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农村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刘立启
初中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对新事物保持着较强的好奇心,但是,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极大影响他们的学业。在农村,由于教育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制约,学生更有可能形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为了解农村初中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我们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为确保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并能够反映真实情况,根据省教育厅的安排,在我省范围内利用学习和外出讲座的机会,选取了包括我校在内的三所初中学校作为样本学校,分别编号为A校、B校、C校(我校)。从每所学校三个年级中各随机选取一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共计390人。发放“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45份。
同时,我们进行了课堂观察,特别对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调皮好动的学生进行了重点观察,对问题突出的学生进行了访谈,深入了解了他们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当前农村初中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A校为例,一年级(1)班共有56人(男生31人,女生25人),男生有良好习惯的4人,女生情况稍好;二年级(3)班共有59人(男生33,女生26人),整体上,女生的习惯还算不错,男生就没法形容了,绝大多数连一项好习惯都没有,或根本没有习惯;三年级因为有中考压力,情况比一、二年级稍好,但仍有近三分之二的男生和一半以上女生有不良学习习惯。
二、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及成因 (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调查显示:上课注意力集中的占19.6%;基本集中的占24.5%;不集中的占55.9%。
对此,学生主要归因于以下几方面:(1)老师讲的太多,一样的腔调,一样的语速,一样的表情,学生很容易走神,甚至有厌烦感(56.4%);(2)睡眠不足,上课打盹(21%);(3)听不明白,干脆不听(12.8%);(4)讨厌老师,不愿意听他的课(5.2%);(5)其它(学生自身原因)占4.6%。
不难看出,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与教师有很大关系,有的教师找不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奋点,教学语言晦涩、呆板、乏味,没有给学生创造思考、回答问题的机会,扼杀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二)不能主动学习、不能按时做作业
调查显示,愿意做作业的学生占53%,不愿意做的占47%;在不愿做作业的学生中,不会做的占30%,没时间做的占6%,干脆不做的占5%,其它原因占6%;在完成作业的方式上,独立完成的只有20%,同学讨论后再完成的52%,经常抄袭同学作业的26%,偶尔雇佣别人做作业的2%。
概而言之,学生对待作业心态不正,兴趣不浓,信心不足,多数学生要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监督之下才能完成。表现在作业质量上则为收交不齐,书写潦草,敷衍了事。
在座谈中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动力不足;(2)没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知道该怎么学,对家庭作业更是无所适从;(3)教师没有做到“精选作业”,作业量大、难度高,学生不能独立完成;(4)
教师给学生排队,对待学生不公平,偏爱学习好的,惩罚学习差的,造成部分学生的恐惧和逆反心理。
(三)没有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有些学生不会听课,不会表达,不会读书,不会写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整体表达水平较低,写作能力相对较差,影响到学生;(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重视 “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忽视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3)教师欠缺基本的教学规范,对学生不注意纠正和引导。
(四)学生之间不能有效合作
学生“合作意识”较差,不愿合作、不会合作,对学习极为不利。调查发现,主要原因在于当今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导致严重的自我中心意识。此外,家庭教育的粗暴方式、社会上的不健康书籍及影像资料、学校品行教育(如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团结互助教育等)的缺失等,也是学生合作意识差的重要原因。
(五)生活乏味,文明礼貌缺失
不少学生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甚至逃避,缺乏青少年应有的朝气,见到老师不问好,低头匆匆走过。此类现象虽然不多,但也确实存在。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构建起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学校缺少文化的引领、学生缺少文化的滋润;二是理想信念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缺失,或教育方式缺乏有效性,不能把崇高的价值追求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三是社会不良风气渗入校园,侵蚀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的对策 (一)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以“练习设计”为例,要根据题型和要求,灵活设计,确保练习新颖、生动、有趣,坚决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
习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如,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让学生当小科学家。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还可以鼓励学生当“教师”,登上讲台给同学讲课。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做到“三不讲”,即学生自己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这些做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并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明确知识点、基本技能和学习重点,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学习中有的放矢,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如预习“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一名学生是这样记录的:(1)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步是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相同的数,依据是什么?(哦,等式的基本性质2 重点)(2)这个相同的数是怎么确定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难点)(3)确定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我有些慢,需找方法与技巧(问老师吧,不要怕羞)(4)去分母时我好犯两个错误:项是单独一个数的漏乘,分子是多项式的漏加括号(真烦恼 重点、难点)(5)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二步与前面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相同。
教师检查后,给他的评语是:预习很充分,很认真,而且问题也解决了,你真是太棒了,以后要继续努力啊!学生在预习中
体验了自我收获的的喜悦,加上老师的鼓励性评语,让学生很受鼓舞,也越来越喜欢这个作业,越学越有劲头了。
(三)注意呵护学生的学习信心。这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分层设计作业,分出必做题、选做题、中等题、拔高题,让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尖子生吃得饱;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读题、审题。避免课内作业课外化,课外作业大量化,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多表扬、少批评,呵护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设计试题难易要适度,确保85%以上的同学能及格;改革评价办法,不公布学生成绩,不给学生排队,但必须让学生个人知晓自己的成绩和在班级中的位次。
(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育不必大张旗鼓、轰轰烈烈,更不能搞“一阵风”,要让德育生活化、持久化,让优良的道德品质春风化雨般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C校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C校教师坚持带领学生自己动手,捡拾校园里的废纸与塑料瓶,然后用换来的钱为每个教室添臵了一把暖瓶和若干杯子,并在每个杯子上贴上学科标签,值日生保持讲桌上每节课都有一杯热水。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三年,被传为校园美谈。我们要求学生尊敬师长、学会感恩等等,如果只是班会或政治课上空喊口号,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而落实到日常小事中,则会让学生形成一个很好的习惯。
乌申斯基曾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他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他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仅仅抓在手上。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IT计算机农村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与对策(刘立启)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