作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进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家政府之间通过网络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全球精英份子和中产阶级的团结合作,增强这些群体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权力。(4 分)
结论:善于利用软实力来提升自身地位的国家、地区、非政府组织繁荣起来,造成新一轮的不均衡的发展。观点4:我认同大融合的世界。(2 分)理由:美国经济实力有所下降,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美国难以实现霸主地位,需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在世贸组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大国合作深化、多边机制的加强有助于解决全球性的冲突及挑战;(4 分)
结论:加强国际间良性合作的全球化,有助于各经济体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与发展。
答案示例三:
观点5:修改大停滞的世界:美国和欧洲将重点转向国内,但不会放弃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全球化也不可能停转。(2 分)理由:美国和欧洲虽然经济总量世界占比下降,但是在经济多极化的背景下,其主体地位是难以被某一国家或地区所取代的;国家利益至上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美国和欧洲不会轻易放弃其全球领导地位;经济危机及二战后,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建立,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共识,难以形成全方位的冲突及对抗;(4 分)结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两大发展趋势下,地区与国家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观点6:新类型:未来世界发展更有可能包含四种类型中的不同元素,形成一个复杂多元的图景。理由:以上观点1—4 任选2—3 个知识点。
4 / 7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
1.【考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解析】希腊渡过债务危机需要国际组织的贷款和帮助,联合国不具有提供贷款的职能,故A 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为出现收支不平衡的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的职能,希腊是欧盟欧元区成员,可以得到欧盟的支持和援助,故B 项正确;世界银行是对会员国发展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不救助金融危机,故C.D 项错误。
2.【考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解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维系金融货币体系的两个机构,故A.B 项错误;关贸总协定宗旨
就是削减关说和消除关税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故C 项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区域性经济组织,故D 项错误。3.【考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解析】关贸总协定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世界银行宗旨是为成员国申请贷款,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对各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进行监督和管理,定期评审,以保证其合法性,其规定对成员国有严格的法律约束,选择B 项符合题意。
4.【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解析】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峰会反映了经济区域化趋势,故A 项错误;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不等于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故B 项错误;各类经济组织的峰会体现了和平与发展,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体现了紧张与动荡,故C 项正确;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不符合史实,故D 项错误。5.【考点】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解析】1967 年欧共体属于经济一体化组织,也没有实现政治一体化,故 A 项错误;签约成员国数量少不
是二者显著区别,故B 项错误;二者均没有对非成员国实行贸易保护,故 C 项错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联盟内成员国之间取消工业品贸易关税,但不执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说明合作的程度和欧共体相比较低,故D 项正确。
6.【考点】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解析】双边文化协定只反映出,德法对历史现实的认识部分达到一致,故A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官员审定教材的权力,故B 项错误;C 项对历史教科书的修改是为了促进法德和解,而非政府宣传的工具,故C 项错误;“排除依据感情性质的、可能有害于两国国民之间良好关系的评价” ,有利于促成两国历史和解,故D 项正确。
7.【考点】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解析】从平均关税水平下降,说明亚太经合组织促进了经济合作,故A 项正确;亚太经合组织不具有强制性,自主自愿原则,故B 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没有形成关税同盟,故C 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亚太经合组织抵制了欧美等国的资本扩张,故D 项错误。
8.【考点】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解析】材料没有反映美国与墨西哥之间经济较强的互补性,故A 项错误;材料反映墨西哥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部门受到冲击,故B 项正确;美国大幅度降低从墨西哥进口原料的关税实质上是为了降低美国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墨西哥只是少量的降低从美国进口工业品和科技产品的关税恰恰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新兴工业和科技产业不受到美国同领域工业企业的冲击,因此不能简单的说自由贸易区对发达国家有利或对发展中国
5 / 7
家有利,故C.D 项错误。
9.【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0.【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析】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故A 项错误;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也是推动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故B 项正确;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外部环境,故C 项错误,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故D 项错误。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高考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练习有答案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