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00年4月、01年4月、02年4月、03年4月、04年4月、04年7月、05年4月、05年7月 【浙江卷】02年7月、03年7月
二OOO年上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原理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感性认识B.审美意识 C.审美关系D.知、情、意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 )。 A.1725年B.1735年 C.1740年D.1750年 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 )。
A.认识关系B.伦理关系C.精神关系D.实用关系 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 )。 A.主要方法B.具体方法 C.次要方法D.综合方法 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 )。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B.美的规律的问题C.美感问题 D.美的本质问题 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提诺D.黑格尔
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 )。
A.自然美与艺术美B.艺术美与自然美C.自然美与艺术美D.艺术美与现实美 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 )。
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D.生活的辩证法
9.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 )。 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 C.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
10.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 )。 A.美在无意识B.美在愉快 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
11.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 )。
A.美是主观的B.美是客观的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2.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 )。
A.以模仿动物为美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D.性的选择 13.\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 )。 A.相似联想B.接近联想C.再造联想D.对比联想 14.通感是( )。
A.感官与心灵的沟通B.情感的充分表现形态C.感官间感受的相互挪移D.审美中的豁然贯通感 15.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 )。 A.感知B.表象C.情感D.理解 6.想象得之在瞬间( )。
A.与体验和修养无关B.与体验无关但与修养相关C.与体验有关但与修养无关D.但与体验和修养都息息相关 17.《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的( )。
A.直接性B.突然性C.专注性D.透明性 18.崇高与壮美的内涵在性质上( )。
A.是一致的B.有一些共同点C.根本不同D.差异很大 19.悲剧性冲突源于( )。
00037 美学 第 1 页 共5页
A.正义与邪恶的矛盾B.人物的过失C.自然的灾难D.日常生活的不幸 20.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主要是( )。
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心理悲剧D.问题悲剧 21.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根本区别在于( )。
A.艺术品是人工制品B.艺术品是精神产品C.艺术品用意象思维创造意象世界D.艺术品主要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22.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 )。
A.艺术直觉性B.艺术符号说C.艺术模仿说D.艺术游戏说 23.模仿说对艺术的界定立足于( )。
A.艺术本质角度B.艺术价值角度C.艺术起源角度D.艺术功能角度 24.艺术品结构的最重要层次是( )。
A.思想内容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
25.\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古诗十九首》)这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B.喻象C.兴象D.抽象 26.艺术的最高追求是( )。
A.创造有我之境B.创造无我之境 C.创造有生命力的典型意象D.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27.艺术存在的动态流程是( )。
A.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B.从艺术创造到艺术接受C.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D.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接受 2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
2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 A.王国维B.蔡元培C.鲁 迅D.毛泽东 3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有( )。
A.美的本制裁理论B.艺术本质理论C.美的规律理论D.美和美感起源的理论E.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 32.\美是一个开放和系统\这一观念,包括( )。
A.美由多方面的原因与契机所形成B.美在主客体交相作用中
C.美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创造中D.美是诸多规定的综合E.美是多样性的统一 33.在审美关系中,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于他有( )。 A.社会性B.精神性C.自然性D.物质性E.历史性 34.美感的深层心理特征包括( )。
A.生理与心理的矛盾统一B.个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C.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矛盾统一 D.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统一E.想象与情感的矛盾统一 35.人生天地之间的美的形态主要有( )。
A.科学美B.艺术美C.自然美D.社会美E.技术美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心理距离说 37。丑 38.崇高
39。意象的物态化与物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怎样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41.审美人生观有何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在美的问题上要以人生为本?
00037 美学 第 2 页 共5页
42.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 43.试举例说明一般理解与审美活动中的理解的区别。 44.请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例分析艺术意象的审美特征。 附:《月下独酌》原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A 2.D 3.C 4.A 5.D 6.B 7.B 8.B 9.B 10.C 11.A 12.B 13.A 14.C 15.D 16.D 17.C 18.A 19.A 20.B 21.C 22.B 23.A 24.C 25.C 26.D 27.C 28.C 29.B 3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BCDE 32.ABCDE 33.ABE 34.ABCD 35.BCD
三、多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1)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的爱德华·布洛本世纪提出的;
(2)认为人在审美时应在心理上与对象保持一种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距离。 [评分标准]答案(1)1分。答案(2)2分。 37.(1)否定性的价值,使人厌恶、鄙弃、反感; (2)违背自身发展规律,有碍人生; (3)形式凌乱,不能怡人。
[评分标准]答案(1)、(2)、(3)各占1分。
