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版高考一轮:第9单元《城市与城市化》创新模拟试题(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0 本文由几番春暮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九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

模拟精选题

(依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分析,重点关注第1、2、9、10、11题) 一、选择题

(2016·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1月教学质量检测)2000年以来,江苏省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快于全国,2014年城市化水平已达6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0%,但南北差距大。下表是江苏省最新城市等级与数量统计表,据此完成1~3题。

城市等级(常住人口) 特大城市(500万人以上) Ⅰ型大城市(300~500万人) Ⅱ型大城市(100~300万人) 中等城市(50~100万人) 8 数量 1 2 城市 南京 苏州、无锡 徐州、常州、南通、淮安、扬州、连云港、昆山、江阴 盐城、镇江、泰州、宿迁、宜兴、常熟 张家港、启东、高邮、仪征、丹阳等 6 小城市(50万人以下) 40 1.江苏省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流动和职业变化比较少 B.人口与产业密集,集聚效应好 C.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最早 D.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

2.江苏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A.南京控制人口规模,导致城市等级降低 B.城市等级与城市数量不合理 C.北部产业饱和,亟待向南部转移 D.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用地紧张

3.下表是春分日江苏省中学生在不同城市测试的正午太阳高度,下列城市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城市 南京 淮安 56°30′ 苏州 58°42′ 徐州 55°45′ 正午太阳高度 57°58′ A.南京 B.淮安 C.苏州 D.徐州 解析 第1题,据图表可知,目前江苏省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主要是江苏省人口与产业密集,集聚效应好,促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快,使人口流动和职业变化活跃。第2题,南京城市等级最高,控制人口膨胀,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级别不会改变;江苏省城市等级结构与城市数量合理,即小城市数量比大中城市多,南部产业饱和,亟待向北部转移;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由于城市的迅速扩张,目前城市用地紧张。第3题,江苏省在北回归线以北,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同时,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越大,比较四个城市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可知,徐州纬度最高,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

答案 1.B 2.D 3.D

(2016·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1月综合模拟)天际线反映城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又称为城市轮廓或全景。读南京市主城区天际线示意图,完成4~6题。

4.2000年~2012年间,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5.造成南京市向该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区开发 B.旧城改造 C.工业区迁移 D.保护文化古迹

6.2000年~2012年,城市重心变化对南京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 C.减轻市区通勤压力 D.增大中心区人口密度

解析 第4题,仔细读图,注意对比2000年与2012年城西、东、南、北不同方位的城市轮廓差异;由图可知2012年在城西与城南方向,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增加,说明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西南,故选项C正确。第5题,旧城改造位于城市

的市中心附近,图示扩张区域方向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故排除选项B;图示新发展建筑物高大稠密,不可能是工业区迁移,故排除选项C;南京市是六朝古都,文化古迹周围不可能有高大建筑物,故排除选项D;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通过新区开发,可以缓解城市化与城市保护的矛盾,故选项A正确。第6题,逆城市化现象是人口由城市向农村或者小城镇转移,南京市仅仅是城市周边范围的扩大,故排除选项A;如果新区与市中心之间是住宅、学校与工作场所等之间关系,那么会增加市区通勤压力,故排除选项C;建设新区,部分人口、工业等外迁,会降低中心区人口密度,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故选项B正确。 答案 4.C 5.A 6.B

(2016·山东胶南高三质量调研)目前中国城市化的最大问题就是外来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下表反眏的是我国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中的部分相关数据。据此完成7~8题。

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比率(%) 举家迁移比率(%) 城市建成区面积km2 2002年 30.09 27.89 22.38 25 973 2012年 年均增长 52.57 35.29 20.66 45 565 3.01% 2.38% -0.80% 5.78% 注:(1)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

(2)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举家迁移比率=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镇化水平。

7.据表分析,2002~2012年间我国城镇化的特点是( ) A.2002年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较慢 B.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 C.城市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 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

8.据表分析,2002~2012年间我国城镇化比较突出的现象是( ) A.城市人口增长较快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城镇土地扩张较快 D.环境污染逐步加大

解析 第7题,据表分析,该期间我国城市化进程较快,但城市化水平并不高,处于中期阶段;“户籍人口比率大于举家迁移比率”,说明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

化。故B项正确。第8题,据表内容分析,该期间我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迅速,说明城镇土地扩张较快。其他内容表格内容不能反映。 答案 7.B 8.C

(2015·福建泉州一模)下图示意某市某区的昼夜人口变化。读图完成9~10题。

9.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 ) A.东部 B.东南部 C.北部 D.西南部 10.下列对图中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高新产业区 B.②为休闲娱乐区 C.③为中心商务区 D.④为商住混合区

解析 第9题,由题干可知,卧城是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居民白天外出上班、夜间回家,故卧城人口昼少夜多,与图中的区域③一致,因此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东部。第10题,图中④功能区人口昼夜均多,可作为商住混合区。①功能区人口昼夜均少;不能成为高新产业区;②功能区人口昼多夜少,可作为中心商务区;③功能区人口昼少夜多,并且为卧城,处于该区边缘,不能成为中心商务区。

答案 9.A 10.D

(2015·山东青岛5月质检)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下图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 ) A.金融机构较多 B.环境质量较差 C.日流通人口较多 D.商品流通量较大

12.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最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解析 第11题,根据材料“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可知,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商业区地租较低,另一种是商业区人口日流通量大,很显然,不可能是商业区地租低造成的。第12题,高级住宅区单位面积租金高,日流通人口少,因而地租指数高。根据图示,住宅区地租指数在西南方向最高。因此高级住宅区最可能分布在该市的西南方向。 答案 11.C 12.B 二、非选择题

13.(2016·四川成都高三质量调研)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组合,规划正式定位该城市群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旨在推动中国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长江中游城市群体系略图

材料二 为发挥整体优势,促进区内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相似系数高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下表所示为近年来依据39个工业大类的数据计算得出的湖北省、江西省和湖南省之间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

省份 湖北省与江西省 湖北省与湖南省 江西省与湖南省 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 0.64 0.77 0.85 (1)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分布特征及城市体系特点。 (2)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区位条件。

(3)分析该地区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高的地理原因,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具体建议。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医药卫生2017版高考一轮:第9单元《城市与城市化》创新模拟试题(含答案)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2017版高考一轮:第9单元《城市与城市化》创新模拟试题(含答案)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8744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