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经验交流
把握关键 突破网评写作语言关
众所周知,网评是一门说理性的艺术,不仅讲求高远的审题立意,合理的谋篇布局,严密的逻辑推理,深入的议论解析,也追求语言的把控。写好一篇思想性、时效性、针对性、可读性都较强的网评文章,语言上要注意四点。
一是通俗易懂不晦涩。文章要引起网友的兴趣和共鸣,写作时要把握网民的认识规律和理解能力,要联系网民的切身经验,用平易通俗的语言说事,用网络化、平民化的语言把评论内容传达给网民。文章艰深晦涩、矫揉造作,或是空话、套话和八股腔连篇,不仅标榜不了学识文采,反而会让网友生厌。比如,风吹船帆动,不要晦涩地描述成“因密度、气温等不同造成区域气压强度差,从而导致空气流动,气流摩擦船帆引发不规律振动”,这样的描述,没几个网友愿意读下去。
二是形象生动不枯燥。文章要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得把抽象的具体化,虚无的实体化,通过形象生动、活泼有力的笔法和语言,描绘客观事物,阐释规律真理。而不是用“死板”的概念描述现象,用“拗口”的术语讲述原因。比如,要说一项桥梁工程不合格,对普通网友而言,不用去讲钢精水泥标号怎么样不达标,桥梁偷工减料多么严重,仅仅“豆腐渣工程”五个字立马就能让受众读懂工程的不堪。
三是情理交融不生硬。网评文章引导舆论,不仅要以理服人,还
要以情动人;不仅要有真知灼见,还要有真情实感。世上没有谁不带有情感,那种抹杀了情感、干巴巴的,所谓“纯客观”教条似的说理也绝不是网评的追求。写网评文章就应该真情流露,或爱或憎,或褒或贬。比如,一句“拔出萝卜带出泥,公招舞弊当休矣”,就写出了网评作者对公招舞弊的痛斥、无奈和愤慨,也迅速集结了网友的相同情愫,引发热议。
四是精准简练不做作。短、平、快的特点,决定了网评文章必须短小精悍、平实质朴、明净畅达、言之有物,而不是装腔作势、琐碎繁冗、面面俱到、长篇大论。写作时,要用朴实简练的语言,集中“火力”攻击一个论题,否则收获的只会是“低人气,零回复”。比如针对大学生卖猪肉现象,有作者写了篇网评叫做《论人才观》。文章既写了人才重要性、又写了存在的问题、对策等等,把一个大学生择业观的问题放大的太宽太广,结果篇幅很长还什么都没说清楚,读者当然不会“买账”。
练好“三部曲”提升评论文章质量
根据实践经验,我认为写好一篇评论文章,最主要是抓好三个步骤。
第一步:广泛涉猎,选准选题,确保选题有热度
一是围绕重点新闻广阅读。每天我都会下意识地去浏览各大网站和报刊的新闻,看看什么是最新的热点、什么是最热的话题。结合头
脑中储存的话题和新闻,进行“琢磨”。在此过程中我通常会留意这样五类新闻:一是重大政治时事类,二是涉组涉干类,三是反腐倡廉类,四是网民反响强类(也就是点击率、转载率较高的新闻),五是社会新闻类。二是围绕评论分析对比定专题。浏览完新闻后,就会直接登录七一社区“党政时评”、“报网互动”等板块,看看有哪些最新的评论,网友又是如何留言的,各位意见领袖又是如何传经送宝的。然后再结合最近新闻按照时效性、影响的广泛性进行对比,并结合工作实际和平时的观察确定要写的主题,确保主题选择有高度、有精度。既尽量做到“四必评”,有重大政治事件必评、有重要部署讲话必评、有重要组工动态必评、有热点社会新闻必评。
第二步:磨砺观点,梳理结构,确保评论有深度
我认为观点是评论文章的灵魂,它既代表了评论工作者个人的见解,也要在更大范围内影响和带动读者的思想,因此,在评论文章撰写中,要将观点渗入到文章的撰写中。
一是让题目来反映观点,做到新颖而不做作。就网评文章而言,一个好的标题就成功了一半。好的标题,不仅要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作者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也要达到标题新颖、吸引眼球的效果,体现作者文字功底和文学修养。刚开始写网评文章的时候,我会学着模仿优秀网评文章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问法,把人们关心的问题提出来,为读者设置悬念,如《到处是毒菜,我们怎么下筷?》;数字法,用数字突显出问题的严重性或复杂性,使读者一目了然,如《18人死亡155人受伤,惊心更寒心!》、《感悟2.1个百分点
