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沥青在发育罐内将继续搅拌、保温和进一步反应,并等待使用。成品橡胶沥青应符合一定的标准。
橡胶沥青的制作和使用过程还要特别注意以下环节:
1.温度
温度是橡胶沥青制作过程控制的重要参数之一。温度对橡胶沥青反应时间有较大影响,因此,反应温度不能太低。试验表明,胶粉改性沥青反应温度应较制
作SBS改性沥青提高10℃~30℃,达190℃~210℃。
提高掺配罐的温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是加入20%常温胶粉对基质沥青降温过多,计算表明200℃的基质沥青加入20%常温胶粉,平均温度将降至约163℃;另一方面是短时间补充过多热能有一定的困难,这不仅需要较大热源,而且传热系统也变得复杂。
高温下制作的橡胶沥青不宜长时间存放,以防止材料特性发生变化,降低使用性能。为此,橡胶沥青宜采用现场改性,就地使用,这不仅是为了防止材料降低性能,而且减少再次升温需要消耗的热量。如果橡胶沥青需要储存的话,应降低储存温度。
2.原料
橡胶沥青的原料包括基质沥青、胶粉、添加剂等填料,它们的特性与配伍十分重要,决定着制作和使用的时间框架,这和一种改性的机理相联系。据此原理,高温下的橡胶颗粒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橡胶沥青失去弹性。产品的反应时间还与橡胶粉颗粒大小有关,一般胶粉颗粒越细,越容易在沥青中混合分散,反应时间缩短。但过细的胶粉在沥青中容易被“消化”或“油化”,使橡胶沥青过早失去弹性,缩短了保持特性的时间窗口,为操作增加了困难。一般认为橡胶沥青保持特性的时间历程应大于4-6小时,时间过短不利于使用。
胶粉的粒度以20-40目为宜,胶粉的质量应符合标准,其天然胶碳氢化合物含量应大于30%。
3.计量
橡胶沥青的原料及其各成分的比例一般由实验室配置、试验并通过现场使用进行调整后确定下来,其试验依据是橡胶沥青技术规范。目前我国尚无这一规范,如果制定还需要一定的实践程序,待积累经验后进行。为便于当前推广橡胶沥青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不妨可暂时借用国外有关标准,如表1所示。
橡胶沥青原料配比,国内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以沥青质量为计量基准,把沥青作为100,其他材料是沥青质量的百分之几;另一种说法是以组合料的总质量为基准,作为100,其他材料是组合料质量的百分之几。这两种方法有较大的差别,我国在使用中应达成共识并与国际上统一。这是两种不同配比概念,名义上相同的添加比例,实际添加数量相差很大。以胶粉为例,用沥青基准法计算添加20%胶粉,转变为组合料基准法配料,实际只添加了15.7%。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公路沥青路面采用橡胶改性沥青的建议(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