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一年级 黄冬云 张继环 曾广安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一、 教材分析 1、 课程目标:
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集思广益 事半功倍
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标研究,
不断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的落实,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适合学校发展的集体备课机制。
目标任务:加强新课标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加强听课、评课、说课的力度,做到每课
时都进行集体备课。
主要措施:1、把每一单元的内容落实到人,以这位老师为主,写出教案,集体修改补
充,形成用集体智慧形成的教学方案。
2、记录每次学习、听课、以及与外校教师交流会议的内容。 3、坚持备课组内互相听、评课制度 4、做到每节课后及时交流课堂上收获。
明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个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次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回去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
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法、减法的含义和加法、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
的关系,比较熟悉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 初步学会根据加法、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6、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分时。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周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课 题 数一数、比一比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物体和图形 分类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 处理练习、整理复习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期中复习考试(五个单元拢一遍) 认识钟表 11——20各数的认识(一) 11——20各数的认识(二) 11——20的进位加法(9加几) 中心发言人 沈颖洁 沈颖洁 沈颖洁 沈颖洁 吴吉妹 吴吉妹 吴吉妹 吴吉妹 吴吉妹 沈颖洁 徐峰 徐峰 徐峰 徐峰 11——20的进位加法(8、7、6加几) 沈颖洁 11——20的进位加法(5、4、3、2加几) 沈颖洁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7 18 19 20 处理练习、整理复习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期末考试复习(一) 期末考试复习(二) 沈颖洁 沈颖洁 沈颖洁 沈颖洁 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时 间 2011.9 内 容 地点 办公室 制定教学计划 参加人员:沈颖洁 吴吉妹 徐峰 主持人: 沈颖洁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活动内容简录: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校园,他们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因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很高。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为10~15分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而我任教班级人数多;男生比女生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不少本地的学生都上过幼儿园;而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种种因素,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已期更好地完成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教学总目标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措施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勇于创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品质。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数学就在生活当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时 间 2011.10 内 容 参加人员: 沈颖洁 吴吉妹 徐峰 地点 办公室 认数(一)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IT计算机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 图文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