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带来更深沉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生活充满更多的喜悦和欢乐”。
这个结果与前面得出的“大部分学生的宗教信仰是自身民族与生俱来的”稍有出入:“民族信仰”只是一块敲开宗教信仰大门的红砖,而真正的钥匙是宗教本身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
(3)大学生对待宗教的行为表现
大学生对待宗教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动机。
大部分学生通过对宗教的信仰,以及到宗教场所进行祈福、祷告,来缓解来自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说明大部分信教大学生并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宗教信徒的信仰特征,而是通过宗教信仰使自身得到心灵慰藉和精神解脱。
(4)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知以及对宗教政策的认识
调查显示,有73%的学生认为宗教信仰是“一种文化历史现象”,16%的学生认为宗教信仰是“唯心主义”,15%的学生认为宗教信仰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另外有小部分学生认为宗教信仰是“愚昧迷信”、“麻醉人们的鸦片”。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客观理性的看待宗教信仰。
77%的学生表示“觉得宗教与马列主义,共产主义之间不相矛盾”,并且65%的学生认为“高校开设宗教学选修课有助于学生认识宗教的本质,理性面对宗教问题”。仅4%的学生认为“宗教学就是关于如何信仰宗教的学问,因此开设宗教学课程就是传播宗教”。
在回答关于“在我国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宗教应该和可能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个问题上,59%的学生认为“宗教文化是民众智慧的结晶,有深刻的哲学背景,有超越的宗教意识。它与精英文化,政治文化既有间隔,又有互渗,它对民族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仅5%的学生认为“宗教会麻痹人的主动性和科学创造精神,使人安于现状,只求神灵,不求进取,完全接受命运之神的摆布”。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的情况看,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长期客观存在,尽管我们在大学生民族宗教观念的教育、管理和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大学生对宗教信仰概念模糊。每种宗教都有它不同的教义,每种教义都是独树一帜,互不打扰。当一个人对某种宗教十分虔诚的时候,他不应该也不可能去同时信仰其他宗教。
其次,学生党员信仰宗教的问题。尽管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了党员必须坚持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不能信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但在被调查的学生中,仍有学生党员选择“有宗教信仰”。不排除该学生的宗教信仰与他自身的民族有一定关系,纵观近几年各地区、各高校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调查报告,大学生党员信教的情况也并不罕见。
针对以上两点问题,结合我校在民族宗教方面所做的工作,谈几点建议: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
在调查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大学生对宗教信仰概念模糊的情况,我们认为,是由于个别大学生不明白何为真正的信仰,不清楚宗教的教义,不了解国家的宗教政策,才会出现同时信仰多种宗教、盲目参加宗教活动等行为。
高校教育不仅要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更要加强我国宗教政策的宣传。我们发现,在高校中有关职业规划、各类考试的讲座层出不穷,而关于民族、宗教、哲学方面的人文讲座则显得相形见绌。
另外,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宗教知识教育和宗教政策宣传的时候,应该注重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学习手段。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个人自学、课程选修、专家讲座等多种多样的方法;通过知识竞赛、问卷调查、心理辅导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校园BBS、期刊杂志、QQ群等与学生保持良好互动。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