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章
国家价值输出、示范效应和战略挤压,这些国家的政党变革起伏很大,命运也各有不同。许多国家的政党特别是执政党虽努力变革,却因罔顾国情文化的复杂脆弱,或受制于西方牵引挤压而走人漩涡、低迷或失败。“阿拉伯之春”则折射了伊斯兰政党和政权意识形态和发展道路的迷失。无论突尼斯、埃及,利,还是叙利亚,执政党长期专注于与美以为首的西方对抗而忽视了自身文化思想的超越,其政治合法性被统治国家数十年之久的领导人以及僵化的体制损耗殆尽,这是政党和政治体制拒绝现代化给国家民族带来的灾难。
近些年来,国内也有学者借用“政党现代化”、政党变革来思考我党的建设理论。针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的多元化导致政党传统资源流失、社会基础变化、整合功能突出等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党建转型”、“历史方位论”、“党建社会化”、“党建现代化”等概念。这些提法都反映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需要新的功能定位,需要新的变革。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既反映了时代变革大势,又符合中国国情与实际,更加全面也更加准确。其根本着眼点在于努力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这就意味着,党的建设要在继承优良传统和保持政治优势的基础上,更自觉地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世界发展潮流、政党执政规律的不断认识和科学把握融入其中,以更开阔的视野、更深邃的思路来研究党的建设现代化和科学化,来创新党自身建设的改革和部局。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新时代党的建设总思路 [党的建设科学化大思路的战略意蕴]》(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