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电视报道实务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09 本文由月色黯然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电视报道实务

第一章 电视报道选题策划 思考

有人认为:“新闻不需要策划,一件事情发生了,你觉得它有新闻价值,写成新闻报道出来就行了,何用策划?”“新闻事实是客观的,不是任人打扮的大姑娘,它需要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需要策划的是宣传。你对这一观点怎么看? 新闻策划是策划新闻吗?媒体可以策划新闻吗? 策划新闻等于新闻造假吗?

新学期伊始,你认为学校里有什么值得报道的人和事?你准备如何报道?

一、 电视新闻策划的内涵 电视新闻策划有两重内涵:

一般所讲的电视新闻策划,是特指对于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报道的方式、形式、程序、时机、角度的策划。

电视新闻策划也包括一些电视媒体主动策划、先前未曾发生的新闻事件。

二、电视新闻策划要素

选题策划;采访策划;嘉宾策划;节目形式策划;编排和播出策划

三、选题策划

“好的选题就是成功的一半”

选题策划的两个方面:发现选题(说什么);如何报道选题(怎么说) (一)寻找新闻线索:发现选题 发现新闻线索的途径不外乎两种: 调查获得:记者寻找得来

他人提供:机构、通讯员、观众 发现新闻线索的具体方法: 1、调查与观察

对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关注什么问题,有什么意见

方法:调查问卷、座谈、打电话、随机访问、询问固定消息源(发展“观众智囊团”) 观察:经常深入社区,观察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休闲,发现有趣或异常的事情(好奇心) 学会养成随时随地发现新闻线索的习惯 2、利用互联网

民意调查:公众对重大问题报道的反馈会成为不错的报道选题 从讨论组(BBS)中发现灵感

主题搜索:试着就某一主题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例如:高校招生、学费问题、国庆节、艾滋孤儿

在线阅读其他媒体的报道,获得选题或报道角度:报道中的消息源可能会成为新的报道对象;在以往的报道中可以寻找新的报道角度。 3、阅读其他媒体(比如报纸) 阅读新闻报道:(1)寻找独立的报道角度(例如:环境报道)(2)报道中提到的人物是否可以作人物专访(3)衍生报道、跟踪报道

查阅分类广告:寻人寻物、招聘等等 4、他人提供新闻线索

热线电话、来信来访;新闻线人(通讯员,固定消息源,读者智囊团); 新闻稿:机构、团体、个人就某事件向新闻界发布的新闻稿件;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 5、会议、政府文件、档案资料

1

6、头脑风暴:讨论选题 7、图解主题(发散性思维)

8、假设他人观点: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角色扮演,来发现他人对这一问题可能的看法。

9、跟进或追踪事件或趋势:计划项目的进展、全国问题的本地化、本地问题的全国化、特殊问题的普遍化、普遍问题的特殊化;训练:城市乞丐问题 10、制作特殊日历,备忘录 选题论证

内容:一个简短的标题,对选题焦点的简单描述,可能采访的消息源,可能需要配发图表或照片 举例:美国《太阳-前哨报》记者巴蒂?内文斯的选题论证

步行者:布罗沃德是全国步行者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其中一个因素在于这里的马路并不是为行人设计的,许多马路因为资金紧缺都没有人行便道和人行横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哪些问题正在实施呢? 图表:统计图表、最糟糕路段的地图。 选题策划的要求:新闻性;典型性;独家性

新闻事件的独家报道:报道的独特视角;可操作性 内部要求:需要考虑媒体自身的实力,如人、财、物 外部要求:政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 符合电视媒体的特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

