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性问题
浅析新闻娱乐化的内涵
● 陆旭燕
新闻娱乐化是传媒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总体来说,学界对新闻娱乐化褒贬参半。笔者认为,对新闻娱乐化的探讨,应从新闻娱乐化的内涵开始。
最早对新闻娱乐化进行定义的是复旦大学的李良荣教授。2000年10月,在《娱乐化 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一文中,李良荣教授认为“新闻的娱乐化主要指犯罪新闻、名人的风流轶事、两性纠葛”。①这个含义与当时美国“用来形容传媒提供没有实质的家长里短的消息”②的“娱乐信息”的含义接近。
目前,学界引用的最多的是林晖博士2001年2月在《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一文中对新闻娱乐化的定义:“综合媒介新闻娱乐化的现象来看,就内容和形式可分为二部分:一方面,娱乐化最突出的表现是软新闻的潮流。即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 娱乐化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媒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在内容上,新闻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在表现技巧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③
比较李良荣和林晖对新闻娱乐化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林晖的定义更丰富。李良荣的定义聚焦新闻的内容,林晖从新闻界的现状出发,不仅从内容上区分了软新闻和硬新闻,还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了硬新闻的软化。
有关硬新闻和软新闻的主要观点
硬新闻与软新闻相对。了解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区别,对我们理解新闻娱乐化的内涵大有帮助。
国内流传较广的是1993年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词典》中的定义。“硬新闻: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受众阅读或视听这类新闻时,只能产生延缓报酬效应,所以称这类新闻为‘硬新闻’。软新闻: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那些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观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社会新闻大致属于这类新闻 ”④这种定义强调的是新闻的题材和报道内容,因为题材和内容的不同而使受众获得不同的感受。报酬效应的延缓或及时与新闻内容和受众的贴近性有很大的关系,写作时突出新闻的人情味和采用轻松活泼的口吻是增强受众贴近性的有效方式。
1993年美国版新闻教科书《印刷媒体的报道》中则着重从新闻的时效性和重要性上对新闻的软和硬进行了区分。硬新闻“报道即时发生的事件”,时效性要求很高,一般是严肃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新闻;软新闻强调趣味性,一般为文化、社会、体育新闻等。 澳大利亚的新闻教材《Reporting and Writing in Australia》中主要是从写作手法上进行区分,认为倒金字塔结构是硬新闻的写作标志。倒金字塔结构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主要用于“纯新闻”,即不加解释分析,不以文采、趣味取胜的直截了当地报道新闻事实。软新闻则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往往在叙述过程中添加趣味因素,以故事化的方式进行表达,尤其是导语追求引人入胜。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新建浅析新闻娱乐化的内涵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