38.(1)崇高的对象通过感性形态体现出粗犷博大的形式,或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或雄伟的气势等; (2)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赞叹的情怀; (3)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评分标准]答案(1)、(2)各占1.5分,(3)占1分,意思相同、相近均给分。
39.(1)意象的物态化:把意象从心理层次引出,赋予其一定的形式符号(即线条、语言、旋等),使之具有感性的物质外观,这是从意象走向艺术实存的第一步。
(2)意象的物化:在意象物态化基础上,直接运用物质手段将已具形式符号的意象凝定下来,转化为现实的艺术品。 [评分标准]答案(1)、(2)各占2分,意思相同、相近均给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参考答案]
(1)人的本质力量包括自然的本质力量和精神的本质力量;
(2)\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 (3)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
(4)美离不开活的形象,美只能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活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不可能是本质概念的对象化;
(5)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按照美的规律,按照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把对象塑造成为美的形象。 [评分标准]
(1)、(2)、(3)各占1分。 (4)、(5)各占2分。 41.[参考答案]
00037 美学 第 3 页 共5页
(1)审美人生观的基本内容:
a.人生的意识。人的自下而上和生活应当是一种有意识的自由的类的生活。
b.人生的反思和反悔。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创造出更为理想的、带有普遍性的生活。 c.人生的价值。美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之一,最理想的人生,应当是最美的人生。 (2)在美的问题上以人生为本,这是因为: a.美学研究的根本愈来愈在于提高整个人生的境界;
b.人的本质力量在审美关系中全面展开的程度,在很大的意义上受制于人的自下而上状况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 c.以人生为本、并融入创造论的做法,有其巨大的理论合理性。 [评分标准]
(1) 占3分,a、b、c各占1分; (2) 占4分,a、b各占1分,c占2分。 42.[参考答案]
(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 (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 (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 [评分标准] 答案(1)、(2)、(3)各占2分,意思相同、相近均给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 43.[参考答案]
(1)审美中的理解,有助于领悟作品中的深层文化意蕴; (2)审美中的理解,与情感交融在一起;
(3)审美中的理解,对对象进行抽象地处理,又作具体地呈现,是抽象与具象的统一。 [评分标准]
1.(1)、(2)、(3)每点理论阐述部分各给2分,共6分。
2.每个要点予以举例说明的各给1分,共3分,举例贴切,分析得当,再酌情给1~3分。 44.[参考答案]
(1)虚拟性:艺术意象的虚拟性即非现实性,指采取非现实形态表现现实事物,可以虚构、编造,其至违背常情常理; (2)感性:指意象可为感官直接感知,体验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无须借助自学理性的反思; (3)想象性:指借助想象把一股表象拓展、上升为审美意象的特征,这是艺术意象最重要的特征; (4)情感性:指艺术意象总是包含、渗透着某种情感因素而使意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评分标准]
1.(1)、(2)、(3)、(4)每点理论阐述部分各给2分,共6分。
2.每个要点予以取例说明书的各组1分,共4分,如取例贴切、分析得当,再酌情给1~2分
全国200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游戏说的形成没有做出直接贡献的美学家是( ) A.康德 B.席勤 C.斯宾塞 D.黑格尔 2.艺术家的灵感是一种( )
A.非理性的迷狂状态B.神秘的天启现象C.创造力高度活跃的心理状态D.纯粹的无意识状态 3.“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在于( )
A.前者具有人为色彩,后者没有人为色彩B.前者物与我处于对立状态,后者物与我处于统一状态
C.前者是中西艺术共有的现象,后者是中国艺术独有的现象D.前者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后者则是主体隐藏在意象的背后 4.在意象的各种类型中,兴象的基本特征是( ) A.仿真性 B.自然性 C.主观性 D.抽象性
00037 美学 第 4 页 共5页
5.艺术意象最根本的特点在于( ) A.虚拟性 B.感性 C.想象性 D.真实性 6.艺术的首要功能是( )
A.认识功能 B.道德功能 C.审美功能 D.娱乐功能 7.艺术结构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的过渡依赖于( ) 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 8.艺术品与其他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 )
A.艺术品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材料B.艺术品是一种人工制品 C.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D.艺术品在创造上需要一定的技艺 9.艺术接受的主体性不是表现在( )
A.接受者需要重建作品的艺术意象B.接受者需要创造新的艺术意象 C.接受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期待视野”D.接受者需要填补作品结构中的空白 10.从艺术功能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游戏说 B.表现说 C.言志说 D.娱乐说 11.由红色而感受到温暖,这种心理现象是( ) A.联想 B.通感 C.移情 D.想象
12.“守财奴不能歌唱他丢失的钱财,而少女则可以歌唱她失去的爱情”指明了美感的特点 之一是( )
A.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统一B.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统一C.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统一D.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3.西方美学家突出地把眼睛和耳朵作为审美感官,是要强调美感的( ) A.对象性 B.无功利性 C.直接性 D.间接性 14.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感产生于( ) A.模仿 B.巫术 C.游戏 D.实践
15.源于古希腊“山羊之歌”的范畴是( ) A.喜剧 B.悲剧 C.悲喜剧 D.荒诞剧
16.在美学史上,把崇高区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美学家是( ) A.朗吉诺斯 B.毕尔兹利 C.康德 D.黑格尔
17.罗丹的雕塑《老妓》被评价为“丑得如此精美”,说明艺术的表现可以( ) A.以丑衬美B.以丑为美C.美中见丑D.化丑为美 18.优美对象的特点是( )
A.内容压倒形式B.形式压倒内容C.形式具有独立的价值D.内容与形式互为表里 19.美学之所以是一门人文学科,主要是因为( )
A.它受到世界观的深刻制约B.它涉及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C.它与伦理学在内在精神上相通D.它与人生价值问题紧密相联 20.最终决定审美意识产生的因素是( ) A.生产劳动 B.一般意识 C.语言符号 D.审美需要 21.西方美学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时间是( )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22.“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一命题出自( )
A.康德《判断力批判》B.席勒《美育书简》C.黑格尔《美学》D.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3.美学研究的方法具有多层次性,这意味着美学研究的各种方法( )
A.在价值上并无高下之别 B.在性质上上有着不同特点 C.在产生时间上有先后之分 D.在功能上可以等量齐观 24.“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学”,这一现象说是( )
A.美具有直接的功利性 B.美存在于自由的审美关系中 C.美是由主体的审美感受所决定的 D.美是完满 25.美学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其中最重要的是( )
A.社会中的审美对象 B.自然中的审美对象 C.艺术中的审美对象 D.人生中的审美对象
00037 美学 第 5 页 共5页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医药卫生00-05美学试卷(1)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