从其他媒体上发现的选题的处理方法: 广泛联想,做深度报道,透过现象看本质 选择不同的报道角度

案例:由一名大学生用硫酸泼熊事件(2002)触发的深度思考

人类最早与动物为伍,人猿初揖别时的早期人类,也就是我们的祖先,似乎并没有想到自己与动物,也即是兽类有什么区别。尽管原始人也面临着野兽的攻击,但在文化心态上却是亲近兽类的。在西班牙南部、法国北部发现的原始洞穴壁画,上面全都是动物线描图案。这说明在亘古漫长的史前岁月里,人类关注的恐怕只有动物,假如把这岩石视作是原始文化的载体,犹如今之电视和杂志,壁画即文化的内容,那么,那时“电视”“、杂志”上就全都是清一色的动物,不像今天电视屏幕上全都是推销物质和人的广告。由着这个思路,你会发现:渐渐地,远古人类开始从只关注动物到慢慢地变得也关注起自己来,这从分布于中国狼山、黑山,以及呼图壁等13个省区约70个以上县旗发现 的大量现存的,那些刻有人亦刻有动物的岩画上便可印证出来。诚然,这些岩画产生的年代颇难确定,从石器时代开始,其后各代绵延而降,但从人类文明进化史的角度来看,它们却无一不反映出一种人类进化的阶段性文化轨迹。你想到:终于,人类踏着这文明的积淀,拾阶而上,从蛮荒亘古中蹒跚走来,一跃而飞过了文明之门,于是,人类开始为自己的发明创造和繁衍(也包括文化物质的繁衍)而夸耀。这时,不知不觉地人类似乎渐渐忘却了早年为伍的动物们。人类开始以战胜这些早年的邻伴为自豪。距今大约2000年前左右,也就是农耕文明趋于定型之时,人类遂开始以猎杀动物为最值得自豪和炫耀的资本,并将这种心态反映到了文化形态上。最典型者,你可举汉代的角抵戏《东海黄公》。这是以类于戏剧的方式,表演了一个名叫黄公的人年轻时多次上山杀虎,到晚年时因年老力气不济为虎所伤的故事。这出戏至少演了上百年。再往后,你还可举最为人知的武松打虎。武松的武艺和杀嫂都不如他打虎的段子更为人所称道。也就是从公元1000 年前后的《大宋宣和遗事》起,开始了似乎英雄总是要以猎杀猛兽为标志的文化记录。其实,与其说有多少英雄真有机会有胆量去猎杀猛兽,不如说英雄猎杀猛兽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观念一直延续在人们的头脑中。当你叙述到这儿时,你猜想很多观众都能够产生联想并同意,这种英雄猎杀猛兽的观念一直延续到20 世纪中叶,发展到被赋予了一种道德范畴的新含意。杨子荣打土匪也打虎,人们把邪恶也比喻成了动物,“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一条大河》)“打猎的人哪怕那虎豹豺狼” (《红灯记》)。这时的动物,已经作为一种形而上的道德范畴里的文化观念被视为邪恶的代名词了。当然,你在这一命题思索的过程中肯定还是将重点放在今天,说古是为了说今。你可以分析: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换一种眼光重新看待兽类的呢?当是在一种极端之后。据说就在台上的杨子荣打虎的同时,中国的一名代表也在国外某现代著名国际大都市

2

某会议的讲台上讲述着中国取得的成绩。他通报当时中国环境治理时曾例举了打狗一项,并以具体数字说明打死了多少条狗。此言一出,顿时惹得台下一片惊嘘,这种惊嘘先是让他不解,继而迷惑,也许就是从这天起,最先觉悟的中国人开始反思自己对待动物的态度了。改革开放岂止是引进科学技术?也引进了对待动物的文化观念。接着你可以引导观众同意,这种文化观念的真正有效引进,不容否认,首先是方兴未艾的国家传媒。80 年代初,当《动物世界》涌进千家万户时,那些跳跃奔跑的野兽们犹如一股山野的风,一下子就撞开了电视机前亿万受众的心扉,伴着赵忠祥那特有的沉稳、厚重、充满人情味儿的解说,数以万计的中国观众忽然明白了,原来动物世界是那样的五光十色,就像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在那个过去人们不屑一顾的兽类世界里,也同样充满着家庭的温馨,母子的亲情,竞争的角逐和死亡的威胁;原来那也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义的世界。就连那一向让人们恐惧憎恶的猛兽,草原上的猎豹,水塘边的雄狮,林海中的猛虎??也都变得如此可爱起来。人们理解了他们的捕食原来也是出于一种生物链的使命,是天经地义可以原谅的。人们在怜惜哀鸣于利爪下的小鹿的同时,也怜悯起那只因

捕不到小鹿而行将饿毙的猎豹来。在文化上,人们甚至觉着猛兽不仅可爱而且可亲起来。顺着这个思路,你不能不承认:人类有一种返祖情结。为什么人类生命的童年阶段总是喜欢动物?人类在远离原始蛮荒的动物群体之后,忽然想起要在各地建些动物园,在进化和文明变得更理性化之后却要返朴归真地保护和放养野生动物?人类与野生动物的恩恩怨怨总是割不断,理还乱。最开始,人们将动物园视做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避风港。应该说一定时期,动物园也确实起到了某种程度上的保护作用。这时你可以援引你在报上刚看到的消息来作为你论点的论据;最近重庆壁山县一只被主人非法饲养,而又遗弃了的黑熊,被重庆市动物园组织的一个包括兽医、技术人员在内的解救队从壁山县营救出来,装入笼子送回了动物园新家。 紧跟着,你话题一转;但是,人们愈益地发现,关在笼中的动物并不等于被置于保护伞下,你仍旧是援引报上披露的消息说:一位政协委员了解到“动物园”里的种种“内幕”;饥饿难当的熊群最后自相残杀,被罚没扣押的国家级保护动物穿山甲,不是被人拿走,就是被动物园的人给吃掉。某些动物园为了追求利润,招徕顾客,在不具备科研、检疫、医疗能力的情况下,将东北虎放到酷热的南方,非洲狮迁到寒冷的东北,一家野生动物园还建了酒池,专门泡东北虎的虎骨,东北虎死了反而更值钱。特别是,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来自游人投人的各种食物的危险。再引报上的消息;前不久,就有一名表演绝佳的小海豹“聪聪”被它视为朋友的人类投入的塑料、玻璃球等“食物”所杀。论据已足够多了,于是你一收笔,综括说:诸如此类的事件以前也听到过,但是,就我们记忆所及,似乎还从不曾像今天人伤熊事件这样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以至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深圳、广州、上海、秦皇岛等地近年来从东到西的“野生动物园热”,该降降温了。

