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培养
长期以来的数学教学,偏重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和恐惧,导致了学生厌学情绪的发生。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树立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数学教学总体目标之一,并对情感、态度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而影响学生的行为。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认知的灵活性,并影响解决创造性的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作出决定时更能深思熟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情感。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做的几点尝试:
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诱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时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如果师生关系积极、融洽、平等、民主、和谐,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感,学生就会和教师做心与心的交流,也会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去,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为此,教师首先要及时变换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要经常“走进”孩子们中间,成为孩子们的好伙伴。其次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珍视学生不同的想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再次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倾注满腔的爱,尤其是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这些学生更需要老师情感上的倾注。还有,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绪活动总是在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着。数学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形成良好课堂气氛、强化和促进数学知识的掌握及技能的熟练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像演员表演那样进
入角色,要抛弃个人所有的不快心境,始终以热烈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从事数学教学,以亲切信任的态度聆听学生的回答,以热情的态度给学生以点拨和启迪。由此才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理相容,达到“共鸣”之效。
二、以丰富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培养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