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考籍号:
283110100306
姓 名:
指导教师:
李娜 攀凌云
题 目: 论萧红《生死场》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女性悲剧形象
汇款单编号 13102848357794
联系电话:
邮 编: QQ 号:
15107359297
423000 978363229
地 址: 湖南省郴州市南岭
大道180号郴州师 范学校大专九班
二O一三年 一 月
论萧红《生死场》女性悲剧形象
目录
摘要: ..................................................................................................................... 3 关键词:萧红、《生死场》、女性、悲剧形象 ..................................................... 3 一、萧红――女性悲剧命运的探索者 ................................................................. 3 二、 三、
麻面婆――麻木不仁,逆来顺受 ........................................................... 4 金枝、月英――爱情幻灭、生命短促 ................................................... 5
1.金枝 .............................................................................................................. 6 2.月英 .............................................................................................................. 7 四、
王婆――不断抗争、命运多舛 ............................................................... 8
五、结语 .............................................................................................................. 10 参考文献: ........................................................................................................... 11 致谢: ................................................................................................................... 12
2
论萧红《生死场》女性悲剧形象
摘要:
“何人绘得萧红影,望断青天一缕霞”,萧红是一位生活在苦难中的女作家,她将自己的身世悲剧与文字交相融合,全身心的投入到写作中,在她的笔下描写了一个个苦难集中的女人,因为是女人,她们不仅要承受贫穷与疾病,甚至还要生活在丈夫的打骂与侮辱中。《生死场》中逆来顺受的“麻面婆”,为追求爱情最后以悲剧告终的金枝、月英,还有虽然生活艰苦却一直有着坚定的抗争意识的王婆就是那个悲剧时代的妇女典型性形象。作者通过这三种人物形象的描写,将中国当时女性的社会现状展现的淋漓尽致,并且通过不屈不挠的王婆形象,传达了一些启蒙思想与阶级斗争思想。
关键词:萧红、《生死场》、女性、悲剧形象
一、萧红――女性悲剧命运的探索者
萧红原名张莹,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她有着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在她短暂的31年生命中,一直处在极端苦难和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不幸者,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知识女性。封建家庭的压迫,爱人的背叛与抛弃,让她四处流浪、居无定所,甚至连当母亲的权利都被无情的剥夺。这些都是她一生中的不幸,但这些常人不能忍受的苦难却也成就了这样一位独具个人特色的女作家。她一生从不向命运低头,她不断地在苦难中挣扎,在苦难中抗争。
萧红的小说地方色彩鲜明,心理刻画委婉,文笔清丽,格调淡雅。1934年.她第一次以萧红为笔名写了《生死场》,这部小说还在鲁迅的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生死场》以主要描写故乡东北农村生活情况著称,当时的中国发生了侵华战争,到处战乱不断,人们都在
3
