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17)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2 本文由不翻旧账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国特色

建设、轻社会管理,重管理控制、轻社会服务,重强势群体利益、轻弱势群体保障等问题;二是社会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存在着政府管理职能越位、缺位等问题;三是社会管理法律政策还不完善,存在社会管理立法滞后、社会管理执法不公等问题;四是社会管理方法还不适应发展需要,存在社会管理过于行政化、社会管理渠道不畅、社会管理体制新旧转化缺位等问题。

4.2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刨新,就是要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目标,不断推进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的创新,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之路。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目的要求】

1. 把握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基本要求。

2. 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任务。

3. 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内涵和要求。了解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主要内容】

1.1生态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也是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环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一是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二是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三是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四是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五是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思想。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17)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1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9397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