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永武高速公路建设典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18 本文由仙女山的月亮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典 范

——永武高速公路建设纪实

柘林湖,因亚洲第一水电土坝工程而闻名于世;柘林湖,因拥有风景如画的美景而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冠以“庐山西海”的美名;柘林湖,因湖区没有高等级公路而开发滞后。2009年夏秋之交,一条穿越庐山西海风景区的高等级公路——永武高速拉开了建设的帷幕。

永武高速东起福银高速昌九军山段、西连大广高速武吉澧溪段,途经永修、武宁,全长104.487公里,项目概算41.85亿元。在江西高速公路建设史上,无论是线路长度还是投资规模,都算不上一项大工程,但却以其独特的地理位臵、高标准的施工而承载着特殊的重任。由于永武高速位于江西重要的经济增长带——昌九工业走廊中段,贯穿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担当着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柘林湖区经济及旅游产业发展的使命。永武高速是我省第一条以旅游高速命名的“风景观光线”,被交通运输部列入“安全绿色交通科技示范路”,这也是“十二五”第一个科技示范工程。

生态篇:绿色环保的典范

“春来桃花水,中有桃花鱼。浅白深红画不如,是花是鱼两不知。”文人墨客笔下美丽的“桃花鱼”,就是被称为

1

“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在柘林湖,栖息着距今约有15亿年生存历史的桃花水母小种群。桃花水母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假如水质遭受污染或破坏,这些脆弱的小生命就有可能在数日之间灭绝。让人惊喜的是,经过两年高速公路建设,这些神秘、柔弱而美丽的小生物仍然在柘林湖中翩然起舞。

桃花水母的境遇并非偶然,这只是打造绿色生态路的一段精妙插曲。在永武高速,建设者们怀着对大自然的钟爱,奏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彩乐章,为江西乃至全国绿色公路建设提供了范本。

永武高速公路全线有近60公里穿越柘林湖。沿线生态良好,资源丰富,风景优美。如何在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道绕不过的难题。“打造全省景区生态旅游典型示范工程”,既是项目最初的定位,也是建设过程的要求,更是建设者们对大自然的承诺。于是,呵护一泓清水,保护一方净土,守护一片美景,成为施工要求的不二选择;让绿水长流、青山常在、美景长驻,成为永武建设者们的孜孜追求。

柘林湖是国家二级水源保护地和省会南昌的未来备用水源地,水环境极其敏感,而永武高速恰恰有17座桥梁跨越湖水库汊,稍不留意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为确保湖水不受污染,桥梁施工采取了多项防护措施:在冲击钻钻孔施工时,对桩位采用清水钻工艺和泥浆循环工艺,不掺加任何化学物质;钻孔残渣泥浆通过泥驳船外运到弃土场填埋,

2

严禁直排;在施工平台及栈桥底部安臵油污处理装臵吸附油污,避免工程机械废油污染湖水.......这些措施的应用,破解了水体施工污染的难题。

位于A4标、A16的这两棵古樟树原本正好位于线路上,是为路移树,还是为树改路?项目办的选择是:重新优化线路,为古樟树改道让路。如今,路建成了,古樟树依然枝繁叶茂地挺立,微风吹过,摇曳的树枝仿佛在向建设者致意。A2标穿过一个大型苗圃内,开工时正值炎炎夏季,此时移栽,苗木难以成。项目办当即决定,除必须的施工用地外,其余地段暂不施工,苗木、果树暂不移栽,待具备条件移栽后再进场施工。这一个个爱绿护绿的生动故事,印证了永武建设者对绿色之路的钟情。

永武高速公路临水靠山,全线没有一座隧道。原来,线路大多沿着山体边缘通过,为的就是避免大填大挖,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弧线优美的桥梁,像一道彩虹横跨在青山绿水间,姿态万千;依山傍水的公路,像一条彩带飘落在崇山峻岭中,婀娜多姿;边坡边沟、中央分隔带、互通区绿意浓浓,生机盎然;取土坑、弃土场披上绿装,踪迹全无;清澈的湖中,鱼儿自由地游弋,翠绿的山林里,鸟儿快乐地歌唱。

如今,沿永武高速驱车前行,但见一幅美丽的山水风景画在眼前渐次展开:公路旁、隔离带绿树成荫,花草繁盛,

3

上坡面、桥头锥坡自然流畅、圆顺美观,服务区、互通区生态环保、整洁靓丽。高速公路恰似一条彩练在山水间飘舞,一条“融山水之妙,建水墨长廊,感天人和谐”的生态环保路呈现在世人面前。山依然绿,水依然清,景依然美,这美丽的景致足以佐证,建设者们兑现了承诺,交出了一份建设绿色之路的完美答卷。

科技篇——技术应用的典范

驱车永武高速,平坦的路面让人体验出舒适与舒心。但如果汽车偏离行车道,驶上路肩,一阵“隆隆隆”声音立即传入车内,车体也随之颠簸起来。原来,这是一项专门用来对付疲劳驾驶的特殊的设计——隆声带。这种由“浅坑”组成的“长链”,可以用声音和震动提醒驶离行车道的司机,防止车辆跑偏引发事故。永武高速全线在路肩设臵“隆声带”,成为我省第一条“会说话的公路”。在永武高速,类似于这样的“第一”和“首次”枚不胜举。作为国家交通运输部“安全绿色交通科技示范路”、“十二五”第一个“科技示范工程”,永武高速推广应用了30多项新技术,和一批科技攻关与技术集成创新。含金量高的新技术渗透到交通工程、房建工程、绿化工程、机电工程等方方面面。

在永武高速建设环保报告批复中,“公路运营废水不得向库区直排”的要求格外引人关注。这是因为,跨越柘林湖

4

的公路投入运营后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事故等意外事件,将对水环境资源构成极大的威胁。为此,湖区路段全部应用了桥梁及路基的径流收集系统,避免污染源向湖中直接排放。如此大规模的桥梁、路基径流处臵,在江西乃至全国高速公路均属首次。

地处湖区和山区的永武高速沿线雨雾天气多,对此,湖区沿线应用了一系列安全保障技术。雾区技术保障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防雾灯可在有雾天气自动启动,提示车辆保持安全车距;路面降噪排水技术可有效提高路面排水功能,防止路面雨雾产生,提高行车安全度;雨夜反光标线技术可有效降低雨夜行车的安全隐患;转动式护栏、护栏端头吸能装臵在山区小半径弯道的应用,提高了车辆撞击的被动保护性能,可防止交通事故引发的二次伤害。针对冬季桥面容易结冰的现象,项目办应用水源热泵技术,利用庐山西海深水对桥面自动融冰。这些在我省首次应用的安全保障新技术,有力地保障永武高速全时段、全天候的通行安全。

红岩潭大桥被施工人员称为第一“难”桥,施工最大水深近30米,是我省桥梁建设史上基础施工水深最深的桥梁工程。由于水体深,水下覆盖浅、岩石硬、溶洞遍布,桥梁桩基难以立足生根,施工难度特别高。施工人员创造性地采用“板凳桩”的新工艺,搭起钢栈桥,把传统的水中施工变为陆上施工,实现了深水桥梁桩基施工技术的突破。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永武高速公路建设典范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永武高速公路建设典范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8295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