接下来,你趁热打铁,大加议论建设动物园的是是非非:其实,当上世纪90 年代中期,野生动物园“崭露头角”时,还有人坚定的支持和赞成。但后来,支持者转变成反对者;通过提案、发言等方式,在政协大会上就暂缓建设野生动物园不断发出过呼吁。虽然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野生动物园仍在蔓延;但是今年政协委员“野生动物园热”该降温了的呼声似乎更高了。这是否可以说,正是因为人类开始了解欣赏肯定同情野生动物,人们也才开始反思人类的自身?毫无疑问,这是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的结果。具体的例证,一定少不了抽象的高度概括,本质往往是靠语言来揭示的。虽然这可能是电视节目的短处,但是,你要想节目做得有品质,你也少不了这种思维成果的传递。曾几何时,人类由于过于自负自信,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长,是世界的主宰,放肆地滥砍滥伐森林,捕杀动物,当人类总算觉着自己已经几乎掌握了从自然王国通向自由王国之门的钥匙时,才蓦然回首,觉着这个蓝色星球上似乎就只剩下胜利者自己这个孤家寡人了。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当然,还有珍稀动物和非珍稀动物都在急剧下降几乎到濒临灭绝的地步。坦率说,今天高喊保护动物都似乎嫌晚了些,人们现在终于意识到了“皮之不存,毛之焉附”这个道理。接下来要找一两个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正面的例子,通常情况下还是来自这几天的报纸:2000年最高法院对非法猎杀野生动物作出了司法解释,明确表示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都属于国家保护之列 。今年3月15日,检察院以“非法杀害国家珍贵野生动物罪”对毒杀马来熊的王某提起公诉。依据相关法律,将对王某判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与此同时,我们在报上也看到,陕西严惩偷猎罪犯。陕西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也对偷猎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十余头的两名罪犯作出判决。正是这种强有力的法律约束,我们才欣慰地听到了一则消息:目前我国大熊猫种群数量稳定在100 只左右了。当然,我们现在假设你的节目不是法制类节目,而是一个文化类节目,所以你的点还是不能离开文化的属性。你要指出与法律相应的是文化观念上的一种反思:显然,人伤熊事件是一个晴雨表。呼吁立

3

法来约束人类对野生动物的行为也好,对肇事者谴责和对熊的关爱也 罢,所有这些其实质正乃是折射出一种文明素质相对以前 的提高。通过这件事情,我们看到:某动物园采取了一个细 小的举措,然而这一小举措却有可能成为标志着人类思想 观念跨时代的一个飞跃,那就是:将动物展牌介绍词中的“肉可食,毛可用”删去,换上了“请爱护我”的字样。接下来仍旧是几天来报纸上几条原本看来互不相关的消息,被你拿来串一下。 我们看到:与人伤熊事件同被媒体关注的还有两只小朱鹮的行踪和待遇。今年3月3日,有报道说小朱鹮将回家。果然,几天后一个春暖花开的夜晚,两只白色的朱鹮幼鸟经上海转机抵达了首都机场。1989年世界上首次人工繁殖朱鹮成功,2001年5月1日,北京动物园朱鹮自然育雏首次试验成功。至今北京动物园已人工繁殖成功朱鹮20多只。媒体说:这两只朱鹮将用于调剂北京动物园朱鹮种群血缘,以优化其遗传结构,促使种群不断扩大。我们还看到:2001年12月14日,中国首家由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资助建立的猛禽救助中心,在北师大生物园内正式揭幕运营,60 只被救助的鹰、雕等猛禽,分别来自密云、怀柔、顺义、通州各县。其中就有一位普通北京市民在楼下拾到的那只折断了翅膀的长耳鸮(猫头鹰)。如今我们 得知,经救助的23只猛禽已放飞大自然。然后归纳:从人类与野生动物为伍,到猎杀动物,再到保护野生动物,从删除“肉可食,毛可用”到呼吁应取缔野生动物园,再到小朱鹮坐上飞机头等舱,这无疑表明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从出发到回归的漫长而变化的一个历程。最后结尾点题:很可能,人类的发展是螺旋式的,只是相对的终高于起点罢了,这就是“返朴归真”。古老的中国道家哲学不仅早慧且高于很多学说。道家的创始人之一庄周就曾讨论过人与动物内心的平等感受—— “我”与鱼之乐的内心探究。今天,人们重又解析起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关注起动物内心是否快乐的问题。这是人类的进步,也是人与动物关系上,对远古的一种文化的回归。这样,原本没有一丝关连的报端消息,便可被你用来变成电视节目的创作素材,使这些消息变成有机相连的论据,有力地支持你的论点,使你完成这一期节目。 观摩

