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阅读教学有效生成小练笔的实施策略 - 图文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2 本文由青衫儰鉨ミ守葔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动着生命的激情。教学《中彩那天》一课时,父亲得知中到了一辆奔驰牌汽车时 “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悬念。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想父亲中了大奖为什么神情那么严肃?他到底在想什么?以次引领学生给人物内心补白,让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更丰满。这一承接段式的训练以父亲的心情变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入角色,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学生在心灵地交流中体验文本,得到感悟,从而感受父亲诚实守信的可贵。

3课文插图补白

小学课本图文并茂,但有些图画的配文只一笔带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给插图配文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使用得当,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欲,丰富学生的习作材料。《自然之道》一文中,让学生看着课文插图,想象大家是怎么样抢救幼龟的?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绘出来,有利于理解中心。

4重难点补白

小语教材强调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有助于对文章中心的感悟,也注重人文思想的渗透,注重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因此,很多课文都震撼人心,能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是学生写“读后感”的好教材。只要引导得法,学生的“作品”会是相当感人的。如学习《穷人》一课后,我们可以这样安排练笔“你从桑娜和渔夫身上学到了什么?联系身边的人和事写下你的读后感。”或者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后与文中的主人公进行心灵的对话,设计练笔:“你想对桑娜和渔夫说些什么?”学生在完成这两道练笔题时,必定会对文章再一次进行解读,再一次感受桑娜和渔夫那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收养孤儿的美好心灵。

(3)、挖掘文本——延伸处续写。教材中有的课文言虽尽但意无穷,结尾留有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是练笔的大好机会。这时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抓住结尾进行延伸。在教学中,笔者挖掘出其联想的功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引领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心灵体验中感悟语言文字的妙趣所在,让学生头脑中蓄满的灵性放飞出来。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课文《风筝》,结尾是: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文章以省略号结束了,留给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有的孩子觉得在那里能找到“幸福鸟”,有的则认为不行。他们对故事后来的发展都饶有兴趣,抓住这份兴趣,抓住这份空白点,请孩子们续写故事结局。又如,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的结尾时,笔者这样设计了一个情景:“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隔不断血脉亲情,或许他们永远也不能见面。但是,有一天,他们相遇了,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把感受写了下来。这样的小练笔,意在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绘就了一个个有个性的、鲜活的画面。

(4)、再造文本——转换处改写。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将课文中的语言经二次创作转化为学生的语言。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近旨远。据此,笔者要求学生把握原诗的内容,打破其语言简洁、内容跳跃的框架,借助插图充分发挥想象,把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具体地描述出来。教学中,将古诗的韵律美转换成一幅画、一个记叙文或剧本等,

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出了对古诗的深刻体验。这样的练笔,可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理解课文,还能锻炼其写作能力以及表演能力。四年级下册古诗《乡村四月》,描写的是一幅非常美丽的乡村山水图。在教学中,笔者这样设计一次练笔,抓住古诗的内容“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结合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去想象,进行扩写加以改写。这样,有了对诗句的理解,再来写,就顺手多了。实践证明,用成语故事改编成小故事的形式,也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改写方式,像“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成语都可以改编成故事。这样的练笔首先让学生从《成语词典》中了解成语的典故,然后充分发挥想象,编成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印象和理解。

3、讲评总结,建立课堂练笔的评价机制。 《新课标》将教师的作用定位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决不能做放任自流的旁观者和毫无价值取向的中立者,当学生完成小练笔后,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及时交流,作出准确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激励与启发,以优化“练笔”的效果。随文练笔的评价是学生又一次体验与交流。教师的作用是以一定的评价体系参照学生的小练笔,引导、渗透作文写作方法和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以肯定优点为主。小练笔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平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小练笔中的个性,使评价实施多元化、立体化。评价要有重点,评价要有弹性,评价要有反思,并在点评中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给他们开辟出发挥聪明才智的天空。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细化评价模式:全员参与,主体互动,以获得练笔的最佳效果。

