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交配或者同型交配(positive assortative mating):2个个体品质相同或者相似,之间的交配称为同质交配或者同型交配(positive assortative mating)。
异质交配或者异型交配(negative assortative mating):2个个体品质不同或者不相似,之间的交配称为异质交配或者异型交配(negative assortative mating)。
品 质★★: 可指一般品质,如体质、体型、生物学特征、生产性能、产品质量等。也可以指遗传品质,如基因型、育种值等。 一、同型(质)交配
(一)同型交配的作用:
1、同质交配并不改变基因频率。
2、同质交配改变基因型的频率,即纯合子的频率增加、杂合子的频率减少。 3、同质交配具一定程度的近交,杂合子的频率降低却有可能降低群体均值。
(三)同型交配应用
①群体当中一旦出现理想类型,通过同质交配使其纯合固定下来并扩大其在群体中的数量。 ②通过同质交配使群体分化成为各具特点而且纯合的亚群。 ③同质交配加上选择得到性能优越而又同质的群体.
(四)同质交配注意事项:
①表型选配虽与遗传选配作用性质相同,但其程度却有不同。 ②同质交配是同等程度地增加各种纯合子的频率。
③同质交配将使一个群体分化成为几个亚群,亚群之间因基因型不同而差异很大,但亚群内的变异却很小。因此在亚群内要想进一步选育提高可能比较困难。
④同质交配因减少杂合子的频率而使群体均值下降。
⑤同质交配必须用在适当时机,达到目的之后即应停止。同时,必须与异质交配相结合,灵活运用。
二、异质交配★★ (一)异型交配的作用: ①以优改劣。
②综合双亲的优良特性,提高下一代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 ③丰富后代的遗传基础,并为创造新的遗传类型奠定基础。 (二)异质交配注意事项:
①不要将异质交配与“弥补选配”混为一谈。
②异质交配的主要目的是产生杂合子,因此准确判断基因型同样极为重要。
③在考虑多个性状选配时,在单个性状时个体可能是异质交配,但在整体上可能因综合选择指数相同而可视为同质交配。这也说明了二者间的辩证关系。
④异质交配也要注意适用场合及其时机。像同质交配多用于育种群一样,异质交配可能多用于繁殖群。而且一旦达到目的,即应停止或改用同质交配。
★★
第二节 亲缘选配 亲缘选配★★:就是依据交配双方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选配。
遗传学上将相同基因型的个体间的交配称为近交。
育种学上将具有亲缘关系的双方的交配叫近亲交配,简称近交(inbreeding)。 一、近交
(一)近交的遗传学效应★★
1、增加群体纯合子的频率
17
2.导致群体近交衰退(使群体平均表型值下降):近交衰退(inbreeding depression)主要是指隐性有害基因的纯合子概率增加。
3、改变群体方差(使群体表型分化,近交早期使表型方差变大,而后期当群体纯合后表型方差变小) (二)近交用途★★
1.揭露有害基因
近交增加有害隐性基因表现的机会,因而有助于发现和淘汰其携带者,进而降低这些基因的频率。
2.保持优良个体血统
按照遗传原理,任何一个祖先的血统,在非近交情况下,都有可能因世代的半化作用(每进化一世代其亲代的遗传物质只能传递给后代一半)而逐渐冲淡直至消失。只有借助近交,才可使优良祖先的血统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而不严重下降。
3.提高育群的同质性
近交导致群体的纯合子增加,从而造成畜群的分化。随着近交程度的增加,分化程度越来越高。当F=1时,畜群分化为诸多品系,品系内方差为0,而系间方差为随机交配时的2倍,即系内基因型完全一致且纯合,而系与系间绝对不同。 4.固定优良性状
近交可使基因纯合,因此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固定优良性状。 5.提供试验动物
近交可以产生高度一致的近交系,因而可为医学、医药、遗传等生物学试验提供试验动物。
(三)防止近交衰退 1.严格淘汰
严格淘汰是近交中被公认的一条必须坚决遵循的原则。无数实践证明,近交中的淘汰率应该比非近交时大得多。据一些材料报道,猪的近交后代的淘汰率一般达80%~90%。 2.加强饲养管理
