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整理过的广电概论复习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0 本文由微雨黄昏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广电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明

一、人类传播史的五次变革

符号—口头---文字---印刷-----电子----网络 二、广播电视的概念: 1、广播电视的原理:

有线

声音、画面等光信号——电子信号——无线——光信号

来源—— 发射 —— 传播——接收 2、广播(Broadcasting )的原意的“广而播之”,故而包括“音频广播”与“电视广播”; 后专指广播(音频广播)

☆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特定范围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的统称。 三、广播电视技术的发明

1、人们对电磁波的发现和认识是广播技术诞生的基础。

广播电视技术诞生的标志—— 人们从收音器或电视屏幕上听到或看到播放的声音和影像。 2、广播的诞生 A、有线广播的诞生

电动的文字传播——电报(莫尔斯,1837) 声音的有线传播——电话(贝尔,1876) ? 1890年,美国萨拉托加的大联盟旅馆,800人通过电话欣赏了在梅蒂逊广场举行的音乐会及其它地方传送的舞曲和朗诵 ? 1893年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连接了700多条电话线,定时进行新闻广播,形成正式的有线广播w

B无线广播的诞生

1)无线电磁波的发现,从猜想到证实,(麦克斯韦—赫兹) 2)无线电磁波传播的实现,波波夫,马可尼(无线电之父):无线电发报机

3)无线电磁波负载声波的成功,人类第一次广播,费森登:1906年12月25日,费森登,加拿大)首次做声音广播实验成功,这次试验被公认为无线电声音广播诞生的标志。

第一批无线电广播:(萨尔诺夫与“泰坦尼克”海难) 1906年德弗雷斯特发明三极管(真空管),也称音频管,可以不用耳机收听,改良了收音机。无线广播开始走向大众。 3、电视的诞生

人类对硒元素及其光电作用的发现和认识是电视技术诞生的基础。1873年,约瑟夫,梅,光电效应 和 1839年,法国科学家白克勒尔的荧光效应。1884年尼普科电视扫描盘,机械传送电视机荧光屏的雏形。 无线电视 1926年,被誉为“电视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在伦敦成功地进行了电视传送和接收图像的公开演示。 1928年,约翰·洛吉·贝尔德利用短波将图像从伦敦传到纽约。 有线电视

1927年,约翰·洛吉·贝尔德通过电话线路成功地将电视画面从伦敦传到640公里外的格拉斯哥。 1948年,有线电视真正出现。 广播电视技术的诞生

广 播 --------电磁波的被发现和被认识(1890、1893)1906

电 视-----------硒及其光电作用的被发现和被认识(1927、1948)1928 电子电视的诞生: 1923年左瑞金发明了光电管

彩色电视的诞生 1902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芬伯克在理论上就提出彩色图像传送的基本原理。 1928年英国试播彩色电视,1929年美国,苏联1931年,法国1932年等。1954美国开始正式播送彩色电视节目,美国是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日本1960年,法国德国,前苏联,英国1967,中国1973年。

第二节、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

1、广播事业的发展

①、开创时期 (20c.20年代)

第一家广播电台:1920年10月27日.康拉德所在的西屋电气公司获得负责颁发电台执照的美国商业部分配商业性海岸电台的呼号——KDKA。KDKA成为历史记载的美国第一家正规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这一天也被认为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KDKA电台的播音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继美国之后,法、苏、英、德、意、日、比、加拿大、新西兰、中国等国都相继建立广播电台。

30年代,全世界广播电台猛增、节目内容丰富、广播技术和广播网迅速发展、广播的社会作用开始突显。 ②发展成熟时期(1928-1970)罗斯福“炉边谈话” 1933,四次 —从为商业服务转为为政治服务“二战”与广播电视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外电台 2、电视事业的发展

①、开创时期 (20c.30年代)

第一家: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亚历山大宫建成的英国第一座正式电视台,商业电视台性质,也成为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并于11月2日第一次播送电视节目,这一天被视为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各国正式开办电视的时间:英国1936年,法国1938年,美国与前苏联1939年,加拿大1952年,日本1953年,意大利1954年,中国1958年等

②、大发展时期(20c.50年)世界各地的电视台剧增、电视机普及,电视技术更新、电视传播性能更好,有线和卫星电视发展,电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

