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0:(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Ι)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本题把数学知识与政治经济学知识做了有机的结合。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这是今年高考中考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道选择题。下面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方法一: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5÷(1+50%)=10(元)。其次,货币贬值20%,意味着等量货币只具有了原来80%的购买力,故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1-20%)=12.5。方法二: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假设2007年该国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x件商品,价格为15元。现在,由于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那么,单位时间内该国能够生产(1+50%)x件商品,假设每件M商品价格为y元。又因为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所以15X=(1+50%)xy,从而得出:y=10(元),即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货币贬值前,该国一单位M商品的价格为10元,由于现在该国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即2008年1元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2007年的0.8元,注意此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在10元的基础上增加20%。假设在货币贬值前,一单位M商品的价格10元只相当于贬值后的N元,那么用比例关系表示,可以看出,1:0.8=N:10(注意等式前后的比例相等)通过计算,得出:N=12.5(元)。
例11:(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北京卷)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
【解析】此题相对于全国卷Ι和四川卷要容易的多。此题考查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及其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把1元看成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商品数量为1+25%,价值总量依然为1元,则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元÷(1+25%)=0.80元。
例12:(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四川卷)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如果把2007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100亿元看成一个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其它条件不变,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即为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经济学计算题归类分析(21)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