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儿童保育学复习思考题
1.健康筛查:健康筛查与全面体格检查不同,它只进行某个单科的检查。幼儿健康筛查的重点是缺铁性贫血、龋齿、弱视、斜视和肠寄生虫病等。
2.营养素: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能维持生命和健康并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3.青枝骨折:由于小儿骨头最外层的骨膜比较厚,可以发生“折而不断”的现象,小儿的这种骨折称为“青枝骨折”,疼痛不如骨头完全断裂时明显
4.必需氨基酸:指在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太慢,必需由食物中的蛋白质来提供的氨基酸。对儿童来说有九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
5.贫血: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浓度都比正常值显著减少,或两者之一有显著减少。贫血可分为造血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
6.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随同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散布到周围的空气中,被他人吸入体内,受到传染。
7.免疫: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反应,其主要作用是识别和排除进入人体内的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8.心理评估: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进行评定的方法
9.基础代谢:人体在清醒、安静、空腹情况下,于18-25℃环境温度中,维持生命基本活动所需的最低热能称为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约占总热能的50%。
10.体质: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即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机能上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它包括体格、体能、适应能力和心理状况
11.加强免疫: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重复接种一次,就很容易使免疫力再度提高,以巩固免疫效果。这种复种称为加强免疫。
12.被动免疫:是一种持续时间短、为一时性的的免疫,包括自然被动免疫(母亲哺乳传递抗体。胎盘传递抗体)和人工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抗毒素)。
13.主动免疫:是一种持续时间久、可能为终生的特异性免疫,分为自然主动免疫(换过某种传染病或者隐性感染而获得对该病的免疫)和人工主动免疫(如:接种疫苗)
14.异食癖:异嗜癖是指小儿对食物以外的物品有不可自制的食欲,如喜欢吃泥土、蜡烛、煤渣、纸张等。
钩虫病患儿常有异嗜癖。钩虫病又叫“桑叶黄”、“懒黄病”,多见于南方潮湿的地方,北方较少见。缺锌、缺铁也可有异嗜癖。
15.简述幼儿呼吸系统的保育要点:
(1)要让孩子用鼻呼吸,不要用嘴呼吸;
(2)“寒从脚下起”,注意不要让孩子的足部受凉。否则可能引起鼻黏膜缺血,鼻腔抵抗力下降。
(3)从夏天开始早晨用冷水洗脸,晚上用温水洗脸。坚持到冬天,鼻腔对温度的变化适应可增强。
(4)教育幼儿爱护嗓子。
(5)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16、“婴儿抚触”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选择适当的时间:宜在喂奶后一小时左右。 (2)调节好室温 (3)抚触者的准备 (4)体现爱抚
(5)根据婴儿的月龄,逐渐延长抚触时间
17、简述幼儿消化系统的保育要点。
(1)督促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刷牙,保护好乳牙和六龄齿。 (2)细嚼慢咽有利健康,不要用水、汤泡饭。 (3)培养幼儿定时排便的习惯。 (4)不要长时间坐便盆,不排便就起来。 18、体格锻炼对身体有什么作用? (1)增强儿童体质
(2)有利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符合用脑卫生 (4)有利于体弱儿的康复
19、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1、懂得哪些要求合理,哪些要求不合理 2、学会合理发泄不良情绪 (二)学习社会交往技能 1、移情教育 2、分享与合作 3、恰当的自我评价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1、有规律的生活 2、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性教育
1、性认同和性角色 2、科学简洁的性知识
3、正确处理学前儿童的性游戏
4、纠正玩弄生殖器和大腿摩擦的不良习惯
20、简述制订婴幼儿一日生活日程的依据。 (1)考虑年龄特点
(2)结合季节做适当调整
(3)适当考虑家长接送的需要,并使儿童的家庭生活时间能与托幼机构的生活安排相衔接
21、简述健康检查的种类。
(1)儿童入所(园)前体格检查,和儿童入所(园)前家庭访视。 (2)工作人员入所(园)前体格检查。 (3)定期儿童体格检查。
(4)晨、午、晚间检查及全日健康观察。
22、发生龋齿的原因是什么?
(1)口腔中细菌的破坏作用: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等。 (2)牙面、牙缝中的食物残渣 (3)牙齿结构上的缺陷: ①牙釉质发育不良 ②牙齿排列不整齐
23、简述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1)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 (3)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 (4)行为统一和协调 (5)性格特征良好
24、简述提高食物中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措施。
(1)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将几种营养价值较低或营养价值不同的食物合理搭配、混合使用,使食物蛋白质之间相互补偿相对不足的氨基酸,使其比例接近理想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2)提高豆类的消化率:将豆类适当地加工、烹调,可以提高其消化利用率。
(3)氨基酸强化食品:食品中补充某些缺乏或特别需要的营养素,称为强化食品。如赖氨酸强化米或面。
25、简述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构造新细胞、新组织 (2)修补组织 (3)调节生理功能 (4)供给热能
26、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在病原体和传染途径上有哪些区别?