“生”与“死”的边缘垂死挣扎。这部小说的创作不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也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以细腻深刻的笔触和她特有的敏锐的艺术感染力,写出了当时东北乡村小镇的荒凉、闭塞,整部小说都弥漫着浓浓的忧郁和伤感的气息。更值得一提的是她笔下描写的封建男权社会中备受压迫的女性群体,这些女性生活在一个无爱的世界,没有尊严,没有幸福,没有自由,还要时时遭受生育所带来的刑罚,就如动物一般的的活着。在《生死场》中,生命的悲剧,时代的悲剧,女性的悲剧都展现的淋漓尽致,在这里笔者就对萧红《生死场》中女性的悲剧形象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二、 麻面婆――麻木不仁,逆来顺受
萧红《生死场》出现的第一位女性人物就是“麻面婆”,一看到这名字便觉得和麻木不仁这词语分不开,不知道萧红创作时是否也有此考虑。“她的眼睛好像哭过一样,揉擦出脏污可笑的圈子,若远一点看,那正合乎戏台上的丑角;眼睛大的那样可怕,比起牛来的眼睛更大,而且脸上也有不定的花纹。”①这是文章一开始描写“麻面婆”的句子。“让麻面婆说话,就像让猪说话一样,也许她的喉咙组织法和猪相同,她总是发着猪声。”②文中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将麻面婆的眼睛与动物的眼睛对比,将“麻面婆”的说话声比喻成动物的叫声,这就可以看出麻面婆在当时的男权社会和家庭中社会地位的低下,就如同动物一般。萧红塑造出来的这一类女性,虽生犹死,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完全没有任何的抵抗,只是一味的服从听命于自己的丈夫,女性原本所拥有的幸福、自由都成为了不可实现的梦。“麻面婆的性情不会抱怨。她一遇到不快时,或是丈夫骂了她,或是邻人与她拌嘴,就连小孩子们烦扰她时,她都像是一摊蜡滴融下来。她的性情不
③好反抗,不好争斗,她的心永远像一块衰弱的白棉。”她的丈夫“二里半”是《生
死场》中最懦弱最无能的男人之一,在众人面前从来不敢展示他的大丈夫气概,但面对“麻面婆”却颐指气使,当“麻面婆”看见丈夫的面孔和马脸一样长时,她就惶恐,她很怕她的丈夫。由此可见,“麻面婆”的悲剧其实也是由她自己造成的,她就是这样一个任劳任怨,不知反抗的可怜的女人。她将男人视为她生命
①②
傅光明主编 萧红著《生死场》京华出版社2005年版16页 傅光明主编 萧红著《生死场》京华出版社2005年版17页 ③
傅光明主编 萧红著《生死场》京华出版社2005年版19页
4
中的一切,像神一样的供养着,她的世界里除了破烂不堪的房屋就是那粗狂暴躁的丈夫,一直到死都为这两样东西服务着,她的生存似乎没有了多大的意义, 已经完全沦为了男人的奴隶。在她那狭隘的天空里,这个女人麻木地生活着,把一切的苦难与不幸都当做是自然而然,是理所应当,更可悲的是,降临在她身上的这一切的不公正待遇,她并没有觉得不对。
二里半对待“麻面婆”的态度便是可有可无。这个女人只是一个具有“妻子”身份的工具罢了,他对于羊的关心远远超过了对妻子的关心。羊丢了,他可以费尽心思寻找羊,也可以在被革命洪流裹挟走出村落奔放城里时对老羊念念不忘,更有此之前他用一只公鸡换掉一直用来宣誓的老山羊,但“二里半”在知道自己的妻儿惨遭日本毒手后却无一滴眼泪,这也不正是“麻面婆”的悲剧!其实在她的精神境界中,“麻面婆”的悲剧就已经造成了。在夫权的社会下,她的堕落思想,她的不会反抗,她的麻木不仁和逆来顺受都是导致她悲剧的原因。像这种自己都不爱护自己的女性,又怎么能够得到丈夫的尊重和爱护呢?说到底,像“麻面婆”这种类型的女性悲剧很大部分原因就是自己造成的。
“多么讨厌啊,女性有着过多的牺牲精神。这不是勇敢,倒是怯弱,是在长期的无助的牺牲状态中养成的自我牺牲的惰性。”④“一切国家、一切宗教都有许多稀奇古怪的规条,把女人看作一种不吉利的动物,威吓她,使她奴隶般地服从”⑤ 长期以来,男权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文化在心理积淀,并深藏于女性意识深处,岁月使这种意识内在化。女人们在男人的权威下深受压迫而麻木不仁。被男权文化教化后的女性们,将男性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立身之本亦步亦趋地效仿执行,这就是萧红笔下女性们必须面对的当时社会。
三、 金枝、月英――爱情幻灭、生命短促
爱情从古至今一直是作家讴歌描写的永恒主题,爱情对女人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作家正是通过爱的空缺,揭示了女性更深层次的悲剧。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女性始终在无爱的痛苦中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而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一项任务—生育也大都被笼罩上了一层浓浓的哀伤,甚至是被称为“刑
④⑤
林贤治著《漂泊者萧红》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107页 吴龙辉等整理《鲁迅全集<南腔北调集 关于女人>》(第二卷)新疆人民出版社327页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论萧红《生死场》的女性悲剧形象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