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教学实录(两课时) (苏教
版高一必修三)
第一课时)
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
班级:丰惠中学高一(5)班
课前出示两段文字投影,目的是让学生情感产生落差,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
()逝,遂亡一镜矣。)
师:我们把这两段文字来大声的读一遍。能告诉大概的意思吗?
生:第一则说老百姓一有空闲是很不听话,让他们干活就很好使,
生:没有把老百姓当人看,只是劳动的工具,欺压的对象。
师:而第二则地球人都知道
第 1 页共 12 页
生:唐太宗说的,要以史为鉴,这里的联就是唐太宗。封建社会中的明君。
师:括号中填的是——
生:魏征。
师:不错,唐太宗是很有眼光,有这样的认识的君王一定是圣君。那第一句是谁说的呢?(学生沉默)
师:我们来做选择题,A秦始皇 B隋炀帝C唐太宗 D朱元璋。请选择(学生自由讨论,气氛热烈,各抒己见,学生首先排除的是唐太宗)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们,这两句话是同一个人,你们信吗?(学生很惊讶)反正我是信了。肯定加确定就是李世民说的,在你们心中,李世民是怎样的形象?
生: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武艺高强,
生:对百姓很仁慈,善于用人。
师:看来宫廷戏看多了,总而言之,他是接近完美无缺的好男人。这样的帅哥可能在哪种情况下说出令我们粉丝伤心的话?总有个理由吧?
生:国家治理的比较太平了,开始骄傲了,自以为是了。
生:国家强大了,忘记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对人民作威作福起来了。
第 2 页共 12 页
师:所以说人是会变化的。如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巡游洛阳宫,泛舟积翠池,看到隋炀帝挥霍民脂民膏修建的亭台楼阁,便大发议论说:“(炀帝)将行幸不息,民怨不堪”,“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国灭”,看起来他似乎应该以隋为鉴了,但最后他却洋洋得意地说:“今其宫苑尽为我有。”(《贞观政要》卷十),开始忘本和忘危。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偏离正常的轨道的时候,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只有魏征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师:用这里的思组个词语?
生:思考,思虑。
生:思索,反思。
师:哪个更确切些?
生: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生: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治理。
师:我们师生有时也写学习反思,反思什么呢?从哪些方面反思?标题中说十思,就是从十个方面开始,这篇奏折的精华就在第三节,我们先自由朗读一遍,注意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学生自由朗读)
师:第三节的开头是个反问句,
生: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师:其的意思是
第 3 页共 12 页
生:难道
师:翻译句子
生:用腐烂的绳索驾御奔驰的马车,难道可以忽视吗?
师:能忽视吗?
生:不能。
师:仅仅是说车子吗?有其他的含义吗?
生:有比喻的含义。这是一辆很危险的马车,这样的后果一定是车毁人亡。其实是指太宗如不深刻反思,也是要亡国亡身的。下场是悲惨的。
师:这句话用怎样的语气朗读比较确切?哪个词要重读?
生:比较严肃的语气,“忽”字要重读。治理国家是怠慢不得的,要尽心尽力。
师:爱卿言之有理。这是一个比喻,也是劝谏君王的有效的手段。魏征是个打比喻的高手,每个段落中都有比喻。我们等会儿还会提到。看来反思是势在必行。谁来反思?反思什么?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生:君人者
师:君是
师:统治、治理
第 4 页共 12 页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谏太宗十思疏》教学实录(两课时)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