第三节、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

1、早期广播

①外国人创办时期: 1923年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创办,奥斯邦创办并第一次播音,后被关闭。

②中国人自己筹办的广播电台:1927年5月,我国第一座公营广播电台---交通部天津广播无线电台开始播音。

中国的第一批民办广播电台:第一类,教育性广播电台,二类商业性广播电台, 1927年10月在上海新新公司设立,三类宗教性广播电台---上海福音广播电台

③国民政府时期:1928年8月1日,国民党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始播音。 2、新中国的广播事业的诞生

1940年12月30日,我国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作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纪念日

1949年10月1日,北京新华台于下午3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进行了实况广播、这是人民广播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性实况广播。

二、中国电视的诞生

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黑白电视节目。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彩色节目。 1986年实现了广播电视的卫星传播,

广播电视的发展及现状

1、广播事业的发展 :

发展成熟时期(1930-1970);70-90年代竞争回落阶段,90-----新发展 调幅广播技术的发展:技术----越来越清晰;收音机----越来越小 调频广播技术的发展;有线广播--。卫星广播。移动广播 数字化广播:广播发展的新阶段

广播为政治所用:对外传播,炉边讲话

广播节目类型的多样化: (新闻节目、评论、教育、服务节目) 广播频率专业化: (新闻电台、经济、音乐、教育、服务性电台、) 2、电视事业的发展:

电视事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3040年代电视的成形阶段,5060年代电视发展阶段-彩色电视 7090年代发展鼎盛并走下

录制技术,制作技术,传送技术,存储技术 高清晰电视(HDTV)-日本

卫星电视 60年代的卫星竞赛,全球的登月直播 有线电视:CATV。数字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等 电视新闻采集体统

ENG: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 )是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适合于现场拍摄

SNG:卫星新闻采集(SatelliteNewsGathering)

制作技术数字化:节目制作、传输、接受这三个重要环节用数字字节信号取代模拟信号在这三个环节的流动。

3、广播电视的整合发展时期---媒介融合 卫星数字音频广播

DMB:数字多媒体广播(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在线视频、移动视频、户外展牌

数字电视: Digital TV)又称为数位电视或数码电视,是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传播都是通过由0、1数字串所构成的二进制数字流来传播的电视类型,与模拟电视相对。优劣:其信号损失小,接收效果好。

图文电视:图文电视(Teletext)又称电视文字广播,是一种电视广播的附属业务。图文电视是利用电视播放时不传送画面的间隙,即电视技术上称之为“场消隐期”的部分时间,插空播送简短的文字和图形信息,例如简明新闻、市场信息、交通信息、天气预报、股市行情等等。将这些信息传送到用户家的电视机屏幕上或专用的图文电视接收机上。 或者用于传播专业数据。 移动电视: 移动电视一般主要是指在公共汽车等可移动物体内通过电视终端以接受无线信号的形式收看电视节目的一种技术或应用。但是广义上只要以一切可以以移动方式收看电视节目的技术或应用,这就包括了狭义的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其他。

互动电视: 互动电视,基于数字电视和宽带网络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是电视科技与时尚生活的完美结合,能提供可点播的具有高度个性化和互动性的精彩节目,带来全新的收看体验,让收看者真正成为电视的主人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IPTV就是“TV over IP”,即以IP方式承载电视业务。这种定义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提供的是电视类业务;二是基于IP技术,通过宽带网络传送业务。

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传送

一、显像技术;

1、制式: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 目时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彩色电视的制式:由于世界各国对于彩色电视红、绿、蓝三基色这三种基本光束采用的编码、解码方式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即NTSC、PAL和SECAM。

NTSC制式:正交平衡调幅制解决了彩色电视和黑白电视广播相互兼容的问题,但是存在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的缺点。属于同时制,29.97fps(帧/秒),每帧525行262线,标准分辨率为720×480。成本低,观看效果差。

SECAM制式:行轮换调频制,按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 ,属于同时顺序制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亮度信号每行传送,而两个色差信号则逐行依次传送,即用行错开传输时间的办法来避免同时传输时所产生的串色以及由其造成的彩色失真。帧速率为25fps,每帧625行312线,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SECAM制式特点是不怕干扰,彩色效果好,但兼容性差。

