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三上第1单元备课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16 本文由落魂花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的课文以“诗”为主,无论是诗歌体裁还是散文,文章中都透露出浓浓的“诗”的韵味,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诗歌,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挚感情。《古诗两首》作者杜牧和张继通过写景和寓情于景等的写作手法,分别抒发了热爱大自然和客居他乡的忧愁之情。《做一片美的叶子》通过写叶子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再由物及人,由“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我们要学习叶子那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三篇文章都是立足于文章的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为目标。《学会查“无字词典”》告诉我们:学习知识不光可以从书本上上学,也可以从生活中学,引导学生体会新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课文中出现的“桨、塔、周、墙”等37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双桨、宝塔、四周、安排”等新词,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猜想或推想 “倒映、飘荡、环绕”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钢笔写字,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学习使用“ ”“ ”“?”等做记号的方法来预习课文。

3.借助诗文,初步运用看插图想画面、反复吟诵诗歌想画面的学习方法,读懂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学习这种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本组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

4.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是从低年级学段到中年级学段过渡阶段,多数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过程中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预习单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读诗文想画面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具备图文对照的能力基础上,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加深认识,形成能力。为此,我们借助诗文,初步运用看插图想画面、反复吟诵诗歌想画面的学习方法,读懂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学习这种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本组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培

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从而完成本单元教学内容上的联系和学习方法的迁移.

三、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及方法 1.尝试运用一、二年级习得的识字方法自行认识课文中出现的“桨、塔、周、墙”1.谈话导入,了等37个生字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双桨、解预习知识。 宝塔、四周、安排”等新词,学会联系上下2.课件展示,明文和生活实际猜想或推想 “倒映、飘荡、确学 第单元导读、自“指环绕”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钢笔写字,培习任务 一主预习单 导预习”课 养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 3.走进课文,学课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习预习方法。 时 试读出自己的感受;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4.浏览课文,巩 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学习使用“ ”、固生字词语。 “ ”、“?”等做记号、运用不同颜色 的笔迹的方法来预习课文。 3. 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 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 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 本单第元的生字二新词和课课文的初读时 感知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认“预读并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能正确、流利地习展示”课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段落。 2.通过小组内的合作、探究、班内交流 等有效方式质疑解疑。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理解诗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描写的景色,感受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中国经典文化的魅力。 3.初步学习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感受诗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 1.学会运用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感受诗的意境,习得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枫桥夜泊》。 1.检查预习单的完成情况。 2、展示学生预习情况,着重看看钢笔字书写的情况。 3.针对问题,相机指导。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 2.借用课文插图,结合古诗中描绘的事物,启发学生想象,初步学习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 3.引导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写出来或画出来。 第 三、 四 课 第三时 课时“方法 指导”课 《古 诗两首》

第五《做课一片美的时 叶子》 第四课时 方法实践课 2.能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情感,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1.运用学习的方1.练习运用读诗歌想象画面的方法,有法,指导学生有感情“诵感情地诵读课文。 的诵读诗歌。 读展示”课 2.欣赏清新自然的语言文字,理解文中2.借用文中清新 含义深刻的句子,在理解诵读中积累语言。 自然的语言文字边读 3.反复诵读、美读,欣赏叶子的外形美,边想象作者描绘的美 体会叶子的内在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丽画面。 奉献的人。 3.观察叶子,搜 集叶子,画画叶子, 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1.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通过个别读,男女生赛读,配乐读,表演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3.搜集乔羽的资料,以及乔羽在创作中的小故事,走进作曲家乔羽的世界。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能关注提示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好人物对话。 2.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爸爸是怎样帮助聪聪加深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的含义的,掌握查“无字词典”的两种方法。 3.理解词语意思,学会查身边的“无字字典”,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字、词,交流易读、写错的字,联系生活实际推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山行》、《枫桥夜泊》,背诵并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回顾积累好词、佳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想象诗文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文表达的情感。 3.在表达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串成一段比较通顺、连贯的话,并把它们写下来。 第六《让课我们荡起时 双桨》 主题诗会 1.诵读歌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快乐、幸福画面。 2.走进作曲家乔羽的世界。 3.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观看影片《祖国的花朵》 1.学习作者学习查“无字词典”的方法。 2.开展一次“查‘无字词典’比赛”的活动。 3.将自己猜想或推想的词语走进生活验证是否正确。 1.采用“知识树”的形式,总体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 2.根据本单元课文内容布置适当的拓展性作业。 第《学 七会查“无“语课字词典”》 文实践”课 时 第 八单元 课总结检测 “回时 顾提升”课

指导预习课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一、二年级习得的识字方法自行认识课文中出现的“桨、塔、周、墙”等37个生字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双桨、宝塔、四周、安排”等新词,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猜想或推想 “倒映、飘荡、环绕”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钢笔写字,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学习使用“ ”、“ ”、“?”等做记号、运用不同颜色的笔迹的方法来预习课文。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使用“ ”、“ ”、“?”等做记号、运用不同颜色的笔迹的方法来预习课文。

难点: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 三、前置学习活动

教师:依据学情,合理设计预习单

学生: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预习知识

1. 谈话导入,激发预习热情

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的生字,也能根据自己的所学独立自学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2.了解预习知识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预习,预习就是:“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显然,预习就是我们提前的学习行为。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我们来将本单元预习一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预习呢?

(二)课件展示,明确学习任务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预习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看看需要完成哪些预习任务呢?出示课件展示:

(1)尝试运用一、二年级习得的识字方法自行认识课文中出现的“桨、塔、周、墙”等37个生字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双桨、宝塔、四周、安排”等新词,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猜想或推想 “倒映、飘荡、环绕”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钢笔写字,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学习使用“ ”、“ ”、“?”等做记号、运用不同颜色的笔迹的方法来预习课文。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

2.指名读,边听边想,有哪些预习内容?哪些要求预习起来有困难?指生说。

3.师生交流

本堂课我们要学会一些预习方法,即运用不同的记号,不同颜色的笔迹来扎扎实实的预习课文。在对本单元的预习中,大家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

(三)走进课文,学习预习方法

1.初读课文,解决阅读障碍,学习用“ ”的记号预习课文

三年级了,课文发生了变化,课文不再标上注音了,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有没有解决的好办法?指名说。

预设:

(1)可以请教他人----向周围的同学或老师请教。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三上第1单元备课 - 图文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三上第1单元备课 - 图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8036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