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实践反思
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民主政治的摇篮—古希腊》时利用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上课特别认真,回答问题积极,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历史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例如在教学《民主政治的摇篮—古希腊》时,课后练习,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信息技术,远程查找的。
三、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支援。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课堂,这样利人又利己。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增强了我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的反思
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 当前,信息化技术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此作为当今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积极投身到这一变革中去,改革自己旧的教学观念和旧的教学模式,了解新的思想观念、掌握新的技术,使自己迅速具备和确立信息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念,并能把它们熟练合理的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当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技术手段,随着小学计算机教育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它必将是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它的探索与发展,也就成为了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一谈我的感受。
问题建议 一、 直观教学,易于理解。 在历史教学中,有些比较难理解的知道或是学生很少见到的事物,只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学生观看形象生动的动画,就能很容易的明白。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例如在教学历史选修4《詹天佑》一课时,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时采用的不同方法,如果只通过读课文,画示意图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学生观看了用动画制作的开凿的过程示例,学生会更能詹天佑这种方法的妙处。还依然借助“人”字形线路图,看看火车的走法,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这种“人”字走法的好处,更能体会詹天佑有着超人的智慧和接触的才能,学习他的创新精神。
二、 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
在历史课堂上如果仅仅凭口头上讲授历史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拿破仑》一课时,我在播放了拿破仑的一段录象,让学生亲眼看一看拿破仑,然后又播放了拿破仑远征和称帝的视频,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即使学生没有亲自去看那棵大榕树,也知道了那里有很多天然的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问题建议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开始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很多学校配备了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也出现在了课堂上,但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多媒体喧宾夺主,教师对多媒体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认识不够。
教师精心准备,过分追求课件的效果,制作了一个认为漂亮的课件,但整个课件从头到尾的
华丽效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件的华丽确实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不是对学习的内容,而是对课件的惊叹。
二、 “整合”等同于了“混合”,在学科整合中混淆了学生和教师的地位。 现代教育技术是借着信息技术的融入来改变传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在传统的教学结构只有教师、学生、文本三个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教学媒体这一要素,为了更能有效的开展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但是四个要素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四者互为辩证的关系。但有些老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仅仅是为了代替小黑板,展示了几个词语,代替语文书,这样是不可以的。
三、媒体独霸课堂,忽视了其他教学资源。 网络为学生的学习带来许多便利条件,但他不可能也不能完全代替现实情境中的学习。就如很多的公开课中,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将文本逐字、逐句、逐段的打入课件中,让学生一味地盯着大屏幕展开教学,一节课下来学生连课本都不必带,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没有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我们的教学的建议: 1.深挖教材,精心设计
通过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把语文知识所涉及的有着极大时间和空间跨度的内容,通过实物演示、动画模拟等手段,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展示到学生的眼前,这些内容必须服务与教学目标达成,服务与教学重难点。 2.把握专业性,增强时效性。
多媒体的专业教学特性,是指不同的教学媒体,传递、处理某一教学内容的能力不同,有的是和语言教学,如:录音,有的则适合包括大量生动图像的教学 3.自我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只有教师学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因此,重视自我修行,做一个能操作、懂设计的教师刻不容缓。 4.增进交流,促进资源共享
由于缺乏简易的课件制作平台,在一线的我们始终觉得一堂课制作课件是相当费神费力的事情,如果能增加学校之间的交流,促进资源共享,无论是对课件制作水平的提高,还是可见的使用率都将大有裨益。
因此,信息技术教学是高科技应用与教学的产物,一线教师尽可能优化历史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避免一些问题,让现代教育能力,烘托出更绚美的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