NHK纪录片《激流中国:富人与穷人》

(二)报道选题

选择报道角度;切小口说大事;尽量融入人的因素;尽可能故事化叙事 1一个选题往往有几个角度可以选择

案例:某演艺界名人未毕业就参加演出并擅自撕毁合同一案的报道多个角度 案件的诉讼过程及其结果

艺术院校学生未毕业就参加演出,对不对?学校是否应该建章建制?

是否应该出台有关演艺界的法律法规?艺人的行为应该如何规范?艺人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还可以从演员素质的提高,演艺界过热等社会现象进行剖析,加以评论。 训练:小芳与教授的故事

思考:两会到了,如果要你做一期关于我国去年建设成就的报道,你准备怎么确定选题呢? 2切小口说大事:小中见大,见微知著

成就报道;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反映一种社会现象;反映社会变迁;反映某类群体:如农民工、艾滋患者 3融入人的因素:

新闻因人而生动:人物报道当然离不开人;事件性新闻因为人而有了故事性和感染力;历史题材纪录片中人物可以作为叙事的主线;关于动物和自然界的报道融入人的因素会充满人性化和人情味。 案例:《南浦大桥成为上海人民心中的丰碑》《小鸭的故事》、《帝企鹅日记》 我自问:什么是你一个人最信守的哲理?是人性。我要坚持这个意见,并传给没有意见的人。——尤金·史密斯(《水俣》)

4故事化叙事:故事化使叙事变得容易把握,而且有逻辑性;故事化叙事会激发观众的收看兴趣 选题训练要诀

你的选题是否有很强的新闻性,你能否回答这个问题:“有何新意?” 你的报道是否通过这个问题的检查:“跟我有什么关系?”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报道的主要意图吗? 选题训练

4

1、利用互联网就目前高校学费问题进行主题搜索,并结合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写一篇调查报告。 2、在你所在的学校里走一走,看一看(可以一个人行动,也可以是一个小组或班级),在观察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写出报道选题,并就一到两个选题写一份选题论证。 3、头脑风暴:讨论校园报道的选题(人、事、物),也可以确定一个选题进行讨论:报道焦点、与观众的关系、实地观察、图解、视觉元素、伦理道德。

第二章 电视谈话节目策划与制作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界定

电视谈话节目(Talk Show)是“代表所有脱稿交谈,即兴对观众谈话的电视节目”。 ——《电视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Television, Press of Oxford, 1997 人际的口语化传播:即兴的、双向的口语传播 我国对电视谈话节目的界定

广义:指所有以面对面口头交流信息为主的电视节目,它涵盖了演播室主持人与嘉宾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访谈节目。

狭义:是指在一个相对限定的谈话现场,主持人和嘉宾、现场观众进行的群言式的讨论。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分类

按照谈话题材划分:新闻时事类、社会话题类、娱乐话题类、专业话题类、生活情感类 按照谈话形式划分:辩论式、群言讨论式、个案叙述式

按照参与谈话的对象划分:有现场观众参与、无现场观众参与

三、谈话类节目的生产流程

四、选题与思路

成熟的电视谈话节目在选题方面应具备: 遴选机制——对选题进行评价和筛选

策划机制——对选题进行符合栏目特点的设计 应急机制——根据突发新闻事件迅速确定选题 储备机制——储备选题保证栏目顺利稳定进行 (一)确定选题

对选题进行初选的原则和依据:栏目自身定位和收视群体;制作团队的特点;选题的可操作性;选题的性质,寻找独特点 话题类型

观点讨论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个案分析类:具体的人和事 观点讨论类话题应具备的特点:

应该是一个软性话题:与许多人相关,尽量避免过于激烈的情绪和过于偏激的观点,避免使谈话变成相互攻击;应该是大家感兴趣、正在关心着的话题;应该是可以引发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观点的话题 (二)思路:话题的价值取向和谈话脉络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IT计算机电视报道实务 - 图文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电视报道实务 - 图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7822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