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交期管理规范
一、目的
在必要的时间内准时获得生产经营活动必需的物料,维持正常的生产活动,减少因采购交期延误造成的公司损失。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物料的采购过程,非生产物料不在本管理范围之内。 三、确定合理的采购周期
每年1月,由采购部根据上年度的供应商状况和物料需求状况、物料性质制定本年度《采购周期表》,并向各相关部门发放,作为物料请购管理、库存管理、采购交期管理之参考。 四、建立合理化库存
每年1月,制造部根据上年度经营状况和本年度营销目标制定合理《安全库存表》,采购部长应该提出合理化建议,共同确认合理化库存表,库存表应该发放至下料、总装、机加工、仓库和采购。 五、交期的计算
自采购部收到《请购单》至使用部门要求的交货日期止。 六、采购订单的下达
(一)责任采购人员收到请购单后应该及时和供应商沟通交期,及时下达采购订单。
1、签订长期合约关系的物料及供应商,应该在收到请购单后8个工作时内在《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供应商下达订单和订单确认。(通过订单回传,没有传真的供应商电话确认并做好记录确认供应商已经收到采购订单和确认接受交期); 2、已经有合作关系的原材料供应商,应该在8个工作时内向其发出《询价单》,并督促其在24个工作时内提供报价单(最长不超过2个工作日),收齐报价后12个工作时内完成制作《比价单》、报价审批、制作采购订单、订单审批、订单下达和订单确认。
3、采购人员认为有必要扩大询价范围并准备向新供应商订货时,应该事先估计询价、报价、合同签订、付款、供应商准备、运输等各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最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完成订单确认,并确保在使用部门要求的时间内到货。 (二)没有采购过的物料
1、责任采购人员收到申购单后,应在1-3个工作日内收集供应商信息,收集报价,并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部门、技术部门沟通,共同筛选意向供应商,如有必要应该到供应商处实地考察,最终由总经理审核价格后下单订单,确保供应商按期交货。
2、只进行意向询价而未有明确采购需求的物料,使用部门应该填写《价格需求表》,明确物料规格和技术要求,价格需求时间;责任采购人员收到《价格需求表》后及时收集供应商信息和报价,并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部门、技术部
门沟通后共同筛选意向供应商,在使用部门要求的时间内把意向供应商和报价填写在《价格需求表》上反馈给使用部门。 七、交期的控制
(一)供应商确认订单后至交货日期前,采购人员应和供应商保持必要沟通,了解其备货进展,做好沟通激励,必要时可以使用书面的《交期确认函》要求供应商书面确认备货进度,防止出现交期延误。
(二)对于重要物资采购,除要求供应商报告进度外,如有必要还应前往供应商工厂进行实地访问查证。
(三)采购人员发现供应商供货进度可能会影响正常的交货期限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进度滞后。 八、明确交期违约责任
采购人员在进行采购洽谈时,应在明确交货期限的基础上,与供应商达成对交期违约责任的共识,并以合同条款的方式在采购合同中体现。 九、交期延误处罚
(一)因供应商原因导致的交期延误,采购人员应及时进行催货,要求供应商根据合同条款承担违约责任。?
(二)因本公司采购人员原因造成的交期延误,应加强采购人员交期意识,提高采购人员业务素质,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对公司造成严重损失的,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