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麻栗坡县三乡结合部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张忠诚)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08 本文由寂寞安抚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麻栗坡县三乡结合部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张忠诚

(文山州水利学会 云南 文山 663000)

摘 要:三乡结合部是麻栗坡县八布、六河、杨万三个乡结合地区的简称,区内地形复杂,降雨强度不均,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尽管近些年州、县、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已相继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开展了包括农业、林业和水利等方面的综合治理工作,但成效并不十分明显。对此,本人利用自己曾在麻栗坡县六河乡政府下派挂职的这一有利时机,深入到麻栗坡县三乡结合部区就水土流失防治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并提出了个人的一点防治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水土流失;三乡结合部;防治对策

1 严峻的现实

三乡结合部地处麻栗坡县境中部,有土地总面积58.6平方公里,涉及六河乡的龙林、六河,八布乡的江东、龙龙和杨万乡的杨万、董定、铜厂等7个村委会50个村民小组共1873户8113人,居住着汉、壮、苗、瑶、彝等五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0.8%。有耕地面积3653.06公顷(其中田392.26公顷、地3260.8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62.3%。区内山高坡陡,地形崎岖复杂,地表

0

破碎,大部分土地坡度在25以上,山河交错纵横,沿河侵蚀切割较深,土壤结构稳定性差,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调查资料统计,区内共有各种水土流失面积47.2平方公里,占整个片区总面积的80.4%,其中沟蚀面积6平方公里,面蚀41.2平方公里,多为中强度流失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500吨/平方公里.年,每年的土壤侵蚀总量达17.58万吨。

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耕地贫瘠,地力减退,土壤抗侵蚀性差,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山区人畜饮水困难,水利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常常被冲毁,大量土地退化,甚至“石化”,有不少地方失去了农业利用价值,当地群众生活贫困,生存艰难。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该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头号环境问题。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山区经济已是三乡结合部地区的首要工作任务。

2 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治理现状

针对三乡结合部生态环境恶化、人穷地薄、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麻栗坡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于1998年正式成立了“麻栗坡县三乡结合部综合治理工程局”,专门负责对三乡结合部的恶劣生态环境进行专项重点治理工作。10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三乡局和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改善片区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作为建设的首要目标,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最根本的任务,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和坚持走生态农业路子”的原则,积极组织和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开展了山河整治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植树造林工作初见成效,在这11年时间里,三乡结合部区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6平方公里,其中植树造林2362公顷(当中生态林1147公顷,经济林742公顷),所种的巨尾桉、相思树等大部分林地已开始郁闭,发挥了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效益。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加强,区内已相继完成坡地改梯地600公顷,修挖村社公路10条51.5公里,建成灌溉沟渠7条9226米,建成拦河坝一座1350立方米,修建小水池(窖)49口,架设饮水管道11100米,建沼气池722口。这些工程的建成,大大地改善了结合部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三是治理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逐步提高,通过11年来的综合治理和宣传发动,当地干部群众对三乡结合部的实施治理工作有了较好的认识,参与治理的自觉性、主动性逐步提高,在国家的扶持帮助下,能积极地投入到该区治山治水活动中,为大面积开展好治理工作创造了条件。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三相结合部区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2.2.1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由于人口的增长,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到处毁林开荒,乱砍滥伐,陡坡耕种,在治理中又因当地立地条件差,实施标准低,造林成活率不高,使三乡结合部脆弱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十分严重。据1987年国家第一次遥感调查资料统计,三乡结合部片区有水土流失面积29.3平方公里,其中沟蚀4.1平方公里,面蚀25.2平方公里,土壤侵蚀近半个结合部区,土地沙化呈发展趋势。加之这20多年来在开发建设中的人为破坏因素,又不注重水土保持措施,毁害了治理成果、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坡耕地和荒山面积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已增至现在的47.2平方公里,22年时间增加了17.9平方公里,且其侵蚀强度还在不断的扩大,同时也加剧了危害,整个片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2.2.2 缺乏科学治理的规划

三乡结合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但治理工作却跟不上全州,这主要是治理工作思路还没有调整过来,整治措施单一,未能按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进行规划和实施治理工作,特别是没有把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制止新的人为破坏和依法防治水土流失作为发展当地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整个片区缺乏一个科学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总体规划。

2.2.3 投入严重不足,治理进度缓慢

三乡结合部自然条件恶劣,土层浅薄,治理难度大,又是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当地群众生活贫困,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经济能力极为有限。从开展治理工作至今,三乡结合部只完成总投资987万元(其中国家无偿扶持879万元、群众自筹108万元),平均每平方公里投入的治理资金还不到15万元,比一般小流域的治理投资少10多万元,加之片区内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难度又大,治理资金的匮乏一直制约着该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开展,因此需要国家大力扶持才能加快治理步伐。

3 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水土流失已对结合部区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土地大量沙化,洪水冲蚀耕地,河床抬高,一些坝塘和沟渠淤积严重,公路被毁,经济损失惨重。因此开展好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关系到片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三个乡江河治理开发和能源、工矿、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富民强乡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以,从州、县、乡各级各部门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三乡结合部区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国策意识,增强治理水土流失工作的责任感。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力协作,齐抓共管,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领导,共同搞好结合部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3.2 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执法监督管理工作

“预防为主”是水土保持法确定的新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它对三乡结合部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结合部片区生态脆弱,土壤质地差,侵蚀严重,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恢复十分困难。因此应把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预防沙化和侵蚀的继续发展放在治理工作的首位,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预防监督执法工作,走依法防治的轨道,坚决遏制人为破坏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巩固好现有的治理成果。

3.3 搞好水土保持规划,科学治理水土流失

三乡结合部区地形复杂,造成水土流失的成因、类型和强度各不相同,治理的途径也不一样,因此要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水土流失区划研究之后,编制出一个切合当地实际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规划首先要划分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开发区,并根据各区特点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按照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规划要求,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农耕措施与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长短期效益相兼顾,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科学治理。保证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水土资源,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4 多渠道增加投资,加快治理步伐

三乡结合部区山高坡陡,地形崎岖复杂,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治理难度很大,当地群众生活困

2

难,尽管各级政府和片区群众做了大量工作,但开展综合治理的经济能力仍然十分有限,片区内还有较大山地尚未得到治理,综合整治工作相当缓慢。据统计,从“九·五”以来, 三乡结合部片区每年的治理投资也就100万元左右,而且大多是以工代赈、战区恢复和退耕还林资金,其他方面经费的投入较少。所以,除了要继续加大片区退耕还林工程的投资外,对国家启动实施的坡耕地改造工程、水利水保、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也都应向三乡结合部区倾斜,只有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才能加快片区水土流失的治理速度。当然,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也应采取措施,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机制,达到合理利用各种资金,更好地调动地方、集体和个人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山区开发建设的主体和收益者,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流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3.5 加强封禁管育措施,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

三乡结合部区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治理工作任务繁重。因此在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发动群众治山治水、加强人工防治的同时,更加注重封育保护措施,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大面积的植被恢复,尊重自然规律,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控制人为破坏和对自然的侵害,减少对自然的过渡干扰和索取,努力实现“小治理,大封禁”的目标,促进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4 结 语

三乡结合部的恶劣生态环境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想从根本上治理该区的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就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多方筹集资金,加快水土流失的防治。并在具体的治理工作中,严格按照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科学治理,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经济效益,治管结合,防治并重。只有这样,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才会有成效,同时,也才能达到水土保持集中、规模治理的目的,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三乡结合部。

3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IT计算机麻栗坡县三乡结合部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张忠诚)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麻栗坡县三乡结合部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张忠诚)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7605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