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发现30多个DCM致病基因,包括细胞骨架蛋白、肌丝蛋白、核外膜蛋白以及离子通道蛋白等。然而,30个致病基因中,罕见基因变异不到5%。其他遗传模式包括X-连锁遗传、隐性遗传和线粒体遗传[80]。目前,在中国人群中已发现的致病基因有CHRM2[81]、SCN5A[82]、Lamin A/C[83]、Dystrophin[84]、β-MHC[85]、TTN[86]、nesprin-1α、Annexin A5、mtDNA[87]。
三、基因检测意义
基因检测有助于发现DCM的病因,识别具有心脏以外表型的高危患者。先证者明确致病基因突变后,不携带此突变的家族成员可以排除该疾病发生的可能,这对孩子尤为重要,可使他们正常生活。
DCM基因检测对治疗的意义在于:合并CCD的DCM通常由LMNA 突变所致。通常LMNA或DES基因突变者高发SCD[88]。由于CCD(一度、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室上性心律失常通常发生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之前,因此对这类患者建议在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或SCD之前早期置入ICD(而不是置入起搏器)。
四、专家共识建议
1.伴有典型心脏传导阻滞(一度、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或)具有过早SCD家族史的DCM患者,推荐全面或选择性(LMNA和SCN5A)DCM基因检测(Ⅰ类推荐)。
2.基因检测可能有益于家族性DCM患者明确诊断,识别心律失常和综合表型高风险成员,开展家族成员筛查,帮助制定家族性管理方案(Ⅱa 类推荐)。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IT计算机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与心肌病基因检测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2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