个体的表型受到遗传与环境的双重作用。近交所生个体,种用价值一般较高的,遗传性也较稳定,但生活力较差,表现为对饲养管理条件的要求较高。
3.血缘更新
为了防止近交不良影响的过多积累,可考虑从外地引进一些同品种同类型但无亲缘关系的种畜或冷冻精液,来进行血缘更新。但要注意同质性,即应引入有类似特征、特性的种畜。
4.灵活运用远交 当近交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适当运用远交,即人为选择亲缘关系远甚至没有亲缘关系的个体交配,以缓和近交的不利影响。但是,同样应注意交配双方的同质性,以避免淡化近交所造成的群体的同质性。
二、杂 交 (一)杂交的遗传学效应★★ 1.增加杂合子的频率 2.提高杂种群体均值
3.产生互补效应
4.改变子一代的遗传方差(使子一代的遗传方差变小)
(二)杂交用途★★ ①杂交育种。
杂交可以丰富子一代的遗传基础,把亲本群的有利基因集于杂种一身,因而可以创造新
18
的遗传类型,或为创造新的遗传类型奠定基础。
②杂交提高生产性能 杂交可以产生杂种优势、利用互补效应使子一代的表现一致性增高,因此特别适于商品生产。目前,杂交已经成为畜牧生产的一种主要方式。
第三节 近交系数计算★★(重点)
一、个体近交系数计算 1、概念
近交系数:(inbreeding coefficient) S.Wright (1921)定义为:
近交系数:个体所由形成的两个配子间因近交而造成的相关系数。
Malecot(1948)定义为:
近交系数: 一个体的两个相同等位基因来自同一祖先的概率(F)。
2、近交系数计算法:
FX?1n1?n2?1[((1?FA)] ?2)★★
二、群体近交系数的计算:
1、当畜群较小时,可先求出每个个体的近交系数,再计算平均值。
2、当群体很大时,可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家畜,逐个计算近交系数,然后求其平均数。 3、将畜群中的个体按近交程度分类,先求出每类的近交系数,再以其加权平均数来代替畜群的平均近交系数。
4、对一闭锁畜群可采用下列公式★★:
?F?18Nm?18Nf
tFt?1?(1??F)
三、亲缘系数的计算:(Coefficient of relationship)
概念:
亲缘系数★★:指二个体间同时从共同祖先继承同一基因的概率。
Wright (1922)把两个体间的血缘系数(亲缘系数)定义为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 1、 旁系亲属间的亲缘系数
RSD??1N()(1?FA)2(1?FS)(1?FD) 2、直系亲属间的亲缘系数
RxA??1N()21?FA1?Fx
习 题 八
1.解释下列概念:
19
品质选配、亲缘选配、近交系数、共亲系数、亲缘系数、加性遗传相关。 2.试述品质选配的作用及其用途。 3.试述亲缘选配的作用及其用途。
★★
4.设有下列系谱,试用一般计算公式求各个体的近交系数和个体间的亲缘系数。
第九章 家畜品系与品种的培育 第一节 品系繁育 Line breeding
一、品系的概念和类别 1、品系的概念★★
狭义品系:来源于同一头卓越的系祖,并且有与系祖类似体质和生产力的种用高产畜群,同时这些畜禽必须符合该品种的基本方向。
狭义品系由于具有一个共同祖先所以也叫单系。有人将来源于一头母畜的品系叫品族。
广义品系:
一些具有突出优点,并能将这些突出优点相对稳定地遗传下去的种畜群。 品系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突出优点; ②相对稳定的遗传; ③有一定的数量; 2、品系的类别★★:
①地方品系(local line, local strain)
在品系中由于地理隔离或繁殖隔离及不同的生态或饲养管理形成的不同类群叫地方品系。
特点:地方品系形成较慢; 保持时间较长; 适应性较好;
②单系(mono-originator line)
以一头优秀公畜为系祖建立起来的品系叫单系。而以一头优秀种母畜建立起来的品系叫品族。
特点:单系建立比地方品系快;
以少数几项突出的生产性能或外型特征为标志; 一般采用高度近交而成,所以遗传性较稳定; 育种价值高;
③近交系(inbred line):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