1.教师评价——权威型评价模式

改变评价模式,并不是说一味地甩手,放任学生自由批阅,传统的教师评价仍然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只是教师要从原来的篇篇过目的繁重劳动中改变观点,选择性的进行批阅,让其他主体也有参与评价的体验和乐趣。比如一学期20篇练笔,教师评价占1∕5,其他部分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评价效果的提升。

2.自我评价——自助型评价模式

自我评价是一种主动参与型很强的评价模式,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自我评价这种自助型模式正好真实再现了作品原有的风格,保留了作品原貌。同时,自我评价也促进了学生养成“文章不厌百回改”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反复修改中得到提升和进步。

3.同伴评价——沟通型评价模式

同龄人最懂彼此的想法,也是最容易沟通的群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巧妙利用他们平时就喜欢互相交流习作的特点,采用同伴评价不失为一种评价的好方法。分别采用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班级互评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跳出自己看问题,走近他人长学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加主动地自我建构,从而正确的认识自我,起到了教师评价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研究成果

通过一年的课题实践,我们在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摸索到了课堂练笔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与我校教学实际相结合,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

1、课堂小练笔,促教师教学相长。

(1)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课题实验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

更新,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的观念,在课题的带动下,每位实验教师都能够做到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认真积累各种资料,及时书写教学反思。教师能够站在全面发展学生的高度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训练价值,能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乐于表达。教师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时间,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2)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创造教育实验,并能撰写科研经验总结和小论文。我们组成员在教学活动中,都能立足课堂,把课内小练笔的训练当做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把握时机,因文而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我们组老师经常撰写论文、教学随笔、心得。沈娟美老师的论文《立足文本话练笔》获得了桐乡市2011年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论文《兴趣是写话最好的老师》获桐乡市论文评比二等奖,并在学校网站上

发表。陈惠庚老师的《让小学生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和《多角度挖掘作文资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均在校级交流。钱佩蓓老师的《小练笔在写作中的运用》和《让评价点亮小练笔》获校级论文评比一等奖。吴佳英老师的教学随笔《对于课堂小练笔的几点思考》在校园网站交流。陈惠庚老师在组内开设了课题研讨课《介绍我自己》,钱佩蓓老师也开设了课题研讨课《“水果”宝宝写话设计》,两节研讨课都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2、课堂小练笔,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1)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确实,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也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我班级学生设计了“拓展阅读记录册”,里面要填写的内容:阅读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进行作文的最重要的动力。随文小练笔,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尽情抒发。写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即使是程度稍差的学生也能写得像模像样。小练笔,因其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能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

(3)积累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阅读课堂上的每课一练笔,每课一得,则成为学生习作的练兵场。我们见证了学生的成长:积累的多了,背诵量大了,不但强化了学生的记忆,而且学生在习作中也有话可写,有事可叙,写作能力确确实实提高了。

(4)现场作文赛上大丰收,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课题组老师的努力下,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各级各类的作文比赛中,喜获佳绩。其中,在2012年迎“六一”即“节约压岁钱,读一本好书”读书征文活动中,我班高舒扬同学以“阅读,妙不可言”为主题,撰写的《阅读的味道》荣获桐乡市二等奖的好成绩,为学校荣获的桐乡市“优秀组织奖”贡献了一份力量。高舒扬同学的《共产党好》获市读书教育征文三等奖。在6月份的桐乡市作文现场赛中,我们五年级真是大丰收,一等奖6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鼓励奖2个。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

1、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仍然值得关注

课堂随文练笔的出发点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但是,在实践中发现,也并不是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很顺利地参与到课堂练笔活动中来。怎样激发他们的潜能,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引导与激励他们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中来,促进他们自身的进步,值得我进一步思考。

2、有关练笔训练的方法仍要探索。今后可进行创造性的习作训练方法研究,使形式更为多样,使学生更乐于习作,使学生的习作能力能够更有效地提高。

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教学研究》

3、《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4、《我们怎样教作文》 李白坚 张赛琴著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阅读教学有效生成小练笔的实施策略 - 图文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阅读教学有效生成小练笔的实施策略 - 图文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390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