背后的意义》;判断法,用一个表判断的短语点明中心论点,如《恶搞是对批评的滥用》、《任何“反腐”都没有“免检牌”》;引用法,引用名言俗语将批驳的事实或要评论的问题提出来,具有诙谐幽默的效果,如《别拿“令箭”当“鸡毛”》、《当惕机关工作“速食化”》;驳斥法,直接批驳观点,态度鲜明,如《领导干部勿以“小节”失了“大堤”》;字音法,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通过文字的读音、对仗来命题,能使人感觉耳目一新,如《莫让检查干部变成“酒茶”干部》、《警惕干部以“声”作则》等等。
二是用论述来深化现实,做到深刻不平述。就文章的构思而言,一般大体结构是:“引—点—议—结”。虽然网评文章在结构、文字工整上不是那么严格。但是网评文章依然要求论点明确、论述准确,论据充分有力度。评论新闻观点明确、一针见血;论述现象,直截了当,有大量的事实和论据充分支撑。同时,要善用“网言网语”,用鲜活的语言来反映固定的形式,增强网评的说服力、现实性和吸引力。其次,要有一点锐气,褒扬真善美,批评假恶丑,可犀利一些,但要注意张驰有度,忌剑拔弩张,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第三步:研究方向,找准门路,对确保文章采用有准度 写稿就想上稿,但不同刊物遴选稿件的标准不同,不同网站侧重的文章类型不同、不同论坛喜好的评论风格也不同,要想上稿就需要对其胃口的投稿。不同类型的评论文章,我会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网络媒体和报刊杂志。比如现象类评论文章一般向国家级网站、报刊杂志投稿;新闻时事类评论文章一般会向国家级网站、论坛和省市级网站、论坛投稿。这一步也很重要,因为网评的“生命力”就在于
舆论引导,如果不投稿、不发表,又何来舆论监督和协调引导。
念好八字诀 谋篇布好局
网评文章的谋篇布局,可从念好“凤头、龙眼、熊腰、豹尾”八个字诀入手,在此,我将用《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年10月15日刊载的署名魏杰的作者撰写的《让生命平凡而不平庸》一文,作为实例加以表述。
凤头:即是网评的开头部分,我们称为引言,就是用一句话表述发生的新闻。如果不写好引言部分,不交待好一些事实背景,那么众多读者就无从理解你接下来的议论是从何而来、针对什么问题谈起。(买东西讨价还价、挤火车、打乒乓球……近期上映的电影《雨中的树》里,这些熟悉的生活场景,为我们再现了基层组织部长李林森平凡的一面。然而,他多年如一日,在每个岗位上都取得扎实的成绩,罹患癌症后隐瞒病情,拼命工作至生命最后一刻……这些举止又让他的生命那么不平庸)。因此,我们应当以短小精悍的文字,言简意赅地将一个新闻事件绘声绘色地表述出来,并有意突出自己欲加以议论的方向和着力点,达到文章开头漂亮如凤头之目的。
龙眼:即是提出问题部分,我们称为焦点或导火线。根据所选的新闻事实,我们需要先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李林森,一名基层的组织部长,如何成就了一段平凡而不平庸的人生旅程?)这也是在大家去挑选这条新闻时,就已经在我们大脑中深思熟虑过,要敢于掀起问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网评经验交流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