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测试
注意事项: 2010.5.3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是S1和S2,则 ..A.S1=0.5S2 B.S1=S2 C.S1=1.5S2 D. S1=2S2 2.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下图是某岛屿沿东西方向地形剖面示意图。表格是岛屿甲、乙两地1月和7月平均降水状况,完成3~4题。
3.该岛屿最可能位于
A.地中海 B.印度洋北部 C.太平洋赤道附近 D.西北大西洋4.形成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洋流影响 ④地表状况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5.导致该大陆1月、7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③地形起伏
④洋流分布
下图示意某大陆多年平均1月、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5~7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a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7.b月
A.尼罗河下游正值枯水期 B.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我国天山冰川储量较少 D.我国阿勒泰地区正受暴风雪影响
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据此完成8~9题。
8. 探究结果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均温差值 0.13 0.10 0.18 -0.16 -0.13 -0.25 -0.43 -0.40 -0.20 -0.10 0.11 0.22
表明
A. 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9. 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涵养水源 A. ①②
②保持水土
B. ②⑤
③减弱噪声
④吸烟滞尘
⑤防风固沙
C. ③④
D. ③⑤
B. 林地的年温差大,裸地的年温差小 D. 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C. 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
下图为我国东部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内收获日期等值线图,虚线为冬小麦种植区北界。读图回答10~11题。
10. 导致P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地形和季风环流 C.海陆位置和地形 A.寒潮
B. 纬度和地形因素 D.地形和纬度因素
B.伏旱
11. 在图示北部地区中,对冬小麦生长期间危害最大的灾害是 C.春旱
12. 福建省人均产粮状况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 地形多山,可耕地比重小
B. 海拔较高,复种指数低
D.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减小
C. 农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
D.梅雨
读2006年我国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回答12~13题。
13.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是
A. 南粮北运 B. 东粮西运 C. 西粮东运 D. 北粮南运
通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负担系数。它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是: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一劳动年龄人口数)×100 %。非劳动年龄人口指14岁及以下和65岁及以上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指 15~ 64 周岁人口。图 2 为近 70 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每隔 10 年的变化统计图(带☆年为预测数据)。读图回答14~15 题。
14.下列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指标中, 2009 年正处在增长时期的是
A.少儿抚养比 B.老年抚养比 C.总抚养比 D.非劳动人口比重
15.抚养比较低,不仅意味着劳动负担较轻,还意味着较高的储蓄率和较强的社会需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下列年份中,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处于黄金时期的是
A.1988 年 B.1988 年 C.2008 年 D.2018 年 16.“天下黄河,唯富宁夏”。读下图,有关描述与图中信息吻合的是
A.图中山脉是我国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走向为东—西走向 B.图示河段含沙量大,常出现凌汛现象
C.图示平原地区河谷农业发达,被誉为塞上江南
D.图示平原位于沉降区,其形成与内外力的共同作用有关
图甲和图乙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沼泽、耕地及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17~18题。
17.关于图2与图3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1954—1976年,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1954—2000年,湿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C.1976—1986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 D.1986—2000年,湿地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18.与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D.洪涝灾害更频繁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监测显示,截至2010年1月23日下午16时,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的海冰范围达四点六万平方公里,其中,渤海海冰分布面积占渤海总面积的百
分之五十一。这次海冰灾害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冰层厚。阅读材料,回答19~20题。
19.造成此次海冰冰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锋面雨带长时间滞留 B.冷锋控制时间较长
C.寒潮影响时间长 D.北冰洋海冰向南漂移降温所致 20.此次海冰灾害主要影响是
A.内河航运 B.北煤南运 C.淡水养殖 D.海岛居民生活 读图甲、图乙回答21~22题.
21.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图中A地在B地的东南方,D地在C地的东北方 B.图中BC的实地距离比AD的短 C.两地农业主要地域类型均为季风水田农业 D.图中两地的铁路干线的走向都受地形制约
22.图乙中D所在阴影区域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原因正确的是
A.地形影响——位于山地迎风坡 B.气压带影响——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C.洋流影响——沿岸有暖流经过 D.盛行风影响——长年盛行东北信风
读某地区地形略图,回答23~24题。 23.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A.侧蚀作用明显 B.堆积作用强 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河流下蚀作用强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 B.此处河流曲折,易发生洪涝
C.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 D.该地区聚落沿河流分布于河流凸岸一侧 工业布局强调企业经济收益的最大化,而城镇分布的合理化能提升城镇功能,从而更有效地带动区域经济繁荣。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工业现阶段和计划扩散情况,读图完成25~26题。
14.现阶段该中心城市大型工业的配套企业主要布局在距离中心城市l0km左右的卫星镇,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 B.技术 C.地租 D.运费
15.该市政府为推动县城经济发展,计划采取“中心城市→县城→乡镇”梯度扩散模式,将配套企业的布局由卫星镇转移到县城。为接受工业扩散,各县城要
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②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③建立产品研发机构 ④弥补地价和运输成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地理答题卷
选择题答题区: 题号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试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0 19 2 11 20 3 12 21 4 13 22 5 14 23 6 15 24 7 16 25 8 17 26 9 18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6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小题。(12分)
材料一 图a为某区域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图b为图a中三个不同地点测得的径流变化曲线图
(1)简要分析图b中A、B两河段汛期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高考模拟集锦》19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