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 力求实效
创新杨浦打击医托、整治“无证行医”之路
——2008年杨浦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工作总结
为严格规范医疗市场竞争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在就医过程中的生命健康与合法权益,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领导下,在市卫生局的指导下,我区紧紧围绕打击医托、整治?无证行医?(以下简称为?打非?)的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形成了政府领导,卫生牵头,多部门联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性工作机制;并做到方法上有创新,行动上有突破,一批典型案件得到依法严厉查处,以?属地化监管、部门联合、相互通报、行刑衔接、网络化宣传?为中心的杨浦区长效监管机制基本形成,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形成“打非”的领导核心。
作为2008年市平安建设实事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打非?工作也是本区构建?知识杨浦、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区委、区府就此召开了两次专题讨论会,区委书记陈安杰做了重要指示;为加强对本项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副区长吴乾渝任组组长,卫生、区综治办、公安、工商、房地、食药监、城管、街道镇等12个相关部门相关负责人任副组长的?区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由卫生局牵头、各部门组成的?区打击‘医托’、整治无证行医专项工作办公室?(简称?打非办?)专门负责全区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将办公地设在卫监所,通过集中办公,增派人员、划拨专款、提供车辆及设备等确保?打非?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了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卫生局牵头,有关部门相互配合,联合执法的组织体系。
二、确定重点,精心部署,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为将本项工作做实做好,根据《关于开展打击?医托?、整治无证行医专项行动的通知》(沪卫监督“2008”15号)及《2008年杨浦区平安建
1
设实事项目计划任务书》(杨综治办“2008”15号)的要求,区政府制定并下发了《2008年杨浦区打击?医托?、整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专项行动的目标、各职能部门职责、构建了各部门间横向联动的监管机制。7月2日,7月11日,副区长吴乾渝专门召开了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各街道、镇相关负责人参加的?打非?动员大会,对全区打非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针对我区?医托?现象历经几年整治已基本铲除的现状,将今年?打非?重点定于整治?无证行医?上。其后,?打非办?先后8次召开专题和联席会议,研究情况、商讨量对策、确定方案,确保了各项工作高效的推进。
三、苦练内功,提高执法人员执法能力。
为确保?打非?工作取得实效,在区卫生局的领导下,区卫监所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抽调全所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卫生监督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组织监督员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会议精神,充分认识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杜绝不作为、乱作为和其他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与兄弟区县的交流,开阔工作思路,全面提升了监督员的执法本领。
四、创新方法,寻求突破,构建机制 1、摸清底数、建立档案、分级分类打击。
为摸清我区无证行医的底数,使打击非法行医工作不留死角,?打非办?、区卫监所结合日常监管情况和群众举报等线索,深入到每街、每巷,采取明查和暗访,对辖区无证行医活动进行了全面排摸,建立了74家无证行医基础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维护;同时根据规模(租用房屋的地段、房屋面积、行医类别、医疗广告牌的大小、拥有牙科综合治疗椅数、打击难度)等将其分为四个等级及类别,对被定为A级、B级的无证行医点采取每周进行执法检查,对被定为C、D级的无证行医点至少每月
2
执法检查两次以上。通过实行这种?不同频次、不同深度?的分级分类打击,确保了对非法行医的重点打击和全覆盖。
2、上下联动、条块结合、逐步实行属地化监管。
为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的基层作用,深入推行属地化监管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打非?办主动与辖区的12家街道(镇)的相关职能工作部门进行了逐一走访,建立起了与之的定期信息通报协调机制, 形成了监控双层网络,真正实现网格化管理:一是落实监控双层网络,真正实现网格化管理,即依托街道的力量来监控无证行医动向,把信息排摸工作落到基层,达到动态监控的效果。具体做法为:?打非?办定期将无证行医点抄告街道综治办,街道协助进行非法行医信息排摸,每双月将无证行医者及房东的信息反馈?打非?办,做到动态监控无死角;二是发挥基层网络优势,扩大打非宣传的广度及深度。具体做法为:由居委会协助向市民发放《关于坚决打击?医托?和无证行医活动的通告》、公示非法行医举报电话。制作《房东告知书》,对其进行宣传、教育,为加强对房东进行管理奠定基础。
通过以上措施,构建起了?打非?办-街道、镇-居委会的三级立体监测、监管网络,形成了信息沟通环路。开创了区内联动的综合整治局面,形成了全方位的联动机制,有效遏止了无证行医的回潮。
3、重点打击、错时执法,确保专项行动成效。
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强,多家无证行医点已经人去楼空,彻底自行关闭。但也有部分顽固无证行医点采取夜间营业,无证医疗广告牌隐秘,点与点间互通信息等来规避执法,对此我区及时调整工作方式,采取综合措施,使无证行医无处藏匿。一是采用采取与无证行医者签订限期?停业?承诺书、喷涂?无证行医?标识及拆除广告招牌、收缴牙椅、诊疗器械等执法手段。二是采取不定时、夜间、周末双休日、节假日的错时执法,及?分点—撒网式?统一行动等措施,彻底清除了一些?白天闭门不开,晚上病
3
人排队?的隐蔽?黑诊所?,使数家相互勾结的?连锁店?被一网打尽。如2008年8月13日晚,对蹲守监查、布控的基础上,同时对四个街道的10家无证行医点进行查处,防止非法行医者弃店逃跑或转移药品及其他医疗器具,力保不遗漏一处黑诊所,使数家相互勾结的?连锁店?被一网打尽,此次共收缴综合牙科治疗椅2台,高压消毒锅1台,气泵1台,牙钻机1台,各种药品共计29箱、一次性输液器1箱。在行动中,对那些不明真相、对执法行为不理解的围观群众进行耐心的宣传教育,向他们宣讲了非法行医造成的危害和带来的严重后果,得到了相当大的社会宣传效果。
4、开展市区联动、区区联动,使非法行医无处藏匿。
对一些大案要案或地处两区交界处的非法行医点,采取市区联动和区区互动工作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打击合力,使非法行医无处藏匿;如对地处两区交界的江湾机场附近外来人员众多,可能存在设置地下诊所的情况,联合市卫监所、宝山区卫监所、区计生委等单位开展联动巡查,两次对江湾机场附近2平方公里的区域近百家流动人口暂住户进行了地毯式巡查,保障了广大流动人口的健康权益,并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宣传影响力。
5、探索运用?行刑衔接?平台,提高打非效率。
与公安部门携手,建立了案件移送制度,实施行刑衔接。今年5月9日高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为惩戒屡禁不止的无证行医案件查处提供了绿色通道。为此,我局适时调整思路,研究对策。专门走访区公安分局,就如何理解、落实行刑衔接进行商讨,得到了区公安局的大力支持,达成共识。通过对2004年至今的无证行医处罚情况进行整理,对4户累教不改的?钉子户?,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2月2日,已启动第一例行刑衔接案件,无证行医者张某某已被区公安分局正式逮捕,即将被正式起诉。该案件为我区打非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