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山东省烟台市招远第一学期初一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札记》记述说:“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固”。第一个借助世袭之“礼”登上王位并治理国家的是
A.尧
B.舜
C.禹
D.启
2.为了加深对“青铜工艺高超”的理解,张老师选择了一段视频来说明西周绝大多数青铜器的作用,请问这段视频应是
A.诸侯会见天子时的场面 C.关子饮酒时的场面
B.战争的场面 D.祭祀的场面
3.启继承父位,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说明
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C.禅让制仍然在继续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4.在下图中,属于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使用的货币是
A
B
C
D
5.战国时期,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主要通过
A.实行变法
B.武装起义
C.分封诸侯
D.争霸战争
6.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理念是“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下列思想家的思想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①孔子
②孟子
③墨子
④孙武
C.②③④
D.①③④
A.①②④ B.①②③
7.中医诊断病情,常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总结出这一诊断方法的是
A.黄帝 B.屈原 C.扁鹊 D.商鞅
8.中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A.以“德”教化人民 B.“因材施教”
C.以“礼”治理国家 D.“有教无类”
9.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最主要的是因为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10.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这个年代用世纪纪年法表示是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11.三国时,吴国都城建业是今天的是 A.洛阳
B.开封
C.南京
D.杭州
12.刘欣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人“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那么出现的网页中涉及到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商鞅、秦孝公
B.陈胜、吴广
C.项羽、刘邦
D.李斯、蒙恬
13.中原地区的人们能吃到葡萄、石榴等水果与下列事件有关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汉经济发展
C.江南开发
D.少数民族内迁
14.秦汉时期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是
A.羯
B.鲜卑族
C.匈奴族
D.氐
15.广告词:“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是兵马俑的故乡”。“这里”是
A.陕西西安
B.河南洛阳
C.江苏南京
D.甘肃敦煌
16.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春秋》
B.《论语》
C.《史记》
D.《离骚》
17.当罗马执政官凯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时,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西晋
18.西域地区(含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A.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
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B.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D.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
19.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顾恺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
B.秦朝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D.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20.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者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代,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是
A.班超
B.张骞
C.玄奘
D.王昭君
21.下列历史人物,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
22.为了纪念祖冲之,月球上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祖冲之山”,他最突出的成就是
A.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B.制造地动仪
C.写下我国第一部农业著作 D.发明了割圆术
23.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在参观陕西临潼的一处古代文化遗址时赞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不算真正到过中国。”话中省略的是指 A.都江堰
B.秦始皇兵马俑 C.云冈石窟
D.万里长城
24.下列图中的文字属于隶书的是
A
B
C D
2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基本特征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6小题3分,第27小题8分,第28小题13分,第29小题10分,第30小题11分。共45分。 26.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无为而治”,加强中央集权。 (2)秦朝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3)张仲景发明了麻醉剂“麻沸散”,被称为“医圣”。
27.对对碰:将历史典故的代号填在历史人物后面的括号内,(8分)
28.中国以农耕文明著称于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 农业成就
(1)举出原始农耕时期中国领先世界的农业成就。(2分)
(2)兴修水利: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请指出秦国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及功能。(2分)
问题二 农业政策
(3)农业的发展与政府的政策息息相关,汉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农业政策?(2分)效果如何?(2分) 问题三 农业科技
(4)适应生产的发展,东汉时期出现了关于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计算的书籍,它是《____》;北朝贾思勰写的《____》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2分) 问题四 江南农业发展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而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29.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篇章】帝王雄图
材料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毛泽东《沁园春——雪》
(1)秦皇、汉武各是哪个时期的皇帝?(2分)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位指出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2分) 【第二篇章】将相丰功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三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
(2)材料二中的“周郎”与材料三中赞颂的人物分别是谁?(2分)他们一起指挥了什么战役?(1分)这场战役有何作用?(1分)
【第三篇章】巾帼奇勋
材料四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董必武《谒昭君墓》
(3)董必武为什么盛赞昭君“识见高”? (2分)
30.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对外战争),怯(qie畏惧)于私斗(打架斗殴),乡邑大治。
——《史记》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导致“秦民大悦”和“乡邑大治”的原因。(4分)
材料二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三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2)据材料二指出魏主是哪位皇帝。(1分)材料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迁都,“魏主”后来是怎么做的?(2分)材料三体现了“魏主”的什么改革措施?(1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2分)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2012-2013学年度山东省烟台市招远第一学期初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