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陶先生继承经典文化之精髓而更新两点,将大学对人民的关怀视为现代大学理念的根本。21世纪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新使命是什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大学的领导者不约而同提出了大学的新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大学不但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而且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B.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
C.大学应在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和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这两方面并重。
D.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答案】B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________。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能兼
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
【解析】语段开始有“我们不但要”“我们也要”,表明是从人们的需要出发;横线后的一句是对整体内容的概括与提升,其中有“不但让读者能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看来,“各取所需”是此段内容的核心。选项中C、D两项的着重点在“花”(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而非“人”,因此可首先排除。A项中“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强调的是个人的爱好不止一个;而B项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爱好的不同,与语段“各取所需”之意一致。所以答案为B。
【答案】B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__①__,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__②__。__③__,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补写空白时,要结合上下文来思考。①处下文是“城墙、堡垒、护
城
河
构
成
防
御
设
施
”
,
【答案】 ①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 ②开放是其主要特征 ③从城到市的变化(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防御趋向流通”)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野生动物的价值更多地承载于它们的基因之中,种群本身的延续更为关键。个体的死亡是必然的,但基因通过基因库__①__,维持种群的存在。我们保护野生动物个体,更多__②__,本身并非最主要的目的。所以黄石公园才会引入狼来控制鹿的数量,来淘汰老弱病残。这样的行为在人类中无法想象,在自然界__③__。我们经常用人类的眼光去看野生动物,忘记了我们之间的客观差异。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前面讲“个体的死亡是必然的”,用“但”字一转讲到基因,当
然
是
“
长
存
”
,
这
样
也
【答案】 ①可以长存下去 ②是一种保护种群的手段 ③却是完全正常合
理的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现在,__①__,当然,这早已不是原始社会的那种意义上的“穴居”了。因为土层厚,就地取材挖窑洞比盖房要省工省料得多。可不要小看了劳动人民的这种创造,它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呢。你想想,__②__?盖楼房吗?那么多窄窄的沟壑、高高的山塬,在哪里盖呢?在沟里盖?不等你盖好,山雨下来时,也许就把房冲走了。在塬上盖,塬上吃水都要用毛驴下到深深的沟里去驮,烧砖和泥又要用多少水、造成多大的困难?__③__,现成的深厚的黄土层,借着山势可取最佳的采光取暖角度,不用烧砖和泥,只需挖出黄土。夏季难免的山洪出现时,却对窑洞毫无威胁,发怒的山水会顺着沟壑流走的。至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忧虑,则是根本不必有的。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补写语句注意瞻前顾后。①处下文“这早已不是原始社会的那种意义上的‘穴居’了”,分析可知,①处填写的内容应与此处的穴居生活有关,可得①处可填“这儿的人们还是‘穴居’”。②处注意后文的地形特点和“盖楼房吗”“在哪里盖呢”两个问题,可推知答案“在这样的地形上,该怎样盖房”。③处前文在塬上盖房的困难,结合“现成的……,借着山势……,不用……,只需……”和“却对窑洞毫无威胁”可知,③说明打窑洞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所以此处填入:只有打窑洞最“因地制宜”。
【答案】 ①这儿的人们还是“穴居” ②在这样的地形上,该怎样盖房 ③只有打窑洞最“因地制宜”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专题08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