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从盲人音乐家谈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09 本文由乐与故人同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从盲人音乐家谈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

【摘 要】在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上,盲人钢琴演奏家金元辉与盲人歌唱家杨海涛的精彩演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回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思索,使我们更加认识到重视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盲人音乐家 内心 音乐听觉

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辉煌的年华,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胜利成功,使得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其中,使人难忘的是在残奥会的开幕式上,盲人钢琴演奏家金元辉超越技术的演奏,取得了“完全听不到技术痕迹”的高度评价。盲人歌唱家杨海涛一曲《天域》的绝唱把人们带到了音乐的仙境。

沉思之余,笔者想到的是很多盲人音乐家他们都表现出了超人的音乐天赋与才能,他们对音乐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在对音乐创作、诠释、表现上,都展现出惊人的灵气。孙岩三岁失明,凭借音乐天分与毅力在钢琴演奏上屡创辉煌;一曲《二泉映月》奏出了瞎子阿炳的内心凄楚;歌唱家波切利用自己博古通今的嗓音魅力被光明世界称为穿透黑暗的灵光。

还有失聪的音乐宾比失明更艰难地从事着有声的创造。自己一点也感知不到“声音”,但却深心地献出美妙的音乐,可谓神奇。聋哑小姐妹吕香凝(1992年生)、吕佳璇(1998年生)肜古筝音乐艺术征服了广大听众。音乐大师贝多芬,虽然是在而立之年失聪,但他的辉煌是产生在他创作生涯后二十年的成熟年代里。他活了57岁,但他在失聪的后25年里,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音乐财富。大家很熟悉的另一个失聪的捷克音乐家斯美塔那,他的伟大杰作交响诗《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就是在失聪的情形下写的。当作品公演时他的耳朵已经完全听不到了。

我们简单地举出几例,是想提供大家一个思索的流脉。究竟是什么力量、什么因素使这些看不着、听不到的残疾人成为伟大的音乐家,创造出不朽的音乐呢?诸多方面不想赘述,只想揭开内心听觉这一章,窃一隅,探讨一下内心听觉的培养对音乐人的重要性。

一、内心听觉的形成与丰富的重要性

谈“听觉”都是对具有健康健全听觉的人而言的。《乐记》对音乐的本质有精辟的论述,曰:“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意思是说:声音的产生,是人心情动的结果,人之所以有这种情,是外界事物刺激的结果。再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由内心形成并发出的声音,形成一种有情感的内容的旋律就成为音乐。实际上,这段话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IT计算机从盲人音乐家谈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从盲人音乐家谈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7871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