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基
第8卷第5期
V01.8
No.5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年10月
JOURNALOFCHONGQING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Oct.2008
散文中英汉连词对比及汉译英处理方法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评析
彭晓琳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110)
摘要:不同文体中连词的使用是不同的。汉语的连词使用明显少于英语,略为其总量的一半;其中多使用并列连词而不是从属连词;同时,并列连词的一致情况要明显多于不一致情况;汉英的并列连词使用中相互重舍的情况相对于从属连词更多。在汉译英的过程中,会采用一些手法使译文既符合译出语的特点,又保持原本的风格。
关键词:散文;英汉连词对比;中图分类号:1-1314
汉译英
文章编号:1674—029r7(2008)05—0127—04
文献标识码:A
语料库对连词的研究,有许文胜等2006年基于两本英美经
一、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
在汉语中,实词缺乏形态变化,虚词是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语法手段。连词是虚词的一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表达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黄伯荣,1997)。在英语中,连词也归类为一种虚词,起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以及句与句的作用。一般来说,连词在英语里运用较多,而在汉语里,两个或更多的句子的连接并不一定需要连词,这种情况在英语中比较少(张道真,1995)。从句法功能来看,汉英连词都可以归类为两种: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汉语称之为联合连词和偏正连词)。并列连词主要连接处于同一结构层次的单位,从属连词主要连接不同结构层次的单位∞。
从连词的使用和翻译角度着眼,英语是“形合”的语言,汉语是“意合”的语言,因此在连词的英汉互译中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比如英译汉中的省略连词、转译、保留连词,汉译英中的保留连词、添加连词等等(陈芳,2003);另外,认为英语和汉语形合与意合的差别就是连词的差别,建议对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充分认识,不拘泥于原文的连词的使用(于艳红,2004)。此外,还有就连词的出现频率、形态结构、所在位置及语义功能等方面的异同进行英汉连词对比(刘金玲等,21307),以及把英汉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在句中位置进行比较,发现汉英并列连词的句
典小说及汉译本,参照汉语名著,对因果关系连词进行了基于语料库的定量研究。
本文从基于某个作家特定风格的散文文体这一限定性汉译英对等语料,用英汉连词在总体使用数量、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分别使用的相同和相异情况下的总体数量差异,以及具体例句来说明英汉连词在使用频率、形态结构、语义功能方面的差异,并且就其中出现的翻译现象来总结连词翻译方面的启示。
二、数据呈现及分析
本文的语料是张培基译著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上册中随机选择的三篇文章:《落花生)、<中年人的寂寞)和《母亲的回忆>,对其中汉英所有连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记录,分别按照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一致和不一致的情况进行了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一致情况为:汉语中有连词使用,并且英语中的使用与汉语使用完全对应。不一致的情况为:汉语中的连词在英语中没有对应,或英语中的连词使用在汉语中没有连词对应。
(一)总体数量上英汉连词使用对比
从表l可以看出,汉语连词总数使用情况的88个远远少于英语连词个数的184个,这一数据对比也验证了理论中关于汉语连词使用少而英语连词使用多的理论。其中,并列连词的使用情况为152处,从属连词仅为71处,一定
位对比特征是同多异少,而汉英从属连词的句位特征是异
多同少(宋京生,2003)。还有从语义功能上把汉、英连词在关系范畴分类上的差异进行总结(宋京生,2002)。基于
.收稿日期:2008—06—25
作者简介:彭晓琳,女,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2006级外国语言学厦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
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IT计算机散文中英汉连词对比及汉译英处理方法——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评析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