PAL制式:是属于同时制。正交平衡调幅逐行倒相制,它对同时传送的两个色差信号中的一个色差信号采用逐行倒相,另一个色差信号进行正交调制方式 。这样,如果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发生相位失真,则会由于相邻两行信号的相位相反起到互相补尝作用,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因相位失真而起的色彩变化。因此,PAL制对相位失真不敏感,图像彩色误差较小,与黑白电视的兼容也好。帧速率为25fps,每帧625行312线,标准分辨率为720×576节目清晰,效果好,成本高。

高清晰电视:日本的muse、英国的HD-MAC 二、录制技术

即拍即播或电影式----磁带式录像技术---电子新闻采集技术—直播与演播厅整体技术 线性编排技术---非线性编排技术 三、传送技术

按照传输方式分:通过无线电微波传送的,叫无线广播或开路广播; 通过电缆或导线传送的,叫有线广播或闭路广播;

其中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作为转发站传送的,叫卫星广播; 通过因特网传送的,叫网上广播。--光缆 无线电广播

无线电广播。它是以无线电波传送声音节目的传播方式。 无线电传播的方式

地波传播:无线电广播的中波、中短波主要依靠地波传播 天波传播:无线电广播中的短波主要依靠天波传播

直接传播:电视信号一般采用直接传播。直接传播(又称空间波传播)——无线电波经地面上空的介质层,由发射台直接到接收机的传播方式叫直接传播。电视广播、超短波调频广播一般采用直接传播 调幅广播:是一种利用振幅调变技术-----透过载波幅度的变化来表示信息而其频率却保持不变的广播方式。

调频广播:是一种以载波的瞬时频率变化来表示信息的调制方式 。 AM与FM的区别

1、调频容易被阻挡反射衰减,传播距离短;多为城市,学校使用,对象性强。调幅广播传播范围广,地波可达100公里以上,天波可达1000公里以上,甚至可以环球传播,多为一些大电台采用。AM及FM波段 多为国内电台,SW波段则主要供您收听国内/国际远距离广播。

2、调频抗干扰能力强,杂音小,传递声音保真好,传输容量好可传输立体声广播,因其音质好多进行音乐类节目。因调幅接受简单,传播范围广,多做新闻、谈话类节目。 有线传播特点:

扩大了广播电视的传输受覆盖区域、闭路的传播系统,抗干扰能力强,节目信号稳定,节目音质稳定干净、清晰透彻、层次分明,更适合音乐、音响性节目的欣赏 有线广播节目容量大 -------专业化,窄播

有线加密可实现收视付费 ------受众调查,广告效果可进行双向传输 –个性,互动、可与计算机网络相连接,提供多种服务. 卫星传播

1、 卫星传播:通常指利用同步卫星转发地球站传送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直接实现家庭接收或集体接收的一种电视广播。 2、卫星电视的特点:

①传送不受距离限制,接受设备较少,技术设备费和运作费用,覆盖范围广,性价比较高 ②信道多,信息质量好,范围广 ③兼容性和扩展性好

④影响受众地区及国家的传播秩序及内容

网络传播:网络传播的特点;开拓节目播出及反馈渠道:节目制作:线索、素材,技术;节目形态多样化:网络调查:新的播放形式:双向互动

第三章 广播电视的特性及功能

一、概念:传播者通过现代电子技术(天线电波或导线、通信卫星),向特定范围播送声音节目或音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声音广播又称音频广播,指通过一定的电声转换设备,用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节目,供人们收听的传播媒介.

电视广播又称视频广播或电视,是通过一定光电,声电转换设备,用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由活动图像和伴音组成的节目,供人们收视的传播媒介., 2、广播的分类:

①按照传播信号分:只传送声音的,叫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radio);

传送声音和图像的,叫电视广播,简称电视(television)。

②按照传输方式分:通过无线电微波传送的,叫无线广播或开路广播;通过电缆或导线传送的,叫有线广播或闭路广播;其中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作为转发站传送的,叫卫星广播;通过因特网传送的,叫网上广播(onlinebroadcasting)。

③按照覆盖范围,可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 ④按照技术标准则分为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医药卫生整理过的广电概论复习资料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整理过的广电概论复习资料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8805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