(1)甲型肝炎病毒存在于病人的粪便中。粪便污染了食物、饮水,经口造成传染。
(2)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于病人的血液中,病人的唾液、乳汁等体液中也带有病毒。此时,病人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为阳性,可借此与甲型传染性肝炎区别。 症状:
甲型肝炎潜伏期约为1个月,有黄疸型肝炎和无黄疸型肝炎两种。 乙型肝炎潜伏期约为2—6个月,多为无黄疸型肝炎,黄疸型较少。
27、简述麻疹、风疹、幼儿急疹三种急性出疹性疾病症状的差异。 麻疹症状
(1)潜伏期:6—18天。病初的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现象。 (2)发烧后2—3天,口腔粘膜会有改变。有费-科氏斑,下唇也可以有相似的斑点,这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
(3)发烧后3—4天,开始出现皮疹。
(4)出疹一般持续3—4天,疹子出齐后开始消退,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风疹症状:
(1)潜伏期:10—21天。
(2)病初可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体温多在39℃以下。
(3)发热当日或次日就出现皮疹。皮疹很快布满全身,但手心、脚心一般没有皮疹。 (4)耳后及枕部的淋巴结肿大。 幼儿急疹症状:
(1)潜伏期:4—8天。
(2)起病突然,体温可达39℃—41℃,食欲差,但精神尚好。
(3)高热3—5天后体温骤然下降。面部及身上出现红色疹子,1—2日皮疹完全退净。 28、简述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1)无机盐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
(2)无机盐对维持组织细胞的渗透压起着重要作用。溶质指溶解在体液里的离子,溶质对水的吸引力就是渗透压。
(3)无机盐有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
(4)某些无机盐,特别是钙、钾对心脏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调节作用。 (5)无机盐离子是很多酶的激活剂,如盐酸对胃蛋白酶有激活作用。
29、简述常见的行为疗法。
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为一种常用的行为疗法。它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顺序,逐渐训练儿童的心理承受力,从而达到“脱敏”,对原先引起他恐惧的人、物、场景等不再惧怕,恢复正常心态。 运用实践脱敏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儿童情绪好的时候进行。
(2)把脱敏的步骤分成四五个等级,逐渐脱敏。
(3)在让儿童逐渐暴露在他所惧怕的场景之前或同时,给予阳性刺激(如好吃的、玩具鼓励等)。
系统脱敏法多用于矫治焦虑症、恐怖症。
阳性强化法
阳性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在一种行为之后,即给予奖赏强化,则这种行为就会增加。因此,奖赏在阳性强化法中起了重要作用。 1、强化物的分类
(1)初级奖赏:如儿童喜爱的食物。这类奖赏简单,但容易厌腻,失去对行为的强化作用。 (2)一般奖赏:如给红花、五星、代币等。 (3)活动奖赏:如去公园、看木偶戏等。
(4)社会奖赏:如点头、微笑、拥抱、表扬、赞美等。 2、运用阳性强化法的原则
(1)确定希望儿童改变的是什么行为。
(2)确定希望儿童出现的适宜行为是什么,也就是要强化的行为。选择的是具体的行为 。 (3)让儿童明白希望他们做什么,以及完成后得到什么奖赏。 (4)儿童出现适宜行为,立即给予强化。 (5)逐渐脱离强化程序。
阳性强化法主要用于改变胆小退缩行为和多动症。
消退法
消退法的理论基础是:对某些强化不良行为的因素予以撤除,以达到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操作消退法的注意事项:
(1)了解是什么因素对不良行为起了强化作用。 (2)撤除强化因素。
(3)初实施消退法,会遇到孩子的反抗,比如哭闹加剧,但家长不要妥协。经过一段时间,哭闹行为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30、简述母乳喂养的优越性。
(1)出生头4-6个月,母乳是最好的食物和饮料
A、哺喂母乳是最理想的营养品。母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而且搭配合理。 B、母乳中所含水分可满足婴儿的需要。喂母乳解饥还能解渴。 (2)母乳喂养可使婴儿少得病
A、母乳含有抗体,可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特别是初乳 。
B、健康的母亲所分泌的乳汁,干净无菌,且喂哺简便,不会受环境中病菌的污染。 C、母乳喂养的婴儿不易患过敏性疾病,如婴儿湿疹。 (3)母乳的成分更有利于脑的发育
A、母乳含有丰富的牛磺酸:牛磺酸是脑细胞发育的重要物质。 B、母乳含有较多的乳糖:脑细胞需要利用乳糖所提供的热能。 (4)母乳喂养可给予婴儿更多的母爱 (5)哺婴,对母亲有益。
A、婴儿吸吮乳汁,可促使母亲子宫收缩,有利于子宫复原,减少产后出血。 B、哺乳的母亲,日后患乳腺癌的几率低。
C、哺乳,可消耗母亲多余的脂肪,有利于产后体型的健美
31、水具有什么样的生理功能?如何根据儿童对水的需要状况教育孩子科学饮水?
(1)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 (2)代谢的媒介:机体内一切化学反应都必须有水参加。 (3)调节体温 (4)运输作用 (5)润滑作用
2、儿童对水的需要量
年龄越小体内水分所占的比例越高:新生儿占体重的80%;婴儿70%;幼儿65%;成人60%。 年龄越小水的相对需要量越多:小儿新陈代谢旺盛,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水份蒸发多,所以水的需要量也多。若按每天每公斤体重计算,0-1岁120-160毫升;1-3岁100-140毫升;4-7岁90-110毫升。
水的需要量与小儿的活动量、气温和食物的种类有关。活动量大、气温高、多食蛋白质和无机盐时,水的需要量增加。
32、简述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 (1)维持正常视觉
(2)维持上皮的正常生长和分化 (3)促进生长发育 (4)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5)抑癌作用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医药卫生2016年儿童保育